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薇是央视“夕阳红”拦目的当家主持,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特型演员,她在《李知凡太太》《相伴永远》《长征》《延安颂》《周恩来在重庆》等近20部影视剧作品中,一直扮演着同一个角色——邓颖超。  相似文献   

2.
《原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剧作。它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因为“这个剧本里有‘戏’,群众看起来过瘾,这个剧本里有生活,顾盼左右,仿佛就在身边,让人看起来恐惧和喜欢”。可是在评论界却基本给予了否定的批评,有的甚至认为:“《原野》,是曹禺最失败的一部作品。”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解放后,而且又有所发展:不但在舞台上很少演出,连剧本也没有再版,很多人都不知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日子里,观众将在中央电视台的3个频道看到唐国强扮演的3个毛泽东:电影《长征》、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和电视剧《长征》。从当年的“奶油小生”到“名人堂”,唐国强曾经经历了艰难的自我超越,就是演历史上的诸多名人时,他也在追求“不重复自己”。在观看这3部影视作品时,观众可感受到他在表演上不断超越自我的足迹。 唐国强是电视剧《长征》几位导演之一,并演毛泽东。导演们都想把这部戏拍  相似文献   

4.
长于演文人雅士的陈道明,最近接连扮演了两个政治领袖,一是历史大戏《康熙帝国》里的康熙皇帝,一个便是《长征》里的蒋介石。中国史册上的两个风云人物,一正一反,一成一败,一盛一哀。 当初陈道明出演《长征》里的蒋介石,曾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观众早就熟悉了他的白衣秀士穷酸腐儒一类形象。陈道明说,出演这一角色其实是勉为其难,难在造型不是很像,尤难在蒋介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1,(9):1-1
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在中国几百座大大小小的城市里,社区建设犹如东方日出,蒸蒸日上。《社区》这棵新生的幼苗,也在全国几千份期刊园地中破土而出。在本刊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爱心呵护下,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社区》杂志月发行量已近5万份,《社区》以她自有的魅力走进各个城市社区,走向社区工作者、街道、居委会干部的办公室,摆放到了本刊广大读者、作者的案头,成为中国社区建设者的喉舌,成为社区工作者独有的一块舆论阵地。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广大读者和作者朋友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阐释《日出》的八段引文入手,深入探索老子哲学及基督教义对曹禺戏剧悲剧思想的启发与制约。指出:老子浊世观、基督教尘世意识触发和加深了《日出》的悲剧命运感,老子天道理想、基督教报应观念启示了《日出》悲剧正义感的象征——“日出”意象的形成和产生;《日出》的悲剧思想,在此基础上表现出对《雷雨》和希伯来文化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研究的是曹禺早期作品《日出》中反映的基督教精神 ,以八段引文分析作品思想。陈白露的悲剧是所有人类的悲剧 ,八段引文是阐释“日出”意义的积极因素。《日出》的思想内涵包含在八段引文中 ,它概括了《日出》的主题 ,交代了作品的题材、剧作者写《日出》的动机、所要表达的思想及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世界等。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年代里,《红灯记》曾经深入人心。话剧、京剧、歌剧等改编版本相继出现。其中,哈尔滨京剧团推出的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率先与观众见面;上海爱华沪剧团改编的《红灯记》影响较大。这两部剧目被誉为南北两盏"红灯"。1961年9月,《电影文学》杂志,发表了一部叫《革命自有后来人》的脚本,编剧沈默君、罗静。1963年剧作搬上银幕,易名《自有后来人》。导演于彦夫,赵联扮演李玉和。电影《自有后来人》,奠定了现代京剧《红灯记》的故事与人物雏形、人物关系。同年,江青在上海观看了爱华沪剧团演出的《红灯记》,觉得剧本比哈尔滨京剧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要好,通过当时的文  相似文献   

