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维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随着其形成基础的变化而变革。思维方式支配着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其变革对于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前提性、导向性和规范性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思维方式从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的根本性转向。在当代,由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通过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而不断赋予新内涵,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进行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什么是主体意识?它是人们对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的地位、作用、趋向、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人的主体意识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发展,而社会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封建道德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它的流毒极大地压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随着其形成基础的变化而变革。思维方式支配着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其变革对于主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前提性、导向性和规范性的功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思维方式从理论思维走向实践思维的根本性转向。在当代,由马克思创立的实践思维方式通过主体的认识痞劝和实践活动而不断赋予新内涵,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社会的存在物以及认识、思维的主体与周围的世界发生联系,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又是内在统一的体现于人的活动中。因此,完整意义上的人的本质便是以劳动为基础,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人的各种属性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在对“主体”范畴的讨论中,普遍认为认识主体是人,实践主体是人,历史主体也是人,三者指的是一回事。其实,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历史运动是三种不同的活动,它们的承担者即“主体”也完全不同。把三个主体概念混为一谈,只能使讨论停留在表层,而不能由此对认识、实践、历史规律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作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 决策可以分为理论决策和实践决策两大类。理论决策是将感性的认识材料抽象、升华和确定为某种理论。实践决策是将科学的理论具体化和确定为某种实践观念或者物质改造的未来模型。这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人作为决策活动的主体,不仅必然要表现出自己的主体性,而且这种主体性也必然要对形成决策发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正确地把握和认识人在决策活动中的主体性及其作用和影响,必定有益于提高各种决策活动的科学性,有助于深入把握人作为主体在各种层次上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交往性思维方式的确立体现了认识论研究由主客对立转向主体间性。通过对近代认识论研究困境的回溯,说明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由于认识主体具有一定的先验性,不是现实中的人,所以其交往性思维方式带有先验的色彩。处于认识论转向转折点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认识论,把现实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确立了实践的观点,使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实现了认识论的真正转向。  相似文献   

8.
刘国章 《东岳论丛》2002,23(2):108-111
在习惯思维看来 ,感性直观是被感性实践所“克服”、所“取代”了的东西。但历史和现实却告诉我们 ,在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理解和论述中 ,只是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时所表现出的感性直观的局限性和突破这一局限性的方法 ,即通过感性实践来打破感性直观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从而推动人的认识活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 ,但并未因此而彻底否定感性直观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 ,认清并把握感性直观与感性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就成为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与改造论研究的必要前提。否则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
古秀蓉 《兰州学刊》2000,(1):30-32,7
(一)科学精神的内渗是近代人格的素质。从心理学而言,人格构成的要素主要是知、情、意三个方面。“知”体现了人性中的理性本质,宽泛地说,就是人的认识能力。作为思维和实践的主体,人所面对的客体是一个必然世界,人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认识这种必然性,并从其中的多种可能性里作出合理而有利的选择,再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使作为自在之物的对象发生形态变化,满足自己的需要1。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主体思维),追求真理,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而作为主体精神力量的“知”,则表现为科学内蕴的“求真”…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实践的高度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决策活动的社会化日益增强,在决策活动中,集团决策越来越成为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组织的群体或集团正成为决策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认识角度讲,决策属于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是运用思维与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决策的实质在于决策主体发挥创造性思维求解决策问题的矛盾。本文要探讨的是,作为决策者的集团主体,如何根据既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决策对象信息进行思维,构成一个优化的“整体思维效应”,从而尽快地作出科学的决策。这也就是思维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思想”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对于客体本质的反映和把握,它既包括主体反映客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又包括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性的认识成果。所谓解放思想是一个同思想僵化相对立的认识论范畴,它是指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受禁锢与束缚而处于自由自觉的创造状态,其认识成果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进行总体上的同步代谢与扬弃,从而保持与时共进的先进性。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12.
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主体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包括需要、情感、意志、信仰等方面。它对人的认识和实践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为了减少和避免其消极作用,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其需要、情感、意志和信仰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中人的主体性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人的本质的部分,人的成熟的主体性就是人对自身认识以及实践行为、能力的自由把握和驾驭,是对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超越,是人性发展的最高境界."虚拟世界"认识系统极大地增强了人作为主体的力量,提高了人的认识活动效率,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增长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乃至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拓宽了人的交往范围和扩展了人的交往能力等等.网络积极主体是"有涨落前途的种子",他们的移情能量才能产生"蝴蝶效应",他们在文化上的创造能同化、融合主流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差异,传播并发展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一)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研究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就必须研究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一、思维与思维方式恩格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指出,思维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是“地球的最美的花朵”,是具有意识的人对外部客体和自我主体的综合反映,是人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本性机能。思维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思维方式则标志着人的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相…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讨论主体和客体问题时,一般认为,主体是指能够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简而言之,人只能担当主体角色,即"主体=人".因为主体概念的规定性,不仅要影响到对客体概念的规定性,而且还要影响到对主体和客体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整个认识论中很多问题的深入研究,所以有必要对"主体=人"这个规定进行辨析,以便深化对主体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最近,哲学界围绕着认识的主、客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见解。这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无疑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特性、关系等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指正。一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主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现实的、进行思维与活动的人而言。这已经在马恩著作和学术界中得到认可。但围绕主体的范围却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主体仅指人类而言。有的认为主体应包括能模拟思维的人工智能,即“人工认识主体”,“人——机认识主体”等等。我们的看法:人是认识主体。而这里的人首先是指认识的个人,是个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同客体作为范畴是成对出现的,作为“存在”是相互建构的。人类社会实践历史地规定着它们用来标志认识过程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两个对立面。所谓认识主体,就是一定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历史阶段上,具有认识能力并进行着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要唯物辩证地理解主体,应当从四个方面具体界说。第一,从客观方面(即本体论)说,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是客观性的物质实体。第二,从主观方面说,人又不是一般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能够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形成主观观念,并通过实践,物化这些观念,达到能动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三,从实践方面说,人只有参与了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才能认识客观对象。离开实践,充其量只不过具有认识能力,而还不是一个现实的认识主体。第四,从社会历史性方面说,人的认识能力、手段、方法以及认识所能达到的结果,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所以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都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实践不仅界说了主体范畴的本质,而且,对客体的界说,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科  相似文献   

18.
论乐感     
乐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理性理解、认识、想象、情感激情,诸种感觉、感性活动、运用乐音美与节奏美的能力、民族个性、个性性格即气质和风格等等主体本质力量的多种规定性内涵统一的独特的本质力量.它是历史的产物,即是人的自然力对自然界的劳动对象化活动方式中生成的人化的——社会化、民族化和理性化的独特的实践感觉或实践意识之一.它的独特本质,在于:它是乐音美与节奏美统一的实践感觉;它对音乐思维创作来说,它是音乐家以音乐艺术方式感受把握自然环境样态和人们情感活动形式的类比感受把握方式;对音乐表现实践来说,它是在理性理解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的实践感觉和实践的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9.
运动是表现聪明的方式。聪明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视觉、听觉的辩证统一。聪明学所谈的运动主要是指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运动是两回事,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运动的认识却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手段而实观的。运动表观为多种方式,聪明表现为多方面。人们认识了各种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才能表现人的各种聪明才智。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于动中识静是聪明,聪明也表现出对动与静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