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的成书走了一个异常复杂的悲剧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质变和升华。曹雪芹在写《风月宝鉴》的时代是一个破落的纨绔子弟。他借助小说的外壳,通过贾宝玉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和历史的异端见解。其主要表现为从风月之情到违圣真情;从风月之悔到意建之悔;从齐家到出家;从补天到空。高鹤的续写是败笔之作。《红楼梦》成书的演变是一个由平庸到颖脱,又复为平庸;从正统中挣脱又复归于正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竞泽 《阴山学刊》2004,17(5):51-55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楼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壸奥".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成书问世,至今约四百年。批评家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以脂砚斋评点《石头记》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二百年。脂砚斋之前的二百年,是把它与《三国》、《水浒》、《西游》作比较、相比美,称它为四大奇书之最。脂砚斋之后的二百年,是把它与《红楼梦》作比较,因而有《红楼梦》是暗《金瓶梅》、脱胎于《金瓶梅》、继承发展《金瓶梅》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歧路灯》的结构,论者几乎都予以较充分的肯定,而以郭绍虞、朱自清两先生评价最高。郭先生说:“《儒林外史》成书最早,但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即是似乎是由许多短篇小说集缀而成,而不合乎长篇小说的组织。至《红楼梦》与《歧路灯》则异此矣!书中都  相似文献   

6.
︽歧路灯︾中的助词﹃哩﹄高育花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①,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略晚于《儒林外史》而又稍早于《红楼梦》,作者李绿园系河南宝丰人,全书语言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研究河南方言和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本文拟对书中的助词“哩”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语...  相似文献   

7.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丽君 《中州学刊》2015,(2):159-163
在现象学视野中,《红楼梦》主题的探讨方式来自于读者的建构,中国读者生活在强调血缘关系的文化中,这一文化使得中国读者在现实中经常获得一种宿命性体验。《红楼梦》通过故事和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强化了这一宿命性体验。《红楼梦》对宿命意识的强调构成了中国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本质原因。宿命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就来自于这一理解。  相似文献   

9.
《洪范》的成书年代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清代之前,一般人根据《洪范》本文,认为西周初年箕子正式作《洪范》。近人有认为《洪范》系儒者伪托,当成于战国中、后期。其实,《洪范》多少有箕子的思想成份在内,同时又不完全是箕子的。它的流传与成书有个过程,很难确切说在某一年。例如《诗·小雅》中的思想在《洪范》中有所反映,而《小雅》大约作于西周后期、东周初期,那么《洪范》的成书不会早于这个时期,至多也是同期。另外,《洪范》的言语,又被《左传》所引用,《左传》有三处(文公五年、成公六年、襄公三年)引《商书》上的话,都出自《洪范》。因此,《洪范》成书的年代最晚又不会迟于《左传》。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仪礼》研究的顶峰时期,名家辈出,著作众多。其中以绩溪胡培荤的《仪礼正义》影响甚远。文章试就作者生平及该书的成书过程进行略考,结合文章的成书阐述该书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礼记》的成书年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是由戴圣删定古“记”而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成书于东汉,是由东汉的经师删补而成。通过分析,我认为,《礼记》不可能成书于东汉,它只能是西汉的作品。(一) 《礼记》成书于西汉的观点早已有之,但论述不够详尽,因此有重新论定的必要。断定《礼记》成书于西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的写作年代,是近六十年来几经讨论但迄未得出一致结论的问题。有论者指出,《醒世姻缘传》“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唯一的一部现今保留下来的世情小说中的百回大作,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加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这里准确地判断小说的成书年代,就成了研究评价该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①.一九三○年,孙楷第先生写了《一封考证〈醒世姻缘〉的信》②,一年之后,胡适写出了那篇著名的《〈醒世姻缘传〉考证》③。从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王索存、王守义、朱燕静、徐北文、金性尧,李永详、曹大为诸先生都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考④。从研究的现状来看,可以说基奉形成了《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崇祯和清代康熙年间两种说法.王守义、金性尧,曹大为诸位主明末崇祯成书说,李永详、朱燕静则在孙、胡两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证据,认为此书成于清代康熙年间.  相似文献   

