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群是"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他以真实、鲜活的小说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沦陷时期的时代生活,代表作有《没有祖国的孩子》《蒙古之夜》《沙漠中的火花》等。他的作品包含着对故乡的极度热爱和对殖民侵略者的强烈仇恨,表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与无助,刻画了不同国族民众在异族统治之下的屈辱与抗争,展示了沦陷时期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2.
这里的故乡,已经不是特指童年生长地,它还是值得期待的简单、温情的传统乡村的生活样式。故乡的“沦陷”,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失去了安放心灵的土壤,让我们丢掉了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不但失去了几千年来一直拥有的精神家园,也没有了盛装疲惫肉身的一处带篱笆的房屋院落。  相似文献   

3.
他猛地想起鲁迅的《故乡》里的一句话“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相似文献   

4.
2013年,我参加了《当代老年》举办的“我经历的党的群众工作”征文活动,所撰写的《难忘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在第11期杂志上刊发后,12月22日,我收到一封“省地震局转苗正新老领导收”的信,寄件人是“孝感王树章”。信里说:“我在《当代老年》上看到您的名字,实在太高兴了。您身体可好?  相似文献   

5.
轶事     
《社会观察(上海)》2004,(3):M001-M001
■马寅初读书讲效率,他说,“我可以肯定地说,1+1决不等于2”,“我这指的是看一小时的书,接着再看一个小时书,绝不等于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因为前一个小时与后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不同。”——摘自《学林散叶》■法学家吴经熊早年留学,精通德法英和拉丁语。但听他讲外语后,便可知他是宁波人。他人以其发宁波音戏谑。吴正言厉色说:“此乃宁波人之忠于故乡风土也。君不见贺知章之《回乡偶书》乎!  相似文献   

6.
想说方言     
方言是什么?方言是我们与家乡之间最后的一条纽带。一个人走南闯北,茫茫人海中,蓦地一句乡音断断续续地飘来,那么的熟悉、亲切,心头一热,几千里地之外的故乡一下子奔来眼底。我是河北人,但我在老家的时间太短了,一两岁和“文革”中有半年,就是我与老家的全部接触。尽管如此,我对河北仍相当有感情,“文革”中的半年让我粗浅地了解了一点北方的风土民俗,后来看《红旗谱》、《烈火金刚》这类发生在北方的故事时觉得特别亲切。在其它场合碰到河北人,也要赶快凑上去认老乡。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故乡情结”。但我不会说老家话。记得…  相似文献   

7.
父爱如春雨     
李元洛 《老年人》2000,(2):36-36
对父母的讴歌赞颂 ,在中国文学中可谓源远流长。读《诗经》 ,先民的歌唱 ,凄凄动人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还有《小雅·巧言》篇 ,开篇就是“悠悠昊天 ,曰父母且” ,把父母喻为永恒在上的苍天。然而 ,相比较而言 ,歌颂母亲的作品似乎更多 ,更为感人。“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读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千百年来不知烫痛过多少人的嘴唇!到了现代与当代 ,献给母亲的名作也有不少 ,写父亲的依然不多。即使区区如我 ,为母亲早就写过《寸草之心》 ,对父亲却没有专诚表示。其实 ,我今天略有小成 ,应当十分感…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我为福建人民出版社撰写《扬州瘦马》书稿,书中运用的一则材料,是将“扬州瘦马”和“福建男色”并列而提的: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4,(8):28-28
《老年世界》到手,必先读“刊首寄语”,这是我多年的习惯。说心里话,从中受益颇多。“刊首寄语”文章短小,每篇只说一个道理,言简意赅,打动心灵,百读不厌,如《笑出来,你便自由了》《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放下是福》……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上期刊有《陈丕显:“我不是叛徒、反革命、死不悔改的走资派”》一文,叙述了陈丕显在“文革”中遭受的迫害。今刊出陈丕显长子陈小津撰写的本文,详叙“陈、曹、魏、杨”中的曹、魏、杨在“文革”中所遭受的迫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赖晨 《老年世界》2014,(12):22-24
人的性格是童年的回忆,童年是作家的“心灵故乡”和创作源泉。《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童年是和外祖父母度过的,从出生一直到8岁之前,他一直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母、姨妈、表姑奶和姑奶对其一生影响极大,其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常有其影子。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0,(9)
夕阳好伙伴——《老年人》靖州县公安交警队冯兴诗(苗族)我阅读《老年人》杂志已有二三年,前两年是单位订赠,今年是自费订阅。这份杂志是我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刚退休时颇感寂寞,尽管满堂儿孙孝顺,仍然烦恼丛生。后来,有《老年人》杂志作伴,填补了我精神上的空虚。这份刊物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符合老年人口味,能使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心灵的交流。揭开扉页,是充满人生智慧的“老人言”,再看目录,有“时事纵横”、“历史回眸”、“专访写真”、“晚霞风采”、“人物春秋”、“难忘当年”、“百…  相似文献   

