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设计师。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马克思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样。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须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还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而这些图样不是别的,就是我们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所得来的关于客观实际情况的能动的反映。”①他为此设计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图样”,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人民革命因而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提出了全国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的观…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得有失。其得 ,开启了邓小平理论的先河 ,其失 ,留下了深深的教训。毛泽东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在实践中看到存在的问题 ;勇于探索 ,思考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 ,在实践中有的并未彻底贯彻实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得失 ,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者乃至子孙后代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70年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在这个日益结合过程中,既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果,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丰富和发展。今天,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时候,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丰结合,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陈李龙一、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建国初期,由于缺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曾把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视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但这条道路却是靠牺牲轻工业和农业来追求重工业的片面发展。毛泽... 相似文献
5.
1979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由于底子太薄,现在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现在全国人口有九亿多,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在这里,小平同志讲到国情问题,指明了中国国情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条结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回顾历史,我们党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这种从中国特点出发”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积极因素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中而实现的.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学会了对各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努力促使更多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并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热潮,已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新技术革命对我国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应当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利用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新技术革命到底向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哪些方面的挑战?它与我国四化建设有什么关系?怎样利用新技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主?这些都是我们在制订新技术发展战略时首先应当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造性伟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广东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找革命新道路,最早进行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地区之一。中共广东省委在领导1927年12月11日举行的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贡献刘富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三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党章强调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 ,把握时代脉搏 ,洞察历史发展趋势 ,在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 ,探索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革命和建设纲领 ,弘扬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 ,使党的先进性内涵不断得到丰富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刘少奇怀着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凭着他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运用地长期在第一线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全面工作的有利条件.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先后深入中央三十几个部门和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系统调查,并亲赴苏联了解波匈事件真相,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对中国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厂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作了有益的尝试,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导和借鉴意义。一、对社会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主题转向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革命史的研究范式不断受到挑战 ,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新范式。从现代化的视角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所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反思 ,弄清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中国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 ,并为中国革命史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构架。社会革命是社会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社会革命是指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我们党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作了许多努力,取得过重要成就,但也出现过偏差,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历史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重大失误和曲折的关键时期,邓小平解决了建设的首要问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早探索者,并在理论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也出现过失误.他的探索成果为邓小平创立新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的失误为邓小平提供了重要借鉴.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既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思想观点,又纠正毛泽东错误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依据,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的形成和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张闻天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杰出理论贡献牛崇辉张闻天是一代伟人。虽然他曾有过错误,但在中共中央的一些重要决策活动中发挥过独特的历史作用,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一生中写了2000多万字的论著,提出了许多精辟而独到的理论见解,对中... 相似文献
20.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集中了1973年至1974年间顾准和他的六弟陈敏之通信中写下的"笔记形式的学术论文"。顾准在这一时期思考与写作的特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的探索,对于立志为人类服务的人来说,从来都是服务于改革当前现实和规划未来方向的"。1这里显示的,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