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了直接适用范围和限定了参照适用范围。直接适用范围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按公司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其参照适用范围包括合伙企业,会计师类专业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社,民办高校的破产。  相似文献   

2.
新破产法所确立的一系列破产法律制度相对于旧的破产法具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企业一体规范,扩大了破产法的适用范围;确立统一的破产标准,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引进破产人管理制度,有利于债务人财产的管理和保全,减轻了法院的负担;规定破产重整制度,有利于挽救破产企业,避免生产力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我国1986年《破产法》仅规定国有企业法人可以破产,与现代国际破产制度存在很大差异。破产能力的规定直接涉及到破产法的适用范围,通过对各国和地区破产能力的立法考察,建议在新的破产立法中应当实行一般破产主义,扩大具有破产能力的主体范围,充分发挥破产法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民法总则》以"营利与非营利"作为法人分类的划分标准,彰显了商法中的"商事思维";同时民事主体的新分类及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体系将对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完善有推动作用。现行破产法的适用范围较窄,与《民法总则》中关于民事主体的分类不相适应,应当构建出资人个人破产法、非营利法人与特别法人破产制度。此外《企业破产法》应当适应《民法总则》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则,扩大破产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调整破产无效行为适用的情形,以完善破产法相关制度内容。  相似文献   

5.
实质合并破产规则在近些年的关联企业破产案件中被大量适用,但仍然不乏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质疑。鉴于实质合并破产规则与法人人格制度的价值抵牾以及对债权清偿公平可能出现的功能反噬,应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审慎适用”的基本立场。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的“审慎适用”可被解构为适用位阶的例外性、适用标准的综合性、适用范围的有限性以及司法裁判的衡平性四个要点,由此可推理出相应的制度框架。在实体上,关联企业成员分别破产无法实现清偿公平之时方能适用实质合并破产,裁判时应综合考量以人格混同为核心的标准体系,适用范围则应对资产或债权加以甄别,并且必要时适度补偿利益受损的债权人。在程序上,裁定适用该规则之前法院需要通过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债权人利益诉求,并赋予债权人异议权,以最大限度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有关破产法的法律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应当采取一般破产主义,将其适用范围扩展到所有民事主体和经济主体。遗产破产是其中应予以考虑的难点之一。我国确立遗产破产制度必须先行建立一些铺垫性的制度,在体系上考虑使之成为自然人破产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破产法的保护及民法平等和公平理念的实现。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因此,我国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修改中进一步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增加自然人破产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破产能力的法理基础和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一直是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破产法的保护及民法平等和公平理念的实现.自然人具有破产能力.因此,我国新颁布的企业破产法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修改中进一步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增加自然人破产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企业破产必须谨慎唐明假破产之风不可长据人民银行总行对全国35个省市的调查表明,企业破产势头越来越猛,有些地区已成风。主要表现在非资本化试点城市擅自参照国家优惠政策,超越所有制性质、超越生产企业与内外贸企业的区别实施破产;各地政府、企业由过去不敢破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预重整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呈现启动节点多样性、效力扩张性等特点。预重整程序效力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具有参照正式破产程序规则的倾向。然而,预重整并非我国法定的破产程序,其本质上不具有解决破产分配与债务清理的功能,其不应被赋予集中管辖、诉讼中止、执行中止的效力。宜将企业预重整程序的启动时间点作为破产临界期的追溯时间点,赋予预重整程序的启动具有破产撤销权时间起算点的效力。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法的法益目标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不同的法律部门有不同的法益目标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会公共利益。这种法益目标 ,以经济基本权为权利外形 ,以实现经济上的“公平”为核心。经济法的法益目标的社会根源 ,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它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为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是个新的法律问题。着重运用经济法来调整城市群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关系,将是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制保障模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的主体——对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过去的经济法主体研究,对经济法主体在概念上表述不一,但深究起来,这种表述上的差异不能说明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者们对经济法主体的特质即经济法主体的特征的认识有异.经济法主体应该是参与经济法律关系的现存的社会主体.因而对于经济法主体特征的认识应该放在经济法律关系中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主体加以类型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的学科分野,与其说是关注的领域不同,不如说是各学科对人性的不同预设从而导致的方法论与理论模式的差异。新经济社会学在批判经济学"社会化不足"的人性预设和社会学"社会化过度"的人性预设的基础上,确立了"弱嵌入性"的人性预设,并以此为其逻辑基点,建构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命题:经济行动是受社会所限定的,它嵌入于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经济组织(如企业和市场)的结构是由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共同决定的;经济制度的建构不仅有其经济效率逻辑,也有其社会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同.迁徙自由是社会发展与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发展模式决定着我国迁徙自由法律制度的立、改、废.迁徙自由的法经济学分析,揭示了迁徙自由与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奠定了法律制度构建的经济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借助社会资本的核心——信任这个桥梁,阐述了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说明了政府可以通过健全法制、稳定社会预期以及构建信息传递机制来促进社会信任关系的形成,进而提高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应承担的经济法规范规定的不利后果。这种责任是部门法意义上的责任,它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是并列关系。经济法立法中出现对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表示立法承认经济法责任包含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是现代立法对社会关系进行多部门综合调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是规范和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行为规则。通过构建政府和市场双向互动调节机制,可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要加强经济立法,治理隐形经济,完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关系的技术因素及其法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进入经济全球化、通讯网络化、贸易电子化的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强劲动力。在这一背景下考察近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国际投资,其中的技术含量在持续增长。全球电子商务更是突出地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与科技发展的互动性。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制度之总称。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使国际经济关系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从而要求新的国际经济法,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乡风文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乡风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多元的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关系,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系,德育教育与法制约束的关系。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四位一体出发,才能全面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