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自珍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平和思想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玪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生于府东城马坡巷一个世代的官僚文士家庭。伯祖父名敬身,字屺怀,号瓠伯,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官至迤南兵备道,著有《桂隐山房遗稿》。亲祖父名禔身,字深甫,号吟臞,乾隆三十四年会试中正榜,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臞山房诗》。父名丽正,字赐谷,又字赐泉,号暗斋。嘉庆元年(1706)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诸书。母名训,字叔斋,贵州玉屏县知县、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幼年好读《梅村集》、《方百川遗文》和宋左彝《学古集》,“三者皆于慈母帐外灯前诵之。吴诗出口授”(《三别好诗序》)。在优越的家庭教育下,龚自珍从八岁至少青时  相似文献   

2.
近代法家代表人物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杭州人,生于一七九二年,卒于一八四一年,是一个反对外敌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他的《送钦差大巨侯官林公序》(以下简称《序》)就是一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的反侵略的战斗檄文。在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发展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认真研究龚自珍在《序》中提出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封建末世儒法两家卖国与爱国的斗争,行助于我们进一步批判林彪卖国投降的反革命罪行。  相似文献   

3.
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县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教授。除了创作和译作外,论著有《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屈原》、《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直觉与表现辨》、《论神思》。读《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如打开五光十色的百宝箱,文笔优美,诗意葱茏,真知灼见眩目耀眼。他既是诗人,又是诗论家;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又通晓西方近现代诗歌,特别是直接师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大师梵乐希(今通译瓦莱利)。这就决定了他长于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从而奠定了  相似文献   

4.
<正> 张维屏与龚自珍同为我国近代前期重要作家,龚不仅以诗文名世,更为杰出的思想家,张则以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著称。两人都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张维屏生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龚卒于我国近代社会开端的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卒于咸丰九年(1859),时我国已进入近代社会二十年。与张维屏的八十高龄相比,龚自珍享年仅五十,可谓是天不假年,英才早逝。张维屏和龚自珍又都是浙江  相似文献   

5.
诗人龚自珍(1792—1841)在他的一生当中曾多次试图封笔戒诗。作为一名虔诚的天台宗信徒,龚相信只有戒绝文字的诱惑方可悟道。可作为一名诗人,他却感到自己与文字结有不解之缘。故此,龚对于诗歌写作始终抱有一种且爱且惧的矛盾态度。据一些评论家推测,龚在反复戒诗的过程当中一定焚毁掉了自己的大量诗作。因为他在15到47岁之间写下的27卷诗稿今天已经大量佚失。龚对于诗歌写作的焦虑令人联想到英国现代诗人杰哈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1844—1889)。像龚一样,出于宗教信仰,霍普金斯烧毁了自己的许多诗稿。无论是对于霍普金斯还是对于龚自珍,写诗就是一种不断复发的瘾癖,令人欲爱不能欲罢不舍。同霍普金斯一样,龚自珍最优秀的诗作是在最后一次发誓戒诗以后写出来的———那就是龚后来结集为《己亥杂诗》的315首绝句。令人瞩目的是,《己亥杂诗》中的38首(也就是全集的十分之一强)都是龚自珍写给歌伎灵箫的艳情诗。更重要的是,在这组艳情诗当中,龚以纪实的笔调再现生命中那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此外,龚经常给自己的诗歌作注,诗人的自注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导引向创作这些诗歌的本事。作为一名佛教徒,龚不能不意识到灵箫是个“致命的诱惑”,依恋灵箫则意味着丧失宗教修持所必需的静心与自制。他哀叹自己“结习未尽”,经不起“天花”的诱惑,超越不了男女之情。但后来他终于悟到灵箫在自己由色悟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无论如何,像龚自珍和霍普金斯这样伟大的诗人都强烈地意识到文字的危险性———他们既无可避免地沉迷于文字的魅力,又不断地负荷着写作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人们最熟知的晚清诗人,无疑是龚自珍、魏源。至于姚燮,知道的人还不多。早在清末民初,陈琰就为他鸣过不平:“(燮)与魏默深、龚定庵、蒋剑人同时,才气学识足以凌轹魏、龚,蒋剑人非其敌也。……死后名不甚彰。当世崇拜龚、魏而无一人知有姚氏者,殆文运未昌之故欤?”(《艺苑丛话》卷四)姚燮(1805——1864)字梅伯,浙江镇诲人,有《大梅山馆集》等行世。他是著名的画家、著作等身的学者,更是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骈文、词曲并负时名。而诗歌创作最为出色。当时许多诗人,不分年辈先后、流派殊异、成就  相似文献   

7.
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他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作品多寓写故国之思,反映民间疾苦,内容比较充实;在艺术表现上,情真语切,专于用白描手法纪写时事,也独具特色。著有《陋轩诗》及其续集,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增辑佚诗,排印出版了《吴嘉纪诗笺校》。  相似文献   

