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兴趣 ,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主义关系的考察 ,发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有着重大的区别 ,但它对后现代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 ,社会批判理论尤其是否定辩证法不仅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预示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议题不仅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大放异彩,而且后世文化理论工作者对它的研究也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该理论的研究,主要在以下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存量”:一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发生语境的研究,二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批判维度的研究,三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局限性的研究,四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中国适用性问题的研究,五是关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话语体系,展示了较强的历史张力,其在20世纪乃至当下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已经逐渐内化为一种"幽灵"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亦或后现代主义进程中"批判"的代名词。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不同国别的具体实际,中国现代性的步伐既和西方有共性,也有差别。研判中国的现代性的话语必须具有中国特质,对批判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加以甄别,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批判理论话语在"异化学说"、"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人学理论"方面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是后现代主义的主潮期,也是后结构主义的主潮期.后结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一翼,对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影响;但后现代主义本身不是铁板一块,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主义.只有区分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才能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品格,也才能真正认识到后现代主义的问题所在,并最终走出后现代.  相似文献   

5.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决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方法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的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以及本质的不同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研究和批判 ,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对后现代主义中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应该作具体的批判、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努力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持久价值,实现了真实有力的理论创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为唯物史观申辩、为辩证唯物主义正名、发展数字异化批判,实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哲学批判再出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从“机器论片断”、经济危机理论、资本逻辑学说中汲取思想资源,实现了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建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围绕阶级理论、国家理论、空间批判理论和生态批判理论,重新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政治批判创新潜能。因此,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通过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实现理论创新的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三点重要启迪:第一,聚焦经典、关注思想;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意识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三,站稳当代立场、以开放的心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它在中国走红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移植西方学术界的话语.在这个热点当中,新马克思主义是谈论得最多的一个论域.与一般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的是,戴维·哈维研究后现代主义的著作,既没有走思想批判的道路,也没有走文化批判的道路,而是坚持从政治-经济批判的经典思路,得出了全然不同于新马克思主义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摘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生态主要包括不同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和文化语境两个方面。从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来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有机结合,并积极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从文化语境来看,现代化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主题,后现代主义为其提供富有想象力的批判尺度,全球化对其提出普世化要求,“微观叙事”则对其提出具体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严奇岩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中撰文指出:学术界或说批判教育学是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或说批判教育学来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笔者认为,尽管批判教育学理论来源多元化,但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1.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以《理论之后》一书,对世纪之交西方理论界的"理论终结论"进行了回应。他通过对当前文化理论兴衰的全面诊断和清醒审视,指明"政治失忆"与"政治失败"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此,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做出了独特的政治心理诊断。他试图证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真正走向终结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而非"理论"。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是理论的重新启程,理论的重生在一种更宏伟、更负责的层面上,以真理与客观性为哲学基础,向后现代主义所逃避的诸如道德、良善、幸福、死亡等宏大问题敞开胸怀。理论的重建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以伦理学为新起点,继续在反思中保持批判的姿态,并且指向政治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批判性。它运用彻底批判、否定的思维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文化。它在概念运用、具体内容、理论出发点及时代背景等方面都不同于现代主义西方哲学。我们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辩证地认识当代西方哲学 ,并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对真理问题的探索中,传统的基础主义的线式决定符合真理论受到质疑与颠覆,后现代的非线性建构主义真理观走向前台。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范.弗拉森作为后现代建构主义真理观的翘楚从后现代建构主义立场出发,吸收20世纪以来统计物理学、相对论、概率论、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批判了基础主义实在论的线性符合真理观,提出了非线性的语义和语用概率真理论以及语境具体真理观。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使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建立在当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诸如相对论、统计物理学、概率论、信息论的成果之上,我们要批判借鉴后现代主义概率真理论和语用、语境真理论,反对真理观上的线性决定论,正确处理反映与建构、确定与不确定、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关系,丰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但也造成了教育教学的一系列理论困惑,具体表现为后现代在中国是出位还是切时;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否定还是反思、维护;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是相似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后现代两种教育理念要兼收并蓄还是偏于一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冲击作用还是具有指导价值等。这些理论困惑的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后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理论流派,是后现代主义理论中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讨论也随之成为当代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状况做一概括、分析颇具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对中西方学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学术界关于这两者关系的三种主要看法,其判断依据主要是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精神是背离、继承还是解构.  相似文献   

17.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背景下来加以认识 ,所以其对当代人的积极意义一直未被揭示出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抗衡根源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都源于对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愤然不满和激情批判 ,但这是沿着两种不同的路向所展开的激情批判 ,从而在激情批判中所建立的也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把对现代性和现代化运动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追求的必然性的论证 ,这种积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民族主体性原则的守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理论传统。这一理论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吸收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关注。后现代主义的兴起赋予民族主体性原则自觉守护的现实性,同时也预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它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传统历史学和文化理论以及其它理论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孙相东 《东方论坛》2005,(4):96-101
后现代主义视角是针对现代社会研究传统和弊病的一种批判和反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强调了四点.第一,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理论构建的情境性和语境性.第二,通过解剖知识和理论的构建过程,认识到知识和理论的立场表达和价值内涵.第三,知识和理论还体现了话语性权力关系和话语性政治的内涵.第四,由于还原了知识和理论中价值追求的本来面目,所以后现代主义可以成为价值和伦理追求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