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其核心理论是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前苏联学者梅拉赫称之为“动力过程”,并且认为,读者在“动力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主动的。作品在接受活动中为客体方面,读者为主体方面,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  相似文献   

2.
影响英语快速阅读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阅读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是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 (encoding) ,形成语篇 (text) ,读者再把语篇进行解码 (decoding) ,获取信息的交际活动 ,这一交际活动在进行过程中要受很多因素或变量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影响英语快速阅读的文本特性、读者特性、作者特性和跨文化交际特性四大变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太效应"是一种客观现象,只要读者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心理选择的自由度,那么,这种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马太效应"在读者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这种效应直接左右读者的阅读行为,对这一效应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引导读者的阅读动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益,可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读者成为文学活动中的动力系统,作品通过读者影响世界。在消费文化视野下,这就为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以读者的维度,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以图给作家创作以积极的启示。一是读者是"文本世界"意义的最终生成者;二是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读者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主体意识;三是在消费时代,读者的文学接受效果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但近二十年来,它成为阅读理论的研究重点。传统的阅读理论把阅读过程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即从文本到人脑的过程。而现代图式阅读理论将阅读过程视为自上而下的模式,阅读理解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试图构建文本意义。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在外语文本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戴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初期一部成功的中篇小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运用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将作品文本中的读者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分为语言的缺省和模糊性、情节的缺省以及特殊的叙述视角三类内容进行举例分析,肯定其对实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引导作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本意义实现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门语言的阅读理解都是文本读者从文章中提取意义、进行有效层面分析的过程,它包括将书写符号译码为声音,使读者具有相应的心理词典、从语域维度和语义记忆中体验书写词的意义以及将这些词的意义进行认知、整合、顺应与图式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读者运用自己现有的语言符号,根据任务和作者进行语际语境交流的互动过程,把握语言的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从而实现"任务型的阅读",优化阅读理解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理解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活动过程,后者是这种活动完成效率的反馈。深刻认识读者跟作者交流的特征以及影响这种交流的诸种因素,对于英语讲授者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便是笔者就这一问题阐述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摸索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读者阅读活动本质上是不断接受信息、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活动。读者阅读活动更是读者主体与文本客体或作者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持续建构过程。关于阅读活动跟主体的认识格局关系密切。读者的阅读能获取信息量的大小,接受能力如何还与主体认识的同化和调节能力相关。主体对知识的获得与积累,都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阅读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读者阅读信息获得与接受是主客体的持续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经典作品虽意义重大,但在文学史上毕竟占少数;相反,在阅读数量上,非经典作品却占有大量的比重。如何处理这些大量存在的"非经典作品",这是个理论话题,在阅读中每位读者更是难以回避。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的张云新著《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红楼梦续书研究》回答了读者这个经常遇到的问题。"非经典阅读理论"是对阅读理论阐释盲点的发现并进而实现其学术增长点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