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凯南 《文史哲》2021,(5):142-153+168
经济学界长期存在两种制度研究范式,即制度理性建构论和制度自发演进论,两种研究范式长期相互独立,难有通约。实则,深入考察两种研究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差异,探讨两种制度生成方式的优势和局限,可知二者具有互补性,进而可以通过范式融合,推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制度的理性建构是基于演化形成的共同知识而非整体性知识的设计,同时必须为参与者有效运用其局部知识留有空间,理性建构的制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进;自发演进的制度需要借助理性建构才能够得到扩展,进而获得更多参与者的遵循。在许多情况下,制度生成和变迁的过程既不乏理性建构的力量在起作用,也能发现自发演进的力量参与其中。制度的有效性表现为对共同知识和局部知识的有效利用,制度系统的生成和演变涉及多主体互动和多层级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论角度看,制度是由政策、观念、社会文化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变迁过程即为该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结合中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的改革,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中国节能制度的演进进行分析,可发现制度变迁是整合制度系统内外资源,产生协同效应的过程.开放的制度环境是制度系统和谐演进的前提,制度供需不平衡是制度演进的逻辑起点,社会认同是制度演进的内在根据,公共政策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角度看,制度是由政策、观念、社会文化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其变迁过程即为该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结合中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的改革.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中国节能制度的演进进行分析.可发现制度变迁是整合制度系统内外资源,产生协同效应的过程。开放的制度环境是制度系统和谐演进的前提.制度供需不平衡是制度演进的逻辑起点,社会认同是制度演进的内在根据,公共政策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制度演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后工业化的背景下思考制度重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演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演进;另一种是自觉变革.人类农业社会历史阶段中的制度演进基本上走的是一条自然演进的道路.在工业社会的历史时期中,制度演进表现出了复杂的情况,既有着自觉建构也存在着自然演进.整体上看,工业社会的制度即使在初始阶段是自觉建构的,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陷入路径依赖,依然具有自然演进的特征.现在,人类正步入后工业化的时代,自觉的制度变革将会提上日程,我们需要更多地以创造性思维去对待制度变革的问题.后工业化进程意味着一个合作社会的生成,这个社会将会拥有一种合作制度,将实现对工业社会的基本制度的扬弃和超越.合作制度建构的出发点应当是人的共生共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转型的实践表明,中国不同区域之间制度变迁和演进的路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与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分析范式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诺思为代表的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变迁更多地属于自组织系统的自我演化过程.作为内生和演进的系统,制度变迁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当事人集体学习、模仿、试错和创新活动中共同知识与信念的形成、演化的结果.在"分权改革"背景下,中国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在于:处于不同环境和经济结构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和当地经济组织之间互动中的集体学习,会形成不同的具有当地特征的共同知识和信念.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当地化的惯例性默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的制度变迁模式都只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凯南 《江海学刊》2013,(2):79-85,238
如何将偏好与制度内生化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而从共同演化的视角研究偏好与制度的内生互动关系更是当前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沿。偏好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为和改变参与者行为动机来影响制度演化,制度演化通过影响参与者行动报酬、价值观和认知模式等来影响参与者偏好演化。偏好与制度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共同演化机制,即由收益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和由学习规则变化引起的共同演化。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描述偏好与制度共同演化的模型,这种共同演化模型必须超越现在流行的演化博弈模型。  相似文献   

7.
动力问题是研究制度变革的根基问题。探究制度变革动力系统对于我国当代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合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依据马克思的制度变革理论中关于动力系统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以新制度主义为代表的关于制度变迁的合理观点,重点分析制度变革动力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演化特点,并进而探讨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变革创新合力模式的要素构成、路径生成和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8.
