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老师说:“悲剧具有其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听到这句评论,我颁首,认同悲剧总能侵入人心底最柔软的部位,引起人无尽的怅然和遐思。它使人心底滋生出一张忧郁的网,将人缠住,无法逃离,深陷其中,它能引起人无尽的想象,让人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驰骋,也在人的感叹与遗憾中流传千年。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近来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但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未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它不过是大众文化产品以审美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新型媒介文化人制造的文化幻象;大众文化不仅没有消弭审美与日常生活、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相反,它销蚀或钝化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不利于审美心境的营造,同时文化的视觉转向为审美现代性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以文本对话的形态显现,且在四个层面展开,即人格与精神、阅历与经验、知识与文化、艺术与审美;这一文本对话始终贯穿于师、生、文构成的三主教学机制;据此,教学策略也有一个相应多元、综合的拟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自然界的强者、生活中的强者和审美意义上的超人三个方面剖析了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超人形象.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伦敦式超人"的哲学思想;具有贫民意识和个人主义倾向的社会学思想;返璞归真的美学思想.揭示了杰克·伦敦笔下"超人"形象的内涵、渊源及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表现饮酒的诗人,他使酒和文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紧密而重要的联系。嗜酒的时代风尚影响了陶渊明,他借饮酒追求精神的超越与解放,化解人生的种种感伤、焦虑与痛苦,他在酒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和慰藉。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和大才气实现了诗与酒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酒与诗的最高境界。诗酒合一表现为陶渊明引酒入诗,以酒寄意。诗酒合一使陶渊明更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使其诗文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6.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间如白驹过隙,尺波电谢,转瞬我们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这20年都会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作为一所成人高等学院,与全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一样,我们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低谷的迷茫;有过生源满堂的拥挤,也有过室无满座的清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曾经走过,而且还在走着一条充满矛盾和坎坷的路。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散文有一种情趣美,于世俗中追求美的情趣,表现出率真、轻灵和闲适.她的散文充满了情趣和机智;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映衬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天才和智慧,营造了一篇篇充满活力的美文,体现了现代散文的审美趣味.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审美观照,正是因为其透露出的信息显现着超越时空的美感,使过去和现代在审美趣味上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平民传记承传了世纪之交平民传记创作的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它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民间立场和平民化视角,更具有亲和大众的人民性。平民传记通过普通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故事,弘扬真善美,讴歌民族精神,从而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历史,唱响中华民族底层构建者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9.
一步上桥就有一步凌空的感觉,思想的网被切断了,一切的负担都卸了,只余下空洞的躯壳,面对那仰首可亲的明月,伸手可触的桥栏,俯首可见的碧水,和碧水中稀疏的朦胧的灯影。  相似文献   

10.
《华人时刊》2010,(3):12-14
芳春草树萌动,百花新生,大地如茵,繁花似锦。漫步街头,樱花簇簇,各类报纸不时提醒着大家:2010年上海世博会己进入倒计时。 随着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各国自建馆和各类主题馆等建成,行走在浦东南路上的人,已经能够清晰地欣赏到中国馆方正的棱角,以及中国馆身后庞大的世博建筑群。  相似文献   

11.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展开,显现为效率、公平及其关系。反过来,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实际处理,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作为最终判据。  相似文献   

12.
弗莱象征理论中所透视出的文学人类学思想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学说。他把仪式看作文学具有原型性叙述的形式,把梦幻看作具有原型性意义的内容,把神话看作仪式与梦幻的语辞交流。弗莱关于文学叙述和意义起源的学术思想开启了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起源于汉。据说,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一度篡权:其死后.一心保汉的周勃、陈平等人协力扫除诸吕,拥刘恒为主,立为汉文帝。文帝博采群臣建议。文施仁政。救灾济贫,精心治国,使汉又变强盛。因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于是每到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晚”同“宵”,正月又称元月,  相似文献   

14.
简.爱的人格结构是纵深而多重的。要求平等、维护尊严只是其表层的社会人格的体现,而深层宗教人格和审美人格才是她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和人性魅力所在。简.爱的三重人格含藏了西方传统文化的三种宝贵质素。从她的宗教人格我们洞悉到真诚的基督教信仰,从她的审美人格我们感觉到浪漫主义激情,从她的社会人格我们看到启蒙主义的社会理想。三重人格相互渗透,构成了完整的个体,这使我们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元素也需要融通共济,才能建构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5.
阿诤 《社区》2005,(18):1-1
据媒体报道:某社区为几只流浪猫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讨论是否应该继续喂养它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我们关注的视点已经扩展到与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及其生存权的问题。与强大的人类相比,小动物们是与生俱来的“弱势群体”。因此,在人类的话语体系中,便有了“任人宰割”这样的词语。如果对诸如此类的成语追根究底的话,那么其词源应该就在于人类对这些弱小生命的“主宰”之上。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是一个从前的哲人,来到今天的世界,我会最怀念什么?一定是这六个字:善良,丰富,高贵。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出发,针对《红楼梦·桃花行》中杨宪益与霍克斯的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两者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8.
感物、会心、畅神构成了古代山水诗主体创作心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感物是审美创造的肇端,会心是审美心理的超越,畅神是审美活动的结果.由此表明,古代山水诗除了"言志"、"抒情"以外,还应有"畅神"一族.由于主体创作心理的活动及变化直接影响到山水诗的意象创造及其美学效果,所以,准确把握创作中主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对于古代山水诗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审美趣味的欣赏和品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科 《金陵瞭望》2005,(16):51-52
中华文曲巨星曹雪芹(约1715—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汉人,清兵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三代世袭江宁织造。雍正五年,其父以事获罪,产业被抄,家道衰落。雪芹生于金陵,并在此度过了“锦衣纨绔”之童年,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新媒体必须要面对新的世纪,适应新的世纪,也必然要有新的管理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及其管理必然要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