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庆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4)
中国近代哲学的主导趋向是与西方哲学的融合以及与佛学的会通.融合与会通之所得是理智与情感、逻辑与直觉、意义与意味的统一.就其与佛学的会通而言,上述结果在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的佛学三命题:转业识成智慧,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终,量智到性智中得到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三大文化体系各有其不同的哲学形态,道教哲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既是道教信仰的最高对象,又是道教哲学的核心范畴。道教之“道”渊源于先秦道家关于“道”的思想,脱胎于汉代的“道气论”,在扬弃魏晋玄学的基础上,吸取了大乘佛学的“二谛义”与“中道说”,终致在隋唐时期融铸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新的道教教义思想,从而使道教之“道”呈现了由实体性向非实体性过渡的宗教哲学特征。这是中华文明首次以宗教的形态实现了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可能为当代世界文明的处境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宗教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必定加快,不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最新进展,就不可能了解各国的文化进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深入地探讨了冯友兰“以哲学代宗教”的含义 ,分析了这一命题中的“哲学”和“宗教”的各自含义 ,揭示了冯友兰所以提出这一哲学思想的三个原因即哲学是人通向最高境界的途径 ;哲学的功用在于提高人的境界 ,而宗教虽也能提高人的境界 ,但同时它提供关于外在事物的积极的知识 ,所以它在科学的进步面前步步退缩 ;哲学提供的境界要高于宗教的。本文亦指出 ,冯友兰的这一哲学思想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而仅仅局限于少数有哲学素养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6.
宗教哲学与政治哲学是当今学术界关注较多的热点问题,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关注社会的发展,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不兼容性,这就使得各自在看待一些有关人的精神层面的社会问题时,无法得出全面的观点。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宗教政治哲学这一全新的哲学分支,兼容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注以及宗教哲学的终极关怀,将会对二者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当代哲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宗教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归宿,具有共同的对象:对于绝对者(上帝)的认识,以及无限与有限、有限与有限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在谢林哲学里,这一切只有在一个过程中,通过“历史”的概念被理解把握。哲学与宗教的同盟关系在于,前者不是通过自身,而是通过后者(不管是以神话还是天启的形式)才达到最终的完成,另一方面,后者通过前者而获得自己所有的本质规定性。这一思想贯穿着谢林从早期到后期的整个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8.
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再到实相般若,《肇论》完成了哲学的思辨。同时,在"因因而果"的基础上《肇论》诠释了因果的不灭性。因果不灭与宗教信仰休戚相关,这样,《肇论》从哲学的思辨自然过渡到宗教的信仰。般若自得与信仰自足是《肇论》终极关怀的基本进路,般若与信仰指向的皆是那"契神于有无之间"的人类生存之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史铁生就在其小说创作中试图解答"我"如何在场的人生哲学问题.但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他却越来越相信作家理应向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迷途.在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史铁生通过讲述"我"与他人之间的相遇事故,传达了一种关乎人类存在本源的宗教哲学思想.从描绘"我"如何在场的人生寓言,到体现宗教关怀意识的神性言说,史铁生用他的思想与言辞,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与关怀. 相似文献
10.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是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不仅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更是通过慷慨激昂地宣扬自我意识哲学与大众宗教的对立、细致入微地解读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以及逻辑缜密地阐明哲学的现实化与世界化,彰显出了深刻鲜明的宗教批判精神与追求人类自由的崇高责任。深入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有助于厘清人的解放理想得以形成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隋唐以来,儒学式微,佛道呈上升趋势,北宋统治者急需一种强有力的理论以巩固王权专制。二程适应时代要求,以援佛入儒的方式,对异质文化的佛学进行了批判吸收和改造,建立了新儒学。这种新儒学含括了佛学的理论结构和论证方式,提高了传统儒学的哲理思辨性,使儒学这一思想体系更趋严谨和缜密。二程的援佛入儒,一方面显现了佛学的理论魅力,另一方面也充分证明了二程哲学与佛学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宗教哲学是从宗教世界现原则出发对人和世界进行哲学认识和解释的哲学,其宗旨在于挖掘俄罗斯东正教精种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俄罗斯宗教哲学曾显赫一时,至今影响颇深,就在于俄罗斯宗教哲学对人的人性因素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这也就铸就了俄罗斯宗教哲学人研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肇论》的解读,分析了其佛学否定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其一,僧肇克服早期般若学和玄学的局限,使否定达到彻底性,但他并没有完全摆脱老、庄的影响。其二,僧肇否定的主要对象是俗谛,但他并不是取消俗谛,而是主张真俗不二。其三,僧肇通过“非有非无”、“不有不无”、“即有即无”的双重否定最终达到否定的圆融空境,但这种纯粹的无差别的“空境”似乎什么也没说,可能引起领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简论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与黑格尔的宗教观出自启蒙运动的思想背景,虽然他们对启蒙的宗教批判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相同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他们提出了目标一致的建立道德性宗教的主张,但在对宗教的性质的解释上却有所不同。康德将宗教看作是出自道德的需要,“上帝”是为了实现至善而设定的“公设”;黑格尔则把宗教看作与哲学一样都是纯粹的“思”,其目标是把握真理,“上帝”即是一种真理。他们的宗教哲学的一个共同缺陷,是忽视了宗教最本真的意义在于它作为精神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6.
卞崇道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6):74-79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宗教哲学都回避不了的重要问题,井上圆了和西田几多郎作为近代日本不同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们都对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作出了解答。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能超越自己的宗教立场而客观地对待各种宗教,并且都重视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有许多差异,圆了视哲学为宗教的基础,而西田则把宗教视为学问的基础;圆了认为宗教是崇信,哲学是求知,西田则认为宗教是体验,哲学是反省。圆了开创的宗教哲学研究为西田为首的京都学派继承,成为日本宗教学研究的重要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17.
高文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6):48-53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清聚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58-61
在近代中国社会信仰混乱、宗教泛滥猖獗的历史背景下,蔡元培先后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和“以哲学代宗教”的思想主张.蔡元培的目的就是希望在通过美育来替代形式宗教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哲学对宗教信仰的替代,从而改变社会现状,挽救世俗人心. 相似文献
19.
"启示"作为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督教信仰评断文化、哲学等所奠基的知识论基础。从基督教神启观的独特视角来观照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并以此为基准,来辨识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区别以及考察黑格尔宗教哲学的实质与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0.
将哲学领域与宗教领域彻底分离是斯宾诺莎思想的显著特征之一.哲学占据认识领域,以求真为目的,宗教占据实践(对宗教信仰的践履)领域,以求善(幸福)为目的.二者彼此独立,互不僭越.他的<神学政治论>中的神是宗教方面的,因此是一个终极概念.在<伦理学>中,他既不把神理解为有人格的神,也不把神理解为事物的超越因,他只是用它来补足哲学实体的本原性和能动性.在宗教领域,斯宾诺莎是一个宗教家和有神论者,他对传统宗教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造,把宗教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此堪称为宗教改革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