日本主银行制的嬗变过程是一个制度演进的典型案例。从理论上研究日本主银行制的演化问题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演化均衡与制度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经典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概念进行批评性评论的基础上,着重对演化博弈理论中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演化均衡概念--演化稳定战略均衡和随机稳定均衡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对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随后,本文将演化均衡的概念同制度演化分析相联系,着重指出了演化均衡概念对于制度演化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OIE与NIE制度分析中在演化思维上的趋同,预示了一种理论转向。这种制度分析的理论转向具有三个特征:1.它将修正NIE所继承的新古典均衡范式,而采用演化思维展开制度分析;2.它将在OIE演化思维的传统下借助有效的分析工具来拓展制度理论;3.它将进一步促使制度分析聚焦于制度演化和型构的动力学考察,而这一考察,将在哈耶克知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关于认知进化的研究来揭示制度变迁过程中人类理性的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变迁理论的新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演化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彻底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所蕴含的牛顿力学隐喻,而借鉴现代生物学进化隐喻来构建其理论纲领,发展出一种完全异于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制度和技术变迁理论由于运用了演化经济学的动态分析框架,在技术变迁、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演进等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均田制是中古时期重要的经济制度.唐代均田制"僧尼授田"的规定对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演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均田制"僧尼授田"与中古佛教寺院经济变迁的视角,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国家"制度化"的僧尼授田方式与其他"非制度化"的方式及其意义予以论述,指出"制度化"的僧尼授田方式与"非制度化"的其他方式这种双轨制的发展道路,是唐代佛教寺院经济兴盛的真正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在短期内导致了制度创新行为的出现,在长期则表现为行政审批制度的演进和变迁。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分析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其分析框架包含的要素主要有:条件分析、制度环境分析、制度供求分析、路径依赖分析、方式分析、绩效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活动是人得以成为人的根据 ,在活动中生成社会关系。制度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以正式规则的形式体现社会关系。随着活动的进展 ,通过分工的演进揭示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典型表现在于共产主义制度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认知模式与制度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华 《浙江社会科学》2005,152(4):52-58
本文旨在强调认知模式对于制度演化研究的意义,并试图对现有对认知和认知模式的研究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演化范式,在系统归纳现有的关于制度演化分析的三种研究路径之后,提出认知模式对于制度演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本文概要性地对已有的对认知和认知模式的研究进行述评;第三,围绕"研究制度演化为什么必须研究认知模式"这一问题,强调了由于忽视认知模式的研究,已经使制度演化分析陷入了困境.最后提出一个以认知和认知模式为核心的制度演化分析的一般性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看“三农”问题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泳 《兰州学刊》2005,(1):215-216,235
本文试从制度理论的角度,透视"三农"问题形成过程中制度变迁和组织演进,并从组织角度分析"三农"问题组织创新的制度需求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利益集团理论出发,探究战国秦汉间的土地制度变革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研究过程表明:各种利益集团的演化是战国秦汉间土地制度变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土地制度变革的动力机制是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博弈,变革结果是土地国有的弱化和土地私有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西部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快增长与慢发展相背离的矛盾.虽然传统结构主义能够较好地解释了增长与结构的关系,但是却无法合理解释结构演进产生的增长与发展的矛盾.基于此,本文陕西省为例,采用制度一结构演进的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本文认为制度决定和影响着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和方式,从而产生了其经济效果差别--经济增长和发展.所以,西部要实现包括收入平等、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内容在内的发展,就必须在制度演进的基础上推进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以"演化"为特征的制度成本对制度变迁起到一种筛选作用.处于演化态势的成本结构制约着产权结构的变迁机理.本文试图从社会制度和个体承受两个维度分析产权结构变迁中的制度成本结构及其演化性,从社会制度维度看包括技术度量、信息搜集、权力分解、谈判协商等产权界定成本和制定规则、宣传扩散、旧产权退出、契约重构、监督实施等产权制度运行成本,从个体承受维度看包括损益成本、相容成本和保护成本.另外,意识形态偏好、内卷化倾向、产权变革方式、制度互补程度、利益群体力量对比和外部性的演化性都将影响制度成本的累积演化边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前现代的中国和欧洲在社会组织上的分化,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和制度是如何交互作用从而使社会组织呈现出不同的演化轨迹及现行的态度、制度和行为方式是否反映了前现代的发展轨迹。本文首先提供一个概念性框架用来考察维持合作的不同演进路径,并用来解释为何中国和欧洲这两个文明选择了不同的路径,然后从历史的演变中找到论述概念性框架的历史证据,最后揭示了这些不同的社会组织具有持久性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