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高岸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363-366
实践具有主体性。实践的主体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打上了实践主体的烙印。实践的主体性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四种特征 :目的性、创造性、指导性和调控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 ,任何实践都打上了实践主体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在对传统的工具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本文借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 ,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 ,阐述了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具有本体性、民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为扭转教育界“无人”的局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主体性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出发 ,主体性教育发展的趋势 ,要从交往与实践的层面上把握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亚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论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毛亚庆人们通常把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二种基本类型:一是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二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三是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活动,它包括科学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探索性活动。其中生产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是进行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6.
孙俊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在“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许多同志对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理论前提、构成要素、实施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深度,又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好见解。但对教育目的的性质问题却谈得较少,本文准备就教育目的的受教育者主体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建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49-151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应该研究人,尊重人,在教育过程中要深入考察和研究人的本质特点,强调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坚决反对教育中对人的个性,人的存在和人的主体规定性的忽视,十分痛恨由此而产生的把学生看作工具、玩偶和被动接受器,以及教学方法的机械性,任意性等等恶果。教育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研究人,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包括 相似文献
9.
周海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本文从主体、主体性的含义出发,论述了主体性教育目的的内涵,阐明了该内涵 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并使其成长为个人发展主体和社会发 展主体为目标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梁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57-62
青年毛泽东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救亡图存、强国新民,主张“三育并重、身心并完”,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以及“自动学习、自力研究”。青年毛泽东与众多爱国青年一道,以工读新村建设为契机,为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探索作出重要的贡献。青年毛泽东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参与、激励和增能”三个特质对于理解“中国梦”的“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即主体的超越性、惰性和功能性;确立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内涵,即主体的角色意识、岗位意识和流程意识;提出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特征,即主体的目的性、选择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从编辑主体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揭示了编辑意识的深层内涵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89-92
文章从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这三大实践环节中,对人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特征作进一步探讨,以实现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3.
张广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86-90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却忽视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很难取得真正理想的教育效果。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矛盾的双向互动 ,阐述了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主体性有效发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谷颖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4):117-118
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这一现代教学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的方法,在网球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球基本技术、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上实验班与对照班呈显著性差异,而在身体素质的个别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实验证明: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是可行的,对学生的学习促进是很大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对整个体育教学的改革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瑞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
主体性的发挥不应该是单向度的,外向主体性和内向主体性作为主体性的两个向度,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前者强调向外扩张,容易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后者重视内在超越,容易造成生命发展的滞后、生活质量的降低以及社会的倒退.如果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就可以实现彼此制约、相互促进,进而有利于克服主体性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6.
高瑞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美的主体性问题无论是在中外古代美学中还是在中外现当代美学中都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如果偏离、歪曲、否定了美的主体性,那么,对美学中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就不能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和结论。因此,为了对美学问题的研究讨论更加中肯、更加全面、更加深化,为了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进一步讨论美的主体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朱家存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个体主体性是如何生成的?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对此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文章认为在生成个体主体性的各种社会遗传机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关键性的特殊的机制。进而,针对教育如何有效地培育个体主体性问题,作者又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翟献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随着关于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深入,主体性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主体性问题对于弘扬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体性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仅就认识的主体性问题谈几点看法。一主体性:人类认识的基本特性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人们开始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人们发现: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与对象本身的状况往往存有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有差异。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人们又把它归之于认识主体自身特性的差异。于是,古希腊 相似文献
19.
论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玉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6)
在近年的译学研究中,译者主体性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译者主体性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在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以及解构主义范式等不同范式中,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或夸大,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因此,译者的能动性和受动性应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回归理性,在受受动性制约的前提下,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