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尔特人(The Celts)是欧洲原始社会晚期居住在西欧广大地区内一些部落的总称.这些部落在语言、宗教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使用印欧语系的凯尔特语,信奉原始的特罗依德教,创造了作为西欧铁器时代标志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和拉丹文化.  相似文献   

2.
凯尔特人是曾经散居于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古代型民族集团,参与了欧洲许多民族的形成。中世纪时期,不列颠群岛的凯尔特人主要居住于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他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中世纪晚期,他们共同面对着其强大邻邦英格兰的威胁,命运又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3.
现代英语探源之一———英语并非英国的本土语言,它的形成来自多元文化的长期融化大约在公元前3000-2000年左右,伊比利亚人来到了不列颠并在此生活和居住,他们是英国人的最初祖先。公元前700年前后,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侵入不列颠,后来他们也在此定居。所以英国本土最古老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并研究及比较各民族、各部族、各国家、各地区、各社区的文化异同,借以发现和归纳文化的普遍性及特殊性。从考古学层面来看,凯尔特人是世代欧洲历史上若干基于文化单元交往而生成的松散族群,属于古代型民族集团,它的各支系分别参与了后世欧洲许多民族的形成过程;从民族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凯尔特民族并不属于同一个种族,因其活动区域的差别导致彰显出不同的种族特征;从人类语言学角度来看,凯尔特人在当今则仅意味着一个语言集团。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5):30-32
德鲁依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司、法师或预言者。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蛮族。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人格力量对于欧洲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欧洲近代转型时期市民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近代新经济、新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欧洲社会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人文主义思想、普世的宗教观,为近代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浓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广泛传播了城市生活方式和罗马文化 ,促进了帝国社会和文化转型。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自治制度 ,解决了兵源和官吏短缺问题 ,巩固了帝国在行省的统治 ,促进了帝国城市经济的发展 ,加速了西欧凯尔特人的文明开化 ;发达的道路交通系统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但是政治因素的介入和过度忽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片面追求生活方式城市化 ,造成城市财政困难 ,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世纪,欧洲文化经历了特殊发展阶段,出现了两条不平衡的走向.在西欧,古典文化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失去了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一度倒退和停滞,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而此时东欧的拜占廷帝国接过了古典文化的火炬,在不断地东西文化交流中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文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拜占廷文化,既保证了古典文化持续向前发展,又将欧洲文明在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文化与欧洲文化有很深的血缘关系。西欧近代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渗透与影响是全方位的,并呈现出明晰的阶段性。俄罗斯近代文化的发展处于不断欧化和不断寻根的双向运动中,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文化性格的双重性──欧洲性格与亚洲性格。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认为"欧洲"主要是从政治上界定的,一体化是欧洲特质的重要内容,欧洲认同是建构的产物,政治归属感不一定非要沿民族国家边界才能形成,可以利用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逻辑来培植欧洲认同。由地方和部落意识上升抽象为民族国家意识,再扩展为欧洲认同,最后形成世界公民意识,其集体认同理论呈现连续扩展和超越的逻辑脉络。他的欧洲认同主要源于西欧经验,未能真正摆脱欧洲中心论,他强调全球化造成同质化但又忽视地方化和"根性"意识的增强。以美国为对立面界定欧洲身份隐含着实力政治的危险因素,与他对世界主义的期待格格不入,对于欧洲认同向世界公民意识转化的论证也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发生的两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这两次运动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它们表现的形式不同,前者出现于文化领域,后者出现于宗教领域,但是,它们都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反映,斗争的矛头都是对准腐朽的封建制度,给予西欧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罗马封建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动摇和瓦解了封建教会在西欧的精神统治,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政坛,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出现了真空。东罗马帝国、罗马教会、西欧世俗政权,为填补这一真空而展开了长期的角逐,从而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的三元政治和欧洲政坛的基本框架,在数百年内左右了欧洲的政治局势。直至十四世纪以后,由于西欧各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的三元政治,逐步被多元政治所取代,欧洲封建大一统思想也被送入历史的坟墓。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元前十世纪起,阿拉伯人就已经在阿拉伯半岛上居住。他们曾先后建立过马因国、奈伯特国、希赖王国、迦萨尼王国等。这些国家不仅对地中海各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起过中介作用,而且也是把波斯文化和希腊文化传播到阿拉伯半岛的使者。到公元五至六世纪时,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氏族部落仍处于原始公社制的社会阶段,各氏族部落均有共同使用的牧场,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和宗教仪式,氏族族长和部落酋长掌管着氏族部落的一切内外事宜。  相似文献   

14.
11—14世纪,在贝加尔湖流域,远东、中央亚和东西伯利亚等地区,生活着许多操蒙古语的部落,他们使用相互近似的部落方言。据《蒙古秘史》和《史集》记载,12—13世纪,所有的蒙古部落分为两部分——森林部落和草原部落。森林部落主要居住在森林,他们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尽相同。有的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他们是名符其实的森林部落。有的则以放牧和农耕为生,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得多。属于森林部落的有斡亦剌惕人、布里亚惕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证据、历史语言学与人类学研究表明,由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构成的前维京时代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与欧洲大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家在关于什么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共性和不变性的问题上广有争议,但他们一致赞同:语言的许多方面是处于变化中的。英语亦如此,但在不同时期变化的速度有所不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五世纪初,一些名为盎格鲁—一撒克逊(Anglo一Saxon)的日耳曼部落入侵英格兰。以后,他们的语言取代了当地凯尔特人(Celts)的语言。这种不断受凯尔特语、拉丁语和斯堪地纳维亚语影响的语言最终被确立为古英语(OldEnglish),也称作盎格鲁一撒克逊语。从英语”English”一词可见其来源:Eng来自Angles,意同。盎格鲁”,ish意为“属于”,合起…  相似文献   

17.
庄园是中世纪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时期西欧庄园会计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在会计目标、会计组织机构、簿记技术等主要方面发生了很大改变。会计的发展不是孤立产生的,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结构,经商理念的推崇和渗透,是导致中世纪西欧庄园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中西方不同的封建集权制度、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观念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战后初期,美国由于经济、政治、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在1946年至1947年之际逐步形成了控制和利用西欧遏制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而西欧联合被美国当局者认为是其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重要部分。美国战后极力支持西欧联合,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联合思想的发展。欧洲人谈了几个世纪的欧洲联合终于在战后迈出真正的步伐并取得进展,这固然与欧洲的历史遗产、欧洲联邦主义者的愿望有关,尤其是与战后西欧国家的现实需要与自身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欧洲曾是一个有统一思想和“欧洲精神”的地区,但由于两次大战的浩劫和苏联的出现,欧洲经济濒临崩溃、统一困难重重。为了振兴西欧和美国的利益,1947年初,马歇尔提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现了美国全面控制西欧的目的,同时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从夏人的文化渊源来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区和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海岱文化区的交汇融合所形成的河南、晋南龙山文化是夏文化的前驱。从夏人的族源来看,夏人是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又融合了黄帝、少昊集等许多氏族部落而最早建立国家的一支,他们能率先打破部落与地域的局限而向国家与民族过渡,是东西两大区系文化与部落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