8.
刘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刑部主事。二十四年(1898年)以湖南巡抚陈宝箴荐,得光绪帝召见,加四品卿衔,充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政变作,与谭嗣同等同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在近代诗坛,刘光第本应其《介白堂诗集》占有一席之地,《民权素》所载南村《摅怀斋诗话》云:“余于近代诗人诗,每喜搜览,恒少称意者。散原诗之外,有富顺刘光第《介白堂诗》,亦为一时杰作。散原以古奥雄奇胜,介白堂则以清新俊逸胜也。”胡先辅亦言:“戊戌六君子皆号称能诗,……予独以为刘裴村之《介白堂诗》,不但为六家之冠,近世亦鲜有能过之者。”  相似文献   

9.
<正>龚自珍的人才观龚自珍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仅是一位以诗文名世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曾给予他高度评价:"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的人才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对近代思想界影响很大,正如梁启超所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龚自珍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人才思想是其革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龚自珍的思想,有必要对其人才思想作一番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朱庭珍,字筱园,云南石屏人.近代诗人、诗论家.已刊出的诗作有《穆清堂集》及续集,诗论有《筱园诗话》.他本人在《穆清堂诗钞自序》中说:“自束发受书,即解声韵,视诗如性命,为之垂四十年”(《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足见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他的同时代人陈灿评他的诗:“思愈清妙,笔愈奇峭,才气愈跌宕纵横,而初无惨淡经营之迹,盖锻炼之极归于自然,……筱国自(?)角以诗名当代名公,钜手一见为之心折,而遇弥穷诗乃弥工.”(《石屏县志》第二十一卷)《石屏县志》对他的评价是:诗才敏捷,博洽今古,名动一时.可以看出,他的诗作确有相当的影响.但是,他的卓著的才能,并不是表现于他的诗歌创作,而是表现于他的诗歌理论的建树.当他还不满二十四岁的时候,便完成了具有独到见解的论诗专著《筱园诗话》,象这样  相似文献   

12.
清初学者周亮工评论当时诗坛曾说:“国朝诗,推宁人、野人二家.”此说到乾、嘉时,被常州诗人洪亮吉推而广之,他在《北江诗话》中具体地指出:“顾宁人诗有金石气,吴野人诗有姜桂气;同时名辈虽多,皆未能臻此境也.”在《更生斋诗·论诗截句》里,他更进一步加以称颂:“偶然落笔并天真,前有宁人后野人;金石气同姜桂气,始知天壤两遗民.”宁人是顾炎武的字,野人是吴嘉纪的号,他俩都是生活于“天崩地解”的明末清初动荡年代中的杰出诗人,现存的《亭林诗》和《陋轩诗》是他们的思想和人格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也是清贫穷困的一生。他的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的杰出诗人,在清代诗坛上是一个异军突起的人物。不仅他诗中的犀利思想新人耳目,而且艺术上富有创造性和独特的个性。他继承了我国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继往开来、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积极浪漫主义是龚自珍诗歌的基本特色,他的一生都是浪漫的,人称“狂人”。这主要由于他的一生经历极似王安石,他所处的时代是“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①。而龚自珍等人“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②。故锐意革新是其思想的外露,加之他崇拜庄、屈和李白,且受他们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适是盛唐一位很值得研究的诗人。他的诗名很高,被近代论者誉为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岑参并称。他在政治生涯中也是成功者,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高适传》)有唐一代,高适虽不能独占风景,然而在盛唐的诗人中,高适在政治上的显达是超乎同辈的。  相似文献   

16.
谈蓓芳教授在《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谈及龚自珍己亥年(1839)的一段恋情时,认为诗人之恋人是位扬州的风尘女子,小字阿箫,后未能与诗人结合而返回苏州独居。然此并非确论。考龚氏之《己亥杂诗》以及相关资料,可知己亥年龚自珍曾与两名青楼女子邂逅,一是清江浦的灵箫,一是扬州的小云;阿箫是灵箫的小字,而非小云的别称;在苏州闭门谢客的是灵箫而非小云;诗人最后迎娶的也是灵箫。这不仅纠正了谈文之误,也廓清了龚自珍在己亥年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7.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洲人。他一生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是“格调派”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十分丰富。三十岁左右就有《留饭草》、《一一斋诗》等诗歌结集,他的老师吴中诗古文名家叶燮为之序称:“确士向刻《留饭草》,此确士于今人中辟门仞处;今刻《一一斋诗》,此确士于古人中辟门仞处。”①四十四岁,被张维  相似文献   

18.
无论古今中外,对于诗歌的教学都是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教导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英国思想家费兰西斯·培根也曾说道:诗歌使人巧慧。诗是用以抒情达志的文体。诚如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尚书·尧典》)诗余为词,词余为曲。就广义而论,诗也包括词曲。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我们伟大的祖先及其杰出的诗人们,在这神  相似文献   

19.
一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绝句)他又说:“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瓯北诗话》),在清中叶能说出此话,是极有时代意义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五古)确是真知卓见。当然,赵翼所讲的主要还是形式上的问题,他要求诗歌要有“新鲜”感,要“趋  相似文献   

20.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山西代县人,有《雁门集》行于世。在“舍弓马而事诗书”的西北少数民族诗人勃尔崛起的元代诗坛上,“文心绣腑,绰有风华”(潘是仁语)的萨都刺,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杨维桢《宫词序》);他的词,雄健高亢,被人推为“元词之冠”(林人中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回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