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07,(11)
前几年我唯一的女儿去德国留学,满心指望她学成归来承欢膝下,没想到她却留在了那片日耳曼的土地上,因为她和当地一个叫霍夫曼的小伙子热恋结婚了。霍夫曼是个"中国通",小时候看了一场中国的功夫电影《少林寺》,开始向往神秘的东方古国。他是在大学里跟我女儿好上的,管我  相似文献   

2.
富有的女儿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我说:我们家没钱。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我说:我们家不穷。6周岁的她似懂非懂。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相似文献   

3.
孙云晓 《可乐》2008,(1):65-65
因为工作原因,我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我们邻居是当地人,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交往。一天下午,邻居家女主人突然按响我家门铃。她想让我把女儿借给她家一天,去旅行。我想,女儿又不是物品,怎么可以借来借去?她家是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和我女儿一起去旅行,方便吗?安全吗?我没有答应。不一会儿,邻居家两个男孩送来一张借据。上面写着借我女儿的时间、携带物品、注意事项,还有费用——借我女儿一天他们家会付的费用,最后是他们母亲的签名。真没想到,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07,(4)
[家长说:我们家是第一次给孩子订刊物,首选的刊物是《新少年》。这《新少年》成了女儿寒假里最爱看的课外读物了。她对“看谁想得妙”栏目最感兴趣,还和来串门的小表哥一起讨论,想出了好几种答案。  相似文献   

5.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还有我的他(她)……”歌舞节目历来是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不过,今年最出风头的却不是什么大腕明星,而是一个普通家庭。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旋律简洁明快、感情真挚动人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这个自创自演的节目因而获得本次晚会歌舞类一等奖。演唱《让爱住我家》的一家子——沈阳先生赵明和他的台湾妻子麦玮婷以及他们的儿女赵丝弦、赵鼓瑟,一夜之间成了全国最出名的普通人家。  相似文献   

6.
《百姓生活》杂志创刊3年多来,以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深受读者欢迎。我订贵刊已两年,因家事繁忙,有时来不及看,即被女儿争着拿去看了。她是中专教师,工作也很忙,为什么对贵刊这样有感情,我看就是《百姓生活》亲近百姓吧!贵刊老中青都喜欢,不少文章内容很生动,读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7.
钢琴课     
为了应付考级,钢琴老师把所有学生都紧急集中起来强化训练。8个孩子加上16个家长,把钢琴老师的家挤得水泄不通。我有点难为情地坐在其中,因为我女儿报考的级别最低。轮到我女儿上去弹奏了。我心跳加快,希望她为我争光。女儿弹一支《小夜曲》,老师先是说她指法不对,之后又批评她没弹出味道来。女儿偷偷地瞥了我一眼,显然是怕我生气。我及时放松脸上的表情,做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因为我不想再给她压力。女儿下了琴椅后,一头大汗。我拭去她脸上的汗珠,说了一句我平常最爱跟女儿说的话:“没事的!”她顿时平静了很多。一个神经绷得太紧的小孩,怎…  相似文献   

8.
一、一封信是在春天,我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位学生家长写来的,她用淳朴的语言诉说着女儿的故事——一个阜新市下岗职工家庭,丈夫蹬三轮车为生,女儿正在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五年、二班读书。贫困的生活,巨六的压力,使女儿难  相似文献   

9.
丁宁 《新天地》2012,(2):53
丁老师:您好!我真不明白,我和女儿之间究竟怎么了,她越长大,我越不会和她相处了。很想听听您的意见。本来我满心欢喜,因为快三十的女儿终于要做妈妈了。我这个准外婆一听见喜讯,飞也似地赶到她身边。我愿意帮助她料理家务,照应她,让她好好度过孕期。可是我兴致勃勃地赶去,不到两个月便沮丧地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我有事去堂姐家,一进门就见堂姐在煮我们广东妇女一般是坐月子才吃的姜汁鸡酒汤。我问:这么不小心?你不是上节育环了吗?堂姐眼一红,看看女儿说:是煮给她吃的!我一听不禁瞠目结舌。怎么可能?堂姐的女儿自小就聪明、乖巧、懂事,初中和高中念的都是重点中学,今年读高三。  相似文献   