13.
德国著名汉学家弗朗茨·库恩的《红楼梦》翻译在西方世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库恩秉持着"中国文化价值观",一方面力图在中国古典文本和西方读者之间建构起一道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则采取多元的视角审视来自异域的经典文本。具体到《红楼梦》的解读:库恩用西方戏剧经典——莎士比亚戏剧来比照《红楼梦》,无论是情节结构还是人物塑造,甚至是主题的布局,东西方文学经典都有着"心有灵犀"般的相通之处;库恩以高于一般西方人的视点,发掘《红楼梦》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揭示《红楼梦》道教倾向的本质,为中国伦理道德的普世价值正名,并以此否定欧洲中心论,展示了东西文化在《红楼梦》认知上的平等对话。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库恩通过"改写"《红楼梦》,使之"通俗化",既打破了语言的隔阂,同时也凸显了《红楼梦》的文化精髓,赢得了西方无论是普通受众还是精英受众的心。正是透过库恩的《红楼梦》翻译,《红楼梦》得以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相似文献   

14.
郭象的删残篡改,导致后人不知《庄子》初始本,仅知《庄子》大全本,但又难以确知后者的成书时间和编纂者。本文列举诸多史实,考定《庄子》初始本成书于战国,编纂者是庄子再传弟子魏牟,《庄子》大全本成书于汉初,编纂者是先于司马迁的淮南王刘安,最后辨明《庄子》三大版本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红楼梦》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红楼梦》是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创造了现实、神话、理想三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脂砚斋。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当代小说《秦腔》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们的精神意蕴是相通的:以家庭的兴衰变迁折射时代变化。在叙事手法上是相似的: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红楼梦》文备众体的特点在《秦腔》中也有体现。从《红楼梦》对《秦腔》直接深远的影响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与当代小说之间并没有古今时代的隔阂,同时当代作家应将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代文学遗产转化为文学创作的能量,在吸收和借鉴《红楼梦》的基础上超越红楼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7.
王希廉先生一八三二年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卷首《红楼梦总评》中说: “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 他第一次提出一种假说,来说明《红楼梦》的大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纲目说”的滥觞。这种理论,把《红楼梦》分为“纲  相似文献   

18.
清代关于《红楼梦》的随笔类论著,种类很多,这类论著对于了解《红楼梦》研究历史情况颇有用处,这里仅举三种,略予评介。一、“黍谷居士”《阅红楼梦随笔》乾隆年间,除抄本《石头记》上“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注以外,把对《红楼梦》的评论写成专册流传下来的,据今所知,《阅红楼梦随笔》恐怕要算是最早的一种了。书中《红楼梦记》文末署“甲寅”,应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此书原系抄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已据拜经楼抄本影印。《阅红楼梦随笔》是总题,署“海昌黍谷居士周春著”。全书计有《红楼梦记》(有似全书的序)、《红楼梦评例》、《红楼梦约评》等。此书主体是《红楼梦约评》,分条评述,各条内容,先后互不连属,文字也多寡参差,短则三言两语,长或二三百字。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孝经》的成书时代问题,主要有先秦成书说和汉儒伪撰说两种看法,其中"汉儒伪撰说"并不可信。《魏文侯孝经传》应视作魏文侯《孝经》之传,与前人所理解的魏文侯《孝经传》有所不同,《吕氏春秋》所引"《孝经》曰"并非注文误入原文。以《魏文侯孝经传》及《吕氏春秋》为突破点,《孝经》的成书上限当为魏文侯之时,下限当为《吕氏春秋》成书之时。  相似文献   

20.
程中山 《学术研究》2006,2(10):133-137
黄节《诗学》是20世纪最早的一本诗学批评史,对中国诗学史研究有开创性的成就。前人对《诗学》的成书年代及版本方面注意不多,常有误解,多以为此书成书于黄节任教北京大学时期(1916-1935)。实际上,《诗学》最早成书于晚清宣统二年(1910)的广东,时名为《诗学源流》,后来作者任教北大,才易名为《诗学》。《诗学》在北大出版部多次翻印,作者也先后对原著进行了两次修订。《诗学》的成书年代与版本问题关涉到《诗学》的成书背景及对《诗学》本身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澄清学界的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