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九世纪末至十一世纪初,当值唐末、五代、宋初之时,占据着河西重镇凉州的吐蕃各部落,由族帐林立、部落分散,“大者数干家,小者百十家”的互不统属的局面,逐步走向联合。在中原地区,特别是五代政权相继更替,无暇顾及位于西北的边陲诸族,“不能抚有其众”,凉州地区出现了“自置牧守,或请命于中朝”的半独立性质的政权。 在后汉时期,“凉州留后折逋嘉施米请命,汉即以为节度使。嘉施,土豪也”,“凉州郭外数十里,尚有汉民陷没者耕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时期,位处西北边陲的河西地区,曾经出现了一个学术文化发达、名家辈出、人才济济的文化昌盛时期,史书誉之为“凉州自张氏以来,号为多士。”(1)关于河西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盛况,笔者另有详沦,不复赘言。(2)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平凉后,拓跋焘将大批凉州人民徒往代京,“太延五年冬十月,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3)不少河西学者亦在迁徒之内,来到平城,拓跋焘对他们“皆礼而用之”。(4)这样,在北魏政府中就出现了不少河西学者,他们的后代又继续在北魏政府中任职。因此,终北魏一代,一直有不少河西学者担任政府的各级官吏,他们在发展北魏文化教育,制定北魏各项制度诸方面颇多建树,从而对拓跋族封建化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谨对这些河西学者在北魏社会中的活动及其作用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懿宗咸通二年(861)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收复凉州后不久,河西地区又与中原隔绝,陷入各族混战之中,凉州自立政权就是其中之一.胡小鹏在《西北师大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一期发表如题文章,就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凉州地区唐戍兵与(?)末的关系.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唐王朝曾重筑州城,并由山东调郓城兵二千五百人西来,与沙州归义军派出的将士共同戊守凉州。此后不久,凉  相似文献   

4.
一西凉乐与伊州乐的共同特点唐佚名撰《大唐传载》中说:“天宝中(公元742年——755年),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是焉。”伊州(今哈密县及邻近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部,凉州(今武威县及邻近地区)和甘州(今张掖县及邻近地区),均位于甘肃省的西部,即河西地区或称河西走廊。把上述两个地区的乐章并列在一起,是由于这两个地区的乐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融合了龟兹乐舞和汉族  相似文献   

5.
东魏、北齐曾在境内侨置凉州,这个凉州不见于《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北齐地理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等古今地理志著作。文章从史籍、墓志中辑得13条东魏、北齐凉州及其所辖盘和县官员的资料,既可补史载之阙,又揭示了凉州地名的东西移动。这些凉州官员有一半源自河西或西域,其中不少是粟特等西域胡人。东魏、北齐侨置凉州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从河西凉州及灵州等地迁徙来的民众,尤其是粟特人对东魏、北齐的胡化风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西胡化风气在东魏时就已流行,此点拓展了陈寅恪提出的北齐西胡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明代重刻唐《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认为:景云元年(710)始任河西节度使的是凉州都督司马逸客,非贺拔延嗣;司马逸客活跃于武周和唐中宗时期,曾参与702年征讨突厥默啜和710年唐朝对后突厥汗国的军事行动;任河西节度使期间,其通过主持修缮凉州大云寺,获取赤水军等军镇的支持,以达到对地方社会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再造河西”工程,是一个关系到把怎样一个甘肃带入21世纪的重大战略工程,是使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重放光彩的工程,是让“金张掖”、“银武威”再一次披金挂银的工程。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曾经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来往的商贾、驼队,在为河西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河西地区带来了异域文化。中西文化的交融,更进一步促进了河西走廊经济的发展,才有了“金张掖”、“银武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步改善提高,海上航运业逐渐发达了起来,航运业的发展,将“丝绸之路”从陆路带到了海上,…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时代,河西地区更替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台称五凉。如果从前凉张轨以晋凉州刺史保据河西的时间(301年)算起,那么到北凉亡于北魏(439年),五凉政权统治河西近乎一百四十年的历史。这一百多年间,河西地区的局势总的说来,还是较为稳定的。正如陈寅恪先生指出的那样:“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刚人士避难之地,复是  相似文献   

9.
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西陆路交通东段的咽喉要道。战国、秦汉之际,这里是少数民族月氏、乌孙、匈奴的游牧地。汉武帝北击匈奴,收河西地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徙民以实之”,从而使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入河西,当地的游牧经济开始向农业经济过渡。农业经济的发展使河西出现了繁荣景象,史载,汉、唐之时,这里极为兴盛,“人民富庶甲于内郡”“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自唐后期吐蕃占据河西,历经西夏、蒙古的交替统治,河西日渐衰落,社会经济开始落后于中原。明初,宋  相似文献   