11.
我说:“爸爸,你知道奶奶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吗?”爸爸望着我,满脸困惑,没等爸爸回答,我抢着说:“她的最大不幸是没有一个女儿却养了一群不孝顺的儿子!”爸爸愣了一下,似乎想发作,但看了看奶奶的遗像,不由得用手抱着头蹲了下去……奶奶瘫了。我不知她究竟做错了什么事,竟会受到如此惩罚,她连仅有的一条新裤子还没来得及穿上就瘫了。奶奶没有女儿,所以她连一套新衣服也没有。我知道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但如果奶奶有女儿的话,她就有可能不会因为几个儿子不孝顺而没有新衣服,在大热天还穿着破旧的灰布大衫热得大汗淋漓。奶奶想要一套新衣服,…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17日,东北沦陷区著名女作家田琳在深圳逝世。我和田琳认识,是她在日本时。有一年,她从日本回国,到我家看我。由我介绍她的中篇小说《安获和马华》在开明书局出版。算来已经半个世纪了。1986年我编《长夜萤火》时,曾选她五篇小说:《风》、《砍柴妇》、《售血者》、《忽玛河之夜》、《安获和马华》,并写了她的简介:  相似文献   

13.
那还是在春天的时候,学校发了第12期《新少年》。我翻开一看,里面有一篇题为《盲人的感觉》的作文。天哪,竟然这么熟悉,仔细一读,这不正是我写的吗?我记得清楚,这篇作文是我在潼林作文班写的,老师建议我投给  相似文献   

14.
老友信箱     
《老友》2006,(2)
《老友》——良师益友我从岗位退下已经多年了,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作。一个偶然机会我读到一份《老友》,当时我眼睛一亮,能读到自己想看的杂志真是太高兴了。她像春天里一朵艳丽的花,使人感到浓烈的芳香迎面扑来。从版面看,不仅作品质量高,而且文图穿插以及标题、花边等安排  相似文献   

15.
丁宁 《新天地》2011,(2):37
丁老师:您好!春节即到,女儿会回家过年,我心里非常高兴,可又惴惴不安。女儿过了年就33岁了,我不太想让她今年回家过年,我想让她跟着那个小伙子回他的家去。我女儿长得挺漂亮,一米六五的个头,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十分文静。她一个人漂在  相似文献   

16.
站在陈丛家楼下,看她梳头的样子可真好看。 我与陈丛青梅竹马,当然,还有另一个称谓,从小玩到大的胡同串子。可是令人沮丧的是,我骑着竹马来了,却发现胡同串子突然问就长成了一个大人。她会恋爱了,她变得财迷了,她对我说,哎,棍子,你怎么越长越像小屁孩?  相似文献   

17.
做客不好玩     
我喜欢做客,因为做客可以尽情地玩,还有好吃的东西。这不,机会来了,妈妈要带我去参加杨阿姨家的宴会!在去杨阿姨家的路上,妈妈不停地唠叨,什么这规矩、那礼貌的,都到杨阿姨家楼下了她才停止。唉,真像电影里说的,“整个世界清净了”。我兴奋极了,一步跨两三级台阶地向楼上跑,谁知又让妈妈逮着了唠叨的机会:“女孩子脚步这么重,人家会怎么看你?我可不想别人叫我女儿疯丫头!”哎,这楼梯怎么这么长呀?我真恨不得飞身上楼,躲开妈妈的唠叨。到了杨阿姨家,大人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麻将,我一个小孩,没有伙伴多无聊呀!干脆看电视吧。刚要拿起遥控器…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天,我因病住院。退休在家的母亲自告奋勇去医院陪侍我。当时,正值母亲关节炎病发作,为了不让我担心,她却说:“腿一点也不疼,早好了。”还把“人老了,腿脚也老了”挂在嘴边,让我放心。同屋两病友,一个长我10岁,一个略小我几岁。比我年长的病友,一直由女儿陪侍,1周后,就以能自理为由,让女儿回家了。她对我们说,女儿自谋职业,家庭困难,不能再耽误她了。比我小的病友,虽由姐姐陪侍,但她七十多岁的母亲,却隔一天坐公交车来医院看她一次,且总是坐在床头,唠叨几句“以后改改倔脾气,多注意身体……”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同的表达方式,道出的都是无价的亲情!  相似文献   

19.
朱秀娟,1939年生,原籍江苏盐城。在阵容壮观的台湾女作家群中,朱秀娟是引人注目者之一。与一般女作家不同的是:她并不专事于写作;在勤勉创作的同时,她在商界、特别在外贸界也取得事业的成功。她的创作颇丰,已发表的有《雨荷》、《破落户的春天》、《万里心航》、《晚霜》、《女强人》、《木麻黄的眩惑》、《纽约见闻》、《那串响亮的日子》等二十余部小说和散文作品,其中长篇小说《女强人》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曾获台  相似文献   

20.
《可乐》2007,(10)
读曹禺女儿万方写的《我的爸爸曹禺》,书中提到曹禺有一次向她吐露真情,想成为托尔斯泰。她记录下来后,一日给父亲看。谁知曹禺看了竟"急得一夜没睡好",辩白说:"你呀,你真是害了我。我想当托尔斯泰,这不成了天大的笑话。就曹禺,还想当托尔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