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五月四日,是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它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它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时期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分界线。湖北、武汉人民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将五四运动置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这是研究五四运动的一个新视角,它不仅为我们深入探讨五四运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五四运动既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又是一个学生反帝爱国运动。本文将这两个...  相似文献   

3.
吴汉全 《江淮论坛》2001,2(2):32-38
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性事件 ,是中国现代化运动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五四运动期间的李大钊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提出了革命 -现代化的新途径和现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所有这些为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现代化中地位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1919年五月四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运动。上海人民热烈响应北京学生示威运动的号召,和全国人民在一起,坚持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斗争。五四运动发展到六三,在上海首先实现了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上海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参加了这次斗争,迅速地发展了全国各地的群众性政治斗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在人民的压力下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并迫使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订对德和约。因此,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斗争历史,是上海人民革命历史的光荣传统之一。现将上海人民参加五四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也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揭开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伟大斗争的序幕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事件 ,省社联、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史学会、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省近代史研究会于1999年4月23日共同发起并组织了“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联主席、党组书记赵绍敏同志主持 ,几家发起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学生代表…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指导意义的革命运动,它的性质决定了五四运动涵盖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革命具有双重性:催生了中国新的文化革命,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文学革命为工具,以反封建为手段,对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制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中国新的政治革命,促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理想、新的革命政党和新的领导阶级的形成,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距今已经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五四运动推动了周恩来走上坚信共产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共产党,彻底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道路。一、五四运动前周恩来赴日留学,初识马列,是其思想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的伟大起点。青年时期的周恩来面对辛亥革命失败后内忧外患交加、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他和其他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西方的理论与思潮是很多、很繁杂的;其中,仅仅社会主义的派别及其理论,据孙中山先生说,都“有五十七种,不知那一种是真的”。而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传进来的西方思想理论中的一种,但是在众多的理论、主义和思潮中,中国人却经过五四运动的作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一种主宰几亿人国度的理论武器,在中国已经风行70年之久。在五四运动时期,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的马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研究和说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分析革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的作用,考察五四运动的政治斗争和文化革命的发展,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董德福 《学术研究》2006,5(2):96-102
孙中山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充满着矛盾性和多向性。五四运动初发时,孙中山忙于理论创造,无暇发表政论,是五四运动的旁观者而非领导者,使得一些青年大失所望。五四运动爆发后,孙中山认识上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同情、支持、指导学生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而对反传统、张个性自由的新文化运动总体上则持反思和批判的态度,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和中华道德的普遍价值。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五四运动的后续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中国现代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政治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留日学生首先提出了五四运动的两大中心口号和斗争目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对发动五四运动的决策及其实施起了关键性作用,留日学生实为五四运动爆发之一重要动因。“东京的五四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五四运动的发展。留日学生特别积极地投身五四运动,有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以五四为标志,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就国际条件看,是因为它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就国内条件说,则是由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决定的。本文仅就后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胡绳同志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多年来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中国近代史。但著者从为,按照社会性质来说,整个中国近代史应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蒋介石政权灭亡为止。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学术界围绕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又掀起了研究文化的热潮。五四运动与传统文化,自然属于热门话题之一.五四运动既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众战争以来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反思的继续和发展。五四运动不单是资产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运动之一,通过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运动逐渐和马克思主义相契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革命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值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之际,探究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的关系,弘扬其蕴含的伟大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开端,它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就可以理解与把握住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枢纽,因而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史学界为了贯彻历史研究中厚今薄古的方针,从1957年开始就比较广泛地开展了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到1959年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时,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不少有关五四运动史的论著,并且对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问題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就这些不同意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两个七十年的经验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发展;没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就没有五四运动。今天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就应当联系实际,一丝不苟地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百折不挠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应着重从解放思想、进入新境界出发,反思现实。我认为,当前应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与人性解放苏琳“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运动之一,迄今已经75周年。在新形势下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运动,必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研究“五四运动”,其概念的外延界定必须首先明确。几十年来,海内外学者对此一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五四运动前夜的阶级斗争形势问题有些研究五四运动史的著作,对五四运动前夜,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深入中国以前的国内形势,总是描写得漆黑一团,没有一点光明和希望。有的同志曾用了一句形象的话概括了这种形势,说当时的中国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后来遇到十月革命,才又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境界。这就是说,在十月革命影响深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中国  相似文献   

20.
919 年5 月4 日爆发的大规模的青年爱国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发动,是以新文化运动为先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青年的新觉醒,为中国青年作为新的社会群体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