9.
对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解读都离不开其独特的历史语境。《大公报·文艺》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副刊,主编萧乾组织了由当时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参与的对《日出》的集体评论。曹禺也发表了《我如何写(日出)》,对这些评论进行回应。此次评论对于《日出》中“光明”与“希望”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刻的探讨。文章通过对此次集体评论的梳理,还原出《日出》主题形成及其批评的历史语境,为今天解读《日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曹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体验和理性思考与一些作家和作品所谓“潜在灵感型的创作心理定势”以及《日出》与《雷雨》的对比分析中,揭示了《日出》创作心理定势的第一个特色——深层的理性自觉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对《日出》的艺术分析,论证了其创作心理定势的第二个特色——作家对戏剧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2.
《日出》结构艺术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出》的结构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印象派绘画技法、剧本前的引文、“损不足奉有余”的观念和契克夫戏剧创作的散文式结构法,共同构成《日出》结构的四个要素。其中后期印象派绘图的表现手法与《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内容构成《日出》剧本表层的刻板结构。散文式抒情要素与剧本前所引《圣经》中的语录,构成了作品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当我們回顾五四以来的話剧創作时,在許多优秀的剧作中间,有两部具有独特的光彩的剧作强烈地吸引着我们,这便是曹禺的《雷雨》和《日出》。多少年来,这两出戏不仅一直活在我国話剧舞台上,是五四以来优秀的剧目中上演次数最多的。而且在国外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苏联、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日本演出时,国外的朋友們給了它們极大的荣誉和很高的評价。《雷雨》、《日出》之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和老舍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回顾话剧艺术形式的发展,我们惊奇地发现,曹禺三十年代的《日出》和老舍五十年代的《茶馆》在戏剧结构方面相当地类似,而且恰恰又正是在戏剧结构上,对这两部作品的品评存在着不同意见。这种现象不能不引人深思,促进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日出》《茶馆》结构上突出的共同之处在于:没有贯穿全剧的中心情节事件,突破了戏剧通常的开端、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15.
杜平教授所著的《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一书运用现象学、叙述学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地展开分析,以史为主轴重点探讨英国文学里的异国情调史,系统分析东方形象在中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学里的演变历程。该书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在探讨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期图从叙事学,尤其是中国叙事学理论的宏观角度来阐述鲁迅《呐喊》、《彷徨》文本,在中国本土化的诗学领域里论述这两部小说中的意象问题。通过鲁迅这两个文本的阐释,笔者也发现东方复调文本先声.  相似文献   

17.
这当然不是《等待戈多》1 955年在纽约初次上演的时代 ,那时候的绝大多数观众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观摩一部将带来戏剧革命的伟大作品 :在百老汇的剧场里 ,观众彼此交谈 ,咳嗽 ,你推我搡 ,舞台上还没落幕 ,就大批地走出剧院。据可靠的传闻 ,在百老汇扮演戈戈一角、并且演得很不错的演员伯特·拉尔事后说 :“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① 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以及尤奈斯库、让·热内的作品 ,已被批评家以“荒诞派戏剧”的名称固定下来 ,并进入到文学艺术的经典行列。它们的革命性在于 :彻底打破了传统戏剧在情节的组织 ,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3月底,一部由郑晓龙导演,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的宫廷大戏《后宫甄传》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等全国多家卫视热播。在剧中,一位眉眼秀气、端庄持重的"沈眉庄"以她的大气从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最别致的皇妃"。她的扮演  相似文献   

19.
《日出》中的夯歌,其艺术价值是不应忽视的。曹禺本人就曾说过:“衷心希望有一位热忱的作曲家恳为代表《日出》内在神情的夯工们写一支震憾人心魄的歌曲”。这里的“写”当指谱曲,《日出》原作本身已经作好了夯歌。夯歌共有“小海号”和“轴号”两支曲子,作品中曾两次出现。这两首合唱歌曲不仅是壮美的插曲,而且是博大深厚的主题音乐,或明或暗,贯穿于剧情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读完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书中描写的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一个个栩栩如生地矗立在我们面前。郭祥、邓军、杨雪、杨大妈、徐芳、乔大夯、花正芳……所有这些英雄人物,在冀中平原农村表面平静的日常生活里和朝鲜前线被战火烧焦的土地上,在那战争与和平错综交织的宏伟的历史画卷中,都仿佛获得了生命的浮雕一样,夺框而出,带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他们的动人肺腑的思想、感情,英姿飒爽地向我们走来。在我们的心灵上,刻下难以忘却的印象。《东方》里的英雄人物形象写得好,这在读者和评论界似乎已有定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