13.
亚亚 《老人世界》2011,(9):44-45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其词清新婉丽,直指本心,词风哀感顽艳,直抒胸臆,独发灵性。《纳兰词》出版后曾产生“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纳兰容若被推崇为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读《纳兰词》,最使我感到心灵震撼的是:谈到历代文学,除唐诗、宋词外,清代诗词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而纳兰容若,就是所有清代词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王建柱 《老年人》2009,(5):20-21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这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出自一位名叫吕其明的作曲家之手。半个多世纪以来.吕其明不仅为《铁道游击队》、《庐山恋》、《城南旧事》和《焦裕禄》等诸多电影谱写了插曲.还创作了交响乐《红旗颂》,这些作品。无不以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主题.激荡着人们的心灵,给人以宝贵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5.
《炎黄世界》2013,(6):72-72
《炎黄世界》编辑部:翻开2013年第4期《炎黄世界》,读到《周玉书将军的“七子人生”》一文,其中“1990年1月,57岁的周玉书调任武警部队司令员”的内容,再加上配发照片上周将军的面容,使我忆起1991年安徽阜阳地区特大洪水后,我受邀赴北京撰写反映武警战士抗洪先进事迹报告文学期间,我和我的妻子得到周将军关怀帮助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世界》连载刘麟瑞同学《我的回忆》一文,叙述北平成达师范一节较为详实,我阅后对他说:“文如其人:真实。”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往事如烟,又勾起我无限怀念。现北京有同志正在撰写成达师范校史;今年马松亭大阿洪逝世后,有关领导给予了公正、高度的评价,我常说:“实事求是,天下归心。”借此时机,对麟瑞同学的“回忆”略加补充,作为资料,或有裨益,并以此向松亭老师深表悼念。  相似文献   

17.
李铎是我国的著名书法家 ,我们相识相知近20年 ,交情甚笃 ,亲如手足。他比我年长10岁 ,德艺双馨 ,堪称我的贤兄挚友。他离开家乡半个世纪了 ,但对故乡的感情却日久弥深。1930年4月 ,李铎出生在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村。从出生到1949年参军 ,他在家乡度过了18个春秋 ,心底里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因此 ,哪怕日后成名成家了 ,他在作品落款时也不忘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湘人”、“湘东”或“湘醴” ,以表明籍贯 ,寄托乡情。在一篇题为《夜梦潇湘烟雨》的文章中 ,他写道 :“每个游子的心中 ,都凝缩一张故乡的地图 ,它…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1,(19):9-9
8月30日,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栏目组录制为建国62周年编创的《我和我的祖国》国庆特别节目。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斯琴、调研员马智聪带领区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合唱团、晚霞艺术团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并表演了情景歌舞《夕阳红》。《蔚蓝的故乡·音乐部落》是内蒙古电视台一档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9.
写诗要注意言之有物、内容丰实。不过,从诗的艺术美学角度看,尤其要注意“质实”的同时讲究诗的“清空”与“别趣”。万象罗列、纤毫毕现的诗并非就是好诗。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云:“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宋代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知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言及的就是诗中繁与简辩证统一的艺术法则。王维写过一首思乡之作,即五绝《杂诗·之二》:“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寥寥4句20字,全无冗繁琐细的描摩与垂询,只问及审美意象鲜明雅丽且蕴涵深长的绮…  相似文献   

20.
该怎么说呢?我超爱几乎全部的娱乐选秀节目,“快乐男生”、“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甚至还要提前一点,更爱当年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年头更长点的台湾的《我猜我猜我猜猜》《、非常男女》……低级、插科打诨,有点儿庸俗,但是乐翻天。我不能够因为我喜欢,就去无限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