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金福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实践是人、社会的存在方式。具有实践能力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在实践中发生着双重的本系,一是社会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二是自然关系,人作为自然因素同其他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践的结果,一方面再生产社会关系,另一方面是再生产自然关系。实践中自然的变化,可能有利于人,也可能不利于人,前者就是自然的人化,后者就是自然的反人化。人类实践的目的,是要使自然不断地人化,并努力控制、克服自然的反人化。当前我们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仅要调整社会关系,同时也要注意调整…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自然哲学设想的纯粹自然界相反,我们今天已生活在一个人化的世界中。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这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即使空气和水这样“最自然的”东西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人化了。空调设备把某些空间的气温控制在我们所需要的范围内;工业废气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大气的成份;水也不再是纯洁的了,远在南极的企鹅的肝脏中竟然也发现了DDT。看来,自然的人化不只是给人类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灾难。正是这种双刃性,促使我们积极地研究人化自然的有… 相似文献
3.
4.
<正> 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创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纵观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从隐伏状态中觅见一条发展脉络,即:从“人化的自然”到“美的规律”,最后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和作为实践客体的环境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创造的特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正象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则明确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写道,“人在作用外部自然界的时候,他便改变了他自己的本性。”,显然,马克思一以贯之的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中蕴含着两个重要的观点,第一,在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和作为实践客 相似文献
6.
美的本质是一个争论了两千多年的难题。而这个难题的焦点又是自然美的问题。为了解开什么是美特别是自然美之谜,国内外一些美学家,运用马克思早期谈到的“人化的自然”的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推动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是据我们看来,“人化的自然”的理论不能解决美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谈到人的感觉或感官的形成时,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而这一论断又深谙其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式,强调人的主体性对自然的客体性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而"人化自然"命题又成为现代中国构建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读《欧阳智花鸟画选集》(俄罗斯)1993年出版.我想起了马克思在(1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著名的“人化的自然界”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从整体上讲.人虽说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形成物.但人在自己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创造能力的族类本质.他不单是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马克思学说中的自然是以人的实践活动和工业为中介的,是人化了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自然辩证法实质上是人化的自然辩证法。它关涉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证关系、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辩证关系。人化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整个辩证法学说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因坚持"自在自然"存在的客观性、第一性,而与一切哲学唯物主义相联系(同时也与一切唯心主义相区别),这是马克思哲学不可动摇的唯物主义前提;马克思哲学因发展出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概念而超越旧唯物主义,从而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马克思哲学因提出并阐述了"历史自然"的概念,而超越了近代人类中心论和整个资产阶级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重要的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的本质问题,我国主要有四种意见。有的认为美在主观(如吕莹),有的认为美在自然,美在典型(如蔡仪),有的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如朱光潜),有的认为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如李泽厚)。我觉得这四派学说,虽各有其不同的根据和道理,但也各有其缺陷和不足。关于美的本质(审美对象的属性或对象的审美属性),我认为既不在主体(主观意识或主客观在意识中的统一),也不在客体(自然或社会),而是由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之间相对应的本质力量所形成的审美关系来规定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关系说吧!当然不同于狄德罗那样的旧唯物主义的关系说。这种审美关系规定说是根据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马克思在这部重要著作中,从劳动实践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形成(人与自然对象一切自由关系的形成,包括审美关系),揭示了对象世界(包括审美对象)和人类主体(包括审美主体)之间互为前提互相确证的辩证关系,这就为美的本质的研究指出了科学的道路。本文就以此为理论依据,在与审美主体特定的本质力量的联系中,在现实的独特的审美关系的规定中,来阐明审美对象的本质属性(广义的美的本质),并以此就教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同志。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的思想。它为我们研究美学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人化的自然”的基本思想 如果我们将地球形成以来的全部自然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就会发现,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自从出现了人,整个世界发生了多么巨大、多么深刻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只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按照自己的规律缓慢地发展着,而自从人类出现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人化世界研究之缘起人化世界及其相关问题,是王永昌先生多年来持续致思的领域。早在1981年,王永昌先生就开始思考"人的什么样的理念或认识可以直接转化为实践活动"这一问题,并在硕士论文中在国内哲学界首次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实践观念"(1)。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人化自然观.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人化自然现在思维范式上超越了近代的旧自然观,实现了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化自然命题,在人本学劳动异化史观与走向客观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下,不得不带有合理性与非现实性的双重属性.就价值评判意义和异化劳动逻辑的要求,人化自然命题表现出合理性;而异化劳动逻辑前提本身的思辨性则造就人化自然命题的非现实性.文章力图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本主义异化劳动逻辑与描述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中对人化自然命题作出解读,并以此探求人化自然命题于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方病 (主要介绍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与环境联系的介绍 ,从环境的角度认识地方病产生的原因 ,使人们认识一些地方病产生的地球化学成因 ,并通过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来预防地方病 ,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健康地生活。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思想,他指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以下均只注页码)。马克思关于“人化自然”的思想,同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一样,是对德国占典哲学的批判继承。黑格尔首先提出了“人化环境”的思想,他说:人只有“把他的心灵的定性纳入自然事物里,把他的意志贯彻到外在世界里的时候,自然事物才达到一种较大的单 相似文献
20.
以"美不自美"对中唐诗美现象作总体把握,是中唐诗歌现象自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美不自美"观,是中唐诗歌诸流派所共同遵守的一个审美原则.这种诗美观,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中心的意识,标志着 儒家伦理诗观在中唐诗美学中的胜利."美不自美"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人的本质力量,最大极限地张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对自然役使和赋形为诗歌创作的审美特征,其美学效果是抒情者的心理真实代替了山水对象的客观真实,因此,他们诗中的山水自然,大多有被扭曲了的遭遇,呈现出形意失谐、意象失衡的诗美形态,被强加上哲性化的理解而成为意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