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从1959年进入复旦大学陈望道教授主持的语言研究室起,就踏上了语言研究之路,至今已经是整整50个年头了。在这50年里,我的研究涉及语言理论、语法、词汇、修辞、方言等领域,主攻语法。已出版《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汉语句子的多角度研究》、《语法述要》、《动词研究》、《动词研究综述》、《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2.
王事教我(《坤凤·北门》) 王力《古代汉语》(以下省作《汉语》):“敦我和适我同义。”“适我,投给我。”按:《汉语》不用毛传训敦为厚,是对的。但从郑《笺》释为投掷,依然不对。据《经典释文》韩婴是训敦为迫的。又《常武》“铺敦淮濆”,韩亦云:“敦,迫。”敦训迫,义顺。《后汉书·韦虔传》:“以礼敦劝。”李贤《注》:“敦犹逼。”逼与迫  相似文献   

3.
提倡一些文体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文体分类学的特殊性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的第一期上,我写了一篇《汉语词组对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性》。我认为不从汉语特别丰富的四言词组看问题,也就不会注意到汉语词组一级是沟通构词法与造句法的主要关键。西语的造句法是没法与构词法取得一致形式的,而汉语的语法则是词、词组、句三级的构造形式,都取同一形式。由于汉语语法有此特殊的简易性,所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应当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使与一般的语法知识沟通起来,那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黄本《现代汉语》增订本与黄本《现代汉语》修订本、胡本《现代汉语》增订本作一比较,从比较中看黄本《现代汉语》增订本语法部分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语文》 2 0 0 0年第 1期发表了毛远明先生的《<汉语大词典 >书证中的几个问题》一文 ,指出《汉语大词典》在书证使用上的八个问题。我认为毛文对第八个问题即“书证迟后”的论述尚不够充分 ,现对此提出一些补充意见。首先 ,《汉语大词典》中有些书证迟后的时间太长 ,这样会使读者误以为这些词出现的年代很晚。例如 :卷 1 ,第 2 50页 ,“三薰三沐”条。书证用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百中“坐我三薰三沐之”句 ,实际上南宋姜夔在《白石道人诗集·自序》中早已有“三薰三沐 ,师黄太史氏”之语 (《四部丛刊》本 ) ,两者词义相同 ,而年代…  相似文献   

6.
砚文化漫议     
近几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的书具文化,即文房四宝与其他各种文房杂具,如笔架、镇纸、墨盒、砚滴等,其中化力最多的就是砚文化研究。各种书具中,用以调色研墨泚笔的砚是最复杂、最丰富、最精采的部分。 在翻检最新出版的《汉语大词典》时,我发现关于砚的有些词目解释错了。虽然对宏大的文化工程《汉语大词典》来说,这些错误只是白璧微瑕,但是我感到还是有匡正的必要。试举三例。  相似文献   

7.
日前查阅《汉语大字典》车部字,发现在释义上有不少错误。我作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者之一,觉得有责任提出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辂:音(一)义项②释为“挽车”,引例是《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按《管子》之例,释为“挽车”不当。“辂马”,《国语》作“轺马”。“辂”当为“轺”字之误。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作者运用汉藏、苗瑶、壮侗诸语言的活材料(包括汉语方言的活材料)和汉语古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远古、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写出了一组论文,其中包括: (1)《远古、上古汉语阴、入、阳声的辅音韵尾问题》; (2)《远古汉语的九大韵部》; (3)《上古汉语元音的高音化规律》; (4)《远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5)《清儒古音学研究的再评价》。下面是第一篇《远古、上古汉语阴、入、阳声的辅音韵尾问题》(全文约两万数千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的词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既有权威性、语文性和同源性这些相同点,又有性质、任务和规模方面的差异。微观上,通过透视现代汉语词汇的同异度、分布状况以及20世纪现代汉语词汇的纵向演变,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在汉语词汇的分布与演变的研究上能提供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宏观上,《现代汉语词典》与《重编国语辞典》,再加上《国语辞典》,则使得我们在更宽阔的历史背景与地域范围下来研究20世纪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续释《后汉书》词语46个。这些词语绝大多数既未被《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普通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录,也不见于张舜徽主编的《后汉书辞典》,只有个别词语已被《汉语大词典》立为条目,不过,或者其书证远后于《后汉书》,或者在《后汉书》中的意义为《汉语大词典》义项所无。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汉语外来词引进的一个高潮期,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一些从英语、法语、满语等外国和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涉及的领域众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不过,日源词和科技词语的收录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缺漏,因此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中补录了近500个外来词。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吕叔湘先生关于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说汉语第三身代词》、《释景德传灯录中在、著二助词》等的发表,被誉为"近代汉语研究的黎明"。此后,近代汉语语法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有关近代汉语代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外来词词典》《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都是汉语外来词研究的重要著作,三部文献在释词体例、探源溯流、外来词资格审定等方面各有特点,其着力点也不甚相同,偶有不足,却瑕不掩瑜,相互参看又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大词典》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五代墓志文献为研究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条目的始见例的不足进行商补,希望有助于加强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汉语大词典》修订。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音节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之一。即是说,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反之,没有声调的声母韵母组合体不可能单独构成汉语的音节。按说,这该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并不然。请看: 1、《新华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外来词词典》,《实用解字组词词典》、《汉语拼音检字》等工具书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等表中的“音节”都没标声调符号。 2、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中的普通话音节结构表中“例字”(音节)的拼式  相似文献   

17.
"忽悠"是近些年深受老百姓喜爱、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词语。流行词语最终能否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需确定其在新词新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忽悠"新义不仅基本满足了新词新语规范的四条基本原则,也大致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原则,可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8.
学术名人     
张雪涛教授张雪涛,教授,1948年生,安徽省宿州市人,宿州学院“教学名师”,安徽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1966年-1977年为中学民办教师,1980年大专毕业后为高校教师至今。曾在北京大学进修汉语专业两年,师承朱德熙、陆俭明等著名语言学家;在辽宁大学汉语助教进修班学习汉语硕士课程,获结业证书。先后任汉语教研室主任、系支部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讲高师本专科现代汉语、汉语专题、教师口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具有较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授课艺术,先后指导12名专科生考取现代汉语硕士研究生。1994年前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万字以上学术论文两篇。后在《语言文字应用》、《光明日报》、《语言教学与研究》、《戏曲研究》、《修辞学习》、《汉语学习》、《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发表汉语语法学、修辞学、语音学、文字学、语言运用、汉语教学等领域的独著学术论文47篇;出版编著、专著各一部。总计100多万字。论文中有9篇为国家级重点,7篇为国家级;21篇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引用,9篇被《中国学者资料库》引为“参考文献”,5篇被《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引为“参考文献”。主持省高校“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省教...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20.
教书札记     
一两年来,我担任历代文选先秦部分教学。一共换了两次教本。开始用的是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汉语》),后来,用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简称《朱选》),在备课过程中,遇到有些句子讲解和我有歧出的,就记下来。准备写成书面,发给同学。这样做,既清楚,又省时间。初衷并不是为了进行学术研究。因此列在这里的材料,只是一些零碎的东西。《诗经》部分,因最近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出版了,准备看后再说,故抽去了。《楚辞》部分,因我另有所作,故没有收入。也有几条是《汉语》和《朱选》中所没有的,倒收了进去。愚意不过是想借此保存一点材料。错误之处,希予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