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唐诗人兼画家刘商与王维的家世、身份、经历近似,且审美观念趋同,因而刘商在诗歌艺术上能主动学习王维,二人诗歌的意象、意境、句式与韵律有不少近似之处,均具诗有画境的特点;二人都善于用画家之锐眼“取象”,在诗中以散点透视法“经营位置”,将线条与色彩巧妙搭配,使诗作富有画面感。刘商继承王维的诗歌艺术,并有新的探索,他是王维诗歌接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刘商诗歌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大历十才子,也有别于元和诗人。其诗体裁较丰,形式多样。体物逼真,形象鲜明,诗中有画。抒情真挚而深微,语言大多自然疏淡、平易浅近,也有绮丽华美之句。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明丽、冲淡自然之作,也有空灵蕴藉、绮丽华美之作,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在大历、贞元诗坛上自成一家,在唐代诗歌史上虽不为大家,但不失为名家。  相似文献   

3.
元代在唐诗接受史上上承宋金,下启明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王维作为盛唐诗歌大家,在元代的研究接受是很有限的,主要集中在《瀛奎律髓》及《唐音》等选本著作之中,元代对王维诗的接受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呈现出一个递进发展的过程。研究元代前期的王维接受情况,对于明确元代在整个王维接受史上的地位,以及唐诗在元代的接受情况,推动王维研究与唐诗研究的向前迈进,都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从王维诗语言天然而工 ,诗画乐交融合一 ,动静结合 ,诗中充满空朦旷寂而又灵动至致的禅宗美学风格 ,善于继承和突破前代这五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朱熹对王维的接受态度是多重性的。从审美评价看,他推赏王维的律诗、辋川体与《辋川图》等;从道德评价看,他尖锐批评王维在政治上的失节,以至压倒了其审美评价。朱熹对王维的时褒时贬,看上去似矛盾而又无序,但还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与他的政治理想与审美理想密切相关。他的崇尚气节,崇尚雄健,崇尚平淡,与他对苏轼的接受密不可分。还原朱熹的王维接受,探讨其在后人王维接受中的影响,对于文学接受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王维诗歌对《桃花源记》的接受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诗歌从语言词汇、意象意境、叙述结构等各方面对《桃花源记》作了全面的接受;同时又对《桃花源记》作了巧妙的改造:将《桃花源记》所隐含的道家和道教的文化寓意暗暗地置换成了佛家尤其是禅宗的"悟道"过程,体现了一个大诗人应有的个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引发了一系列同题拟诗,唐刘商《胡笳十八拍》是现存最早的拟作。刘商《胡笳十八拍》为文姬代言,在模拟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元素,在当时被广为传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王维的佛理评为主要研讨对象,分析佛教理会从东晋至唐时期的主要表现特征。认为在中国较早的僧诗里,佛教教义在诗歌中的表现显得生硬、不成熟,显示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文化交而未触的状况;至唐代,缘于佛教的极大发展,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广的影响,王维是最典型的代表者。佛教教义在其诗歌中的表现,就其内容而言,佛教的核心思想在作品中得到了准确而明晰的表达;在表现形式上,他将自然物像的审美表现与佛理的宣扬、体悟浑融为一,淡化了佛理诗的言理倾向,增强了诗歌的文学性,突破了早先佛理诗格局,使诗歌显示出另一种情致与景像。这种演变,显露出中印文化交流的文化事相,又明显地表露出佛教对大学的逐渐渗入及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歌中的音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几乎渗透于所有题材之中。就其发生的环境与背景看,主要有田园隐居、边塞大漠、幽谷深林、人际交往等几方面。王维诗歌中情思诗意常由声音触发,突显作者对当下情景音声的体认与感知,使诗歌愈发凝练简洁,感情愈发深厚热烈,表达更为充分鲜明。王维诗歌听觉感知与意境营造关系密切,听觉感知使意境的建构多维立体,打破静态景观的凝滞板结,有助于情思的纯化与景境的提炼,具状难以摹写的景致,弥补诗境创设中仅执视觉一端而造成的缺陷,突显有我之境。王维诗中的听觉感知如绘画中的留白,渲染弘阔的诗歌背景,同时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读诗之人去想象重构意境。  相似文献   

10.
王维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些寄托了他的人生感慨,有些则是表现了他对女性之美的欣赏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些女性意象的存在不仅表明了王维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和内心精神的健康活泼,而且对构成王维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发挥了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三远”法不仅仅是一种作画的技法,它还是王维集合所有的生命体验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王维将“三远”法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一方面,使诗歌由纵向排列转为横向排列,使诗歌空间范围极度扩大;另一方面,使诗歌构成虚实相间,意境悠远而空灵.诗中有画意,诗中有远意亦成为王维山水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向,相应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味、格并存而更重味才是司空图韵味说的理论内核,也是司空图体认王维诗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3.
王维历来有"诗佛"之称,其诗中的禅境确实是唐诗中佛教尤其是禅宗追求之境界最完美的体现,这种评判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深入到王维的思想中去探寻时,发现他思想的主流却是儒家的.他终生行迹、交往以及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的虔诚信奉,均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倾向.佛教思想只是他灵魂苦难的避难所,是自我解脱的妙方而已,并不是他的人生信仰,他骨子里还是强烈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14.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王维诗歌意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 ,他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 ,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 ,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 ,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 ,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沈苇诗歌中的地域主题。全文从文本象征符号分析入手,论证了诗人地理迁移的现实经历对其诗歌创作中地域主题的独特建构以及空间叙事的独特影响,揭示了其诗歌如何实现对新疆这个地域风貌呈现的修辞表达,就诗人诗歌进行空间呈现的叙事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区分了其诗歌空间叙事的结构性存在与主题性存在。沈苇诗歌中的地理学不仅是一个展示新疆地貌风情的大地理,更是展示诗人心灵状态的小地理,是灵魂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17.
面对仕与隐的二难矛盾和人生的挫折,王维借助美丽的山水来消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范型—"山水"人格,为在庙堂之中保持高贵品格而又不出世的士大夫们塑造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模式,其人格模式具有秉操孤贞、闲适高雅、清静无为、寄心于淡、随缘任运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汉江临泛》看王维诗歌的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人生经历与其诗风、画风之间的转变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在创作诗歌时又善于借鉴绘画的某些形式和技巧;《汉江临泛》一诗从线条、色彩、构图诸方面具体体现了王维后期诗歌中的水墨山水意境,表现出诗人融画入诗的高超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