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渔洋诗学在《四库全书总目》诗学批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集部中引述王渔洋之说多达二百余条,其许多诗学观点都与王渔洋诗学有密切的关系。《总目》第一次站在学术史和清代诗歌史的高度,对王渔洋诗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了其以“神韵”为核心的诗学理论诞生的历史必然和时代意义,分析了王渔洋诗歌的渊源所自、创作特征和末派流弊,并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诗学论争进行了评述。分析《总目》诗学批评与王渔洋诗学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总目》诗学批评与清代诗学思潮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渔洋扬州文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渔洋(王士)是清代“神韵说”的倡导者,康熙年间,他主盟诗坛达50年。本文评述他在扬州5年文学活动的成就和影响:康熙年间的两次“红桥修禊”,为扬州文化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其后的卢见曾、曾燠、伊秉绶等人的“红桥修禊”,乃至臧的“冶春后社”,都是王渔洋的余波遗响,扬州文化的振兴,王渔洋是第一功臣;王渔洋在扬州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写景诗的创作,是他标举“神韵”的早期的体现;王渔洋大量的创作实践,以清新平淡的风格取代了遗民诗凄清愁怨的格调,为他日后主盟诗坛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扬州这块沃土造就了一代诗才王渔洋,而王渔洋在扬州的活动,又为扬州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乾隆年间,正当对王渔洋及其神韵说毁誉不一、争论纷纭的时候,诗人、学者翁方纲来山东任提学使,他对这场争论说了几句引入注意的话。他说:“至于严沧浪之论诗,上接王官遗意,先生(指王渔洋)盖亦偶借拈之,非直以此概千载诗家也”(《渔洋诗髓论》)。这里称渔洋的神韵说是对严沧浪、司空图论诗学说的“偶借拈之”固然不妥,但是他认为神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在山东淄博地区的孝妇河畔,出现了在我国文坛、诗坛上举足轻重的三位文学大家与诗人:出生于孝妇河下游新城县的王渔洋,出生于孝妇河中游淄川县的蒲松龄,出生于孝妇河畔上游博山县(当时称益都县)的赵执信。王渔洋以清诗坛盟主独领“神韵”派风骚,薄松龄以短篇小说之王雄居“志怪”小说峰巅,赵执信以现实主义诗风与王渔洋分庭抗礼。现在,我们对薄松龄与王渔洋的交往已了解较丰,本文试对薄松龄与赵执信的交往作一初探。 《笼水赵氏世谱》传云:“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康熙戊午亚元,巳未会魁,授翰林院编修。甲子科山西乡试正主考,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工书法,号无想道人,晚号知如老人。著有《饴山诗文集》行世,详载邑乘文苑传。”在赵执信一生中,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上边小传中没有提及,那就是赵执信28岁那年,即康熙二十九年(1690),因康熙  相似文献   

5.
《渔洋山人精华录》是清朝“一代诗宗”王渔洋众多著述中流传最广的一部,清人对此书多有研讨,其中伊应鼎的《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就是一部有特色的作品。然此书自乾隆年间刊刻以来未能引起学人的足够重视,故而流传不广。文章对伊应鼎生平及刊刻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的因由作了初步考订,并概述了伊应鼎诗评的特点,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 清朝康熙年间的诗坛,王渔洋执其牛耳,主持风雅数十年,“词客名成多弟子,宫人口熟半诗篇”(《愚山先生集》卷四十一),海内士子无不诵习渔洋山人集,几乎家置一集。其标举“神韵”说诗笼罩前清诗苑。  相似文献   

7.
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影响极大,而其词论却相对淹而不彰,有论者以为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形成在先,进而影响了其词论;而有人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通过对王渔洋词论专著《花草蒙拾》成书时间和内容论点的考察,参以王渔洋扬州五年的文学活动,发现渔洋词论和诗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二者共同推动了王渔洋神韵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万年寺弥陀龛联曰:“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佛陀之手虽则未能把人心摩得一如平镜,但佛教、特别是禅宗对中国古代士人心态、文学艺术的深刻影响,却是几无疑议的共识。本文试图弄清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王渔洋近佛言禅的深层必然性;禅宗对王渔洋诗论、尤其是对他的神韵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江左,烟月扬州”,这是王渔洋借用明人徐祯卿的一句话对自己在扬州文学活动的总结。渔洋初入仕任扬州推官,在扬州的五年,他写下的诗歌几占一生创作的四分之一;他那风靡一时,以至影响及有清一代的“神韵”诗论乃是在这里初倡;他全部词作的绝大部分也产生在扬州。可以这么说,王渔洋之所以能够主盟康熙朝诗坛数十年,与其在扬州打下的坚实创作基础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其扬州这一段单独予以考察,对全面把握这位清初大诗人,公允地理解其“神韵”说的内涵以及在创作中的表现,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王渔洋词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渔洋以“神韵”说驰名骚坛。从顺治末至康熙年间“主持风雅数十年”(《清史稿》卷二六六)。人们对渔洋多关注其诗论,而其词论成就遂被掩盖。其实,渔洋论词颇有心得,特别是他在古广陵扬州任上,“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居易录》记吴梅村语);以渔洋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词人群体,广陵词坛繁荣一时。他们填词论词,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词学主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影响,于清词、清词论的全面振兴有着先声之功。本文拟就渔洋词论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