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在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它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是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之后,必然产生、存在的新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不再具有对抗性罢了。这种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上主要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统一计划管理与社会主义企业、生产单位、劳动者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要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集体(企业)与集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经济关系、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往往集中表现为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上述两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和决定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所有制形式上,人与人的关系上,分配关系上,不能与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其客观要求相适应,我们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制定,实施的政策、法律和管理体制,不是及时地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讨论中,国民经济高速度与按比例发展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在很多方面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存在着意见分歧.例如: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存在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更具体地来说,高速度与按比例之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呢?还是"没有任何矛盾"的"统一"或者"一致"的关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反映出速度和比例之间的矛盾,是不是由于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而造成的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主从关系?是高速度从属于按比例,还是按比例从属于高速度呢?等等.在这里,我们将  相似文献   

3.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人们之间由于物的占有而引起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特征就不能存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有人声称公有制限制生产力发展,公有制与改革开放矛盾,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主张,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若真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开放必然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4.
速度与比例之间没有客观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起着支配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存在着国民经济不断地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完全符合我国六亿人民的愿望,这就是尽快地摆脱“一穷二白”的现状,通过生产的不断发展,使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因此,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满足人民需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国民经济有坟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它要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协调地发展。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又保证国家完全可以掌握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国民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的要求,高速度地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速度与比例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有高速度的发展,同时又要求能按比例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重要保证.但是,有些人却认为:高速度与按比例是矛盾的,要高速度就不能按比例,要按比例就不能高速度.根据他们的逻辑,好象只有低速度才能按比例似的.这种把高速度和按比例对立起来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首先,我们应该看到:高速度和按比例之间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高速度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目的,按比例是高速度发展的手段.高速度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按比例反映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  相似文献   

6.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前十年的主要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是中国社会从近代落后到现代腾飞的科学阶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辩证统一关系的体现,为实现劳动平等和人的平等创造了条件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核心,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的一般性质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贡献,最集中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之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历史活动永恒的主题。解放生产力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即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本身或在某种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创新,调动人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推动实现生产力的飞跃。改变…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与市场的结合必须是双重结合,既是生产力与市场的结合,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的结合。我们以往对生产力与市场的结合关注较多,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的结合强调不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的结合应是整体结合,不能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的结合简单化为公有制与市场的结合和按劳分配与市场的结合,必须对生产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与市场的结合给予足够重视。必须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结合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市场的进一步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因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是一种制度,而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是调节手段;另一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  相似文献   

11.
梁胜文 《理论界》2009,(1):42-43
社会公正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公正不可能在私有制、剥削和压迫存在的制度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公正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物质基础;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崭新的人民民主政权。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无数美好的憧憬和设想,渴望着出现一个“世外桃源”、“君子国”、“大同世界”,有朝一  相似文献   

13.
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內在动力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之互相依存和互相排斥,成为事物向前发展的內在动力。人类社会同样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矛盾,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間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生产关系則是相对稳定的东西;这决定了两者間之必然发生矛盾。但生产力又下是可以离开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的。人們在生产中必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社会生产力与人們在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正是互相联系而下可分割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对立的統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生产时,始终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作为两个要素,作为物的生产条件和人的生产条件,并从二者结合的方式上去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我们考察社会主义也应这样,不但应该分析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还应分析劳动力的所有关系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把握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关系的分析研究,就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浅论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属性为特征的带有血缘、亲情内容的人际关系;二是以社会同性为特征的生产关系中的人际关系。本文所强调的是后者,因为生产关系中的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状态,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程度。在一个单位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了一个单位的风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和调整.以利于生产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增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辨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论及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关系时,强调了二者的对立方面,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继承性,即同一性.就是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在生产关系以及保护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方面是对立的,而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存在着继承性、同一性.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一个提出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出取得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应该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化的管理机构来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简论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郑江平什么是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作为表现经济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上的占有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每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体系。因此,所有制即是生...  相似文献   

18.
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关系,其形成要以企业为载体.不同范式的企业理论,由于其方法论不同,所以,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也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是从"新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根本缺陷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认识问题,其对策思路难以符合中国实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从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这一理论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研究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更具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程度与上层建筑体系巩固、发展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其中,更基本、更主要的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首先,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生产关系体系同生产的社会性相适应。而生产关系体系中各种经济体制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就要依据社会化生产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曾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一开始就与它的占有形式之间相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和不相容性就发展起来了。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要求生产关系与它的社会性相适应,也就是要求社会对自己实行社会化的管理。但是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无  相似文献   

20.
分工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界定——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许多学者不能将分工划入生产关系范畴。实际上,分工既不是生产力,也不能界定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无论是回到原始文献,回到基本概念,还是回到现实,分工都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