10.
柏俊才 《兰州学刊》2010,(10):164-167
凉州是河西重镇,依山傍河,地理形势险,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水草丰茂的地理环境,富饶的物产储备,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是战乱之际流人理想的避难所。在凉州建置的百余年间,迁徙的流人促进了凉州的开发,也促使了文学的繁荣。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掉河西走廊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凉后,大批平凉户涌入北魏。这批人大多是饱读经书的儒学之士,他们的到来,促使北魏儒学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古代历史上的河西,原是少数民族杂聚的地方。汉初,匈奴人游牧于此,控制了河西和西域,中断了中西交通,并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汉武帝为了斩断匈奴右臂,曾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并获得了胜利,在这里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汉昭帝时又增设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自是移民屯田,开通西域,不断经营,直至东汉,河西一直是一个安定富庶的地方。即使在王莽篡权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东汉未年,由于马腾、韩遂等军阀混战,使河西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人民死亡流徙,户口大量减耗,以金城郡为例,在东汉繁盛时,领三千八百余户,东汉末,被韩遂等“所见屠剥,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竟至于“户不满五百”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河西这块曾经繁荣一时的地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经营范围。史载:“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其剌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由于曹魏政权的重视,河西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在农业上,据《晋书·食货志》记载,旧  相似文献   

12.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曰“爱国热忱”,一曰“自豪”感。陈贻焮先生在《山水诗人王维》一文主前说,(《唐诗论丛》第89页)他是指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大破之,斩首二千余  相似文献   

13.
天宝八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继天宝六载为反击吐蕃的掳掠而进行的“麦庄之役”后,又攻陷吐蕃占领的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天宝十二载,再击败吐蕃,“收九曲之旧疆”(九曲在今青海省贵德县东河曲一带)。自此,直至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使吐蕃无力与唐在河西抗衡,比较彻底地解除了吐蕃对唐西部边疆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一、两汉甘肃将领群的形成 两汉,是甘肃将领辈出的时代,甘肃将领们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在甘肃地方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两汉王朝建立以后,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就是北部的边防。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①汉朝野震惊。做为西汉西部屏障的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区。河西地区的重要性,东汉虞诩指出:“凉州既弃,则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今羌胡之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之后故也。”②为了笼络  相似文献   

15.
历代研究唐诗的学者们,在评论七言绝句中的优秀作品时,王之涣的《凉州词》是属于“压卷之作”的。但是,这首名作在历史上曾被人妄改过——将诗题换成《出塞》,将第一句改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无疑是“点金成铁”,有悖于诗人的原意。究其根源有三:其一是对“凉州”的地理沿革未弄清楚,特别是对唐诗中“凉州”的特定含义未弄清楚;其二,对“玉门关”及“孤城”在唐边塞诗中的特定含义未弄明白;其三,对唐代七言绝句的特殊要求——“风调”不理解。史铁良同志《也谈王之涣的“凉州词”》(《文学评论》1980.6.)和李飞平同志的《是“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  相似文献   

16.
唐蕃石堡城之争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争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是唐蕃石堡城之役的根本原因;此役不仅对唐蕃关系有一定影响,而且与唐王朝内部藩镇的兴起,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西路军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西路军的失败是由于在河西走廊滞留时间过长。而滞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又是其任务的变幻不定所致:西路军在正式命名前,先是奉命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该计划流产后,又奉命西进,并正式命名为西路军,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西安事变爆发后,曾一度奉命东返,以策应西安事变;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又奉命西进,占领甘、肃二州,并以一部占领安西;其后,中央又根据西安事变后形势的变化,一度命令西路军东近凉州。西路军之战略方向和任务的变化至少有六次之多,其中至少有四次与西安事变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可知,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失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西路军对西安事变也起了重要的策应作用。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凉州起义失败了,但秃发氏部落并未被消灭。树机能死后,“从弟务丸立。死,孙推斤立。死,子思复鞬立,部众稍盛。”思复鞬死,其子乌孤立。当时割据河西的后凉王吕光(原苻坚部将)遣使授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  相似文献   

19.
唐代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的辖区,包括今甘肃省(除六盘山以东地区)和青海省东南一部分,著名的东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唐代河陇地区的经济,经历了一个由萧条到最富庶的较为长期的转变过程。贞观年间,由于长时期对吐蕃用兵,“所损巨万”,以至到了开元十七年,“河西、陇右百姓疲竭。”这种情景到了天宝年间发生了根本变化。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  相似文献   

20.
民乐永固城     
《中文信息》2008,(5):78
民乐永固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座古城,历史上河西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与此外相关。永固城地处祁连山北麓,焉支山西侧,为东西交通要冲.它南控大斗拔谷隘口、是河西走廊南通唐蕃古道的捷径.乃古代丝绸之路重镇,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