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土地物质不是商品,土地资金是商品在讨论城市土地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城市土地具有价值,具有商品属性,并把土地具有商品属性作为开展地产经营的理论依据。这种观点是否能成立呢,先让我们看一下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土地问题的。马克思在论述土地范畴时,首先肯定了土地是自然资源或自然物质,而作为自然资源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经济学上所说的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资本论》第1卷,第668页)“土地应该理解为各种自然力本身,因而也包括水力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Ⅱ),第388页),“土地,这个无机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租论     
城市地租是地租范畴的重要一部分。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过城市地租这一概念,但在《资本论》的地租篇里,详尽讨论了建筑地段的地租,并把城市地租逻辑地包含在建筑地段地租之中。城市地租主要表现为城市加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地租,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对土地空间的利用而必须交纳的地租。马克思指出:“不论什么地方,都要为使用地皮(工厂建筑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发点的选择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二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一种意见认为,城市土地是劳动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这就是所谓的“商品论”。因此,他们把城市土地的所谓“价值”作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他用的物质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买卖,不是商品,而只是一种经济资源,但是附着于土地上的土地资本是商品。于是,城市土地租金就成为城市土地价格和有偿使用的物质基础。这种对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要正确认识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关键在于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的科学区分。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特别是城市建筑地段是否商品的问题,争论了几年,至今仍然意见分歧。认为城市土地是商品有多条理由,但似乎都难成立。看来有几个关系问题需要搞清楚,否则就难以正确判断城市土地究竟是否商品。一、城市土地究竟是否劳动产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常识。但是不能倒过来说,凡是劳动产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土地不是商品在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性质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了经过人类耕种和改良、或经过多年劳动加工的非原始状态的土地(建筑地段)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的观点,(本文引述并加以讨论的观点,请参见陈秀华同志的文章《社会主义建筑地段性质初探》,载《中国房地产》1984年第1期;《论建筑地段的商品性》,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9期)并以此作为社会主义土地是商品的立论根据,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二重”涵义。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土地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下面,让我们从分析城市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运动中来简要地论证.一般说来,城市土地起码有如下特点,一是城市土地的有用性.所谓有用,就是指城市土地是人们在其间活动的物质载体,在城市,每一块土地都有其使用价值.城市土地的这种有用性,使人们去努力地获取它、利用它.二是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所谓稀缺,就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少同志就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使用价值问题进行了探讨。到目前为止,这一探讨已经取得了这样的结论: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并非象“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样纯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或自然方面,而被马克思排除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外,相反,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它不仅进入经济学,而且在马克思的经济分析中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赞同以上见解。现就使用价值范畴本身(它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实际,对生产劳动的定义或“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形成了所谓“宽中窄”三派,我认为这三派似乎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我认为,只有既坚持马克思在价值论上的重大贡献(商品的价值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又发展马克思的价值论的某些结论(商品的使用价值只是物的自然属性),坚持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仅仅是物,也是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才可能正确和全面地回答什么是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1.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华 《学术界》2007,1(2):152-157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围绕着土地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商品的问题,人们一直在进行着争论。这场争论不仅涉及到许多现实经济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特别是劳动价值论。1986年,当我著文论述土地不是商品,而只是具有准商品属性时,曾得出结论说:“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土地成为准商品的一般性前提,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关  相似文献   

13.
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农业地租时指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是地租的基本形式,垄断地租则是地租的特殊形式。那么,有没有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这是需要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的新问题。马克思在研究农业地租时指出:由于在特殊自然条件下(如在特殊稀有的土地上)生产的稀有产品,这些产品的供给又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致使这些产品价格形成了垄断价格,“这种垄断价格既不是由商品的生产价格决定,也不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是由购买者的需要和支付能力决定。”①由于这…  相似文献   

14.
有关高等教育产品问题的探讨,观点不一。引入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存量”概念有助于理解高等教育的产出性质。人力资本存量和科研成果是高等教育的产品,在其投入市场并为社会服务时部分或全部具有了商品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商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理论界关于商品拜物教理论的探讨进入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分歧争论的焦点逐渐明晰,集中在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本意的理解,对商品拜物教产生根源、存在条件的认识。2、讨论的方向已经明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实践。3、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正之风、“一切向钱看”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无必然联系,是否等同于商品拜物教意识的问题成为争鸣与探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人性理论是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和主体根据。马克思认为人性实质上是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个体属性与类属性即社会属性的二元统一。人性既具有具体性、自由性,又具有历史性,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形成了马克思人性观的特质:超越对人的抽象理解,现实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前定理解,历史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片面理解,全面地把握人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基础,究竟是价值还是生产价格?这是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转化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价值”概念一经产生,就被运用于没有价值属性的产品,来进行产品价值即产值计算。第一,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因而价值概念运用的产值计算,也必须连同商品的概念一起运用于产品,使其在观念上成为商品。这恰好同商品生产者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商品,这种流行的主观主义商品观相符合。第二,由于价值表现的同一性在货币身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发展论》中,保罗·斯威齐坚实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本质论和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范式的本真内涵,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是有其理论意义的。但是,由于他在方法论上仅仅停留在经验抽象上,因而,无法真实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马克思东方社会道路理论研究中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论证了以下几点:1.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于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已具有初步的系统性;衡量理论的系统性应坚持历史主义原则;2.马克思晚年创立东方社会道路理论具备充分的条件;3.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后发展国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理解和把握这个伟大发现,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创造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价值论”的内涵不断扩大从重农学派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观点上看,就孕育着劳动价值论,到了亚当·斯密时就已经将商品的两个因素揭示出来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批判地证明了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资本论》(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