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执法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背景下,我国行政执法监督存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监督力量衔接不够紧凑、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监督环节单一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完善监督法律制度、拓宽和畅通行政执法监督渠道、改进行政执法监督方式等措施,发挥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和监督合力,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德治"思想在我国最先是由儒家提出、完善,并且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我国古代法制文化、法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民本"、"德主刑辅"等思想更是对封建社会条件下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各个朝代的立法思想、司法审判等一系列古代社会的司法实践中,而其中的一些思想闪光点和经验对我国现如今积极倡导建设的"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更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法治观念。大学生作为国家今后发展的主力军,应当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这样才能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最近几年通过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自身的法治观念比较薄弱。高校怎样才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其法律素养,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从十八大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切入,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框架及其原则要素的梳理,并结合当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趋势下高校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诉求和适应改革的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政策背景和时代潮流下不断推进高校统战工作法制化创新机制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现代政府是法治的政府,国家法治的实现需要政府领导法治思维的形成。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势下的新要求,然而受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依法决策并未成为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模式,决策的下达通常依靠领导干部注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自由裁量权。在此情形下,经济虽得到发展,但由于决策失误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同样巨大。运用法治思维决策能有效限制权力的滥用、抑制贪腐的产生、减少经济的损失,将行政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背景下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背景下探究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问题,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正视"制度性腐败",决不可否定甚至颠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自信是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前提和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并具有西方政治制度不具备的优势。反腐败制度创新的目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路径是建构立体式反腐败的CSO体系。法治化反腐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全面梳理现有制度、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建立健全"阳光法案"。  相似文献   

7.
藏区习惯法是在藏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法律形态,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规范约束部落成员行为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曾经销声匿迹的习惯法死灰复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习惯法作为部落社会的遗存,与现代国家法相冲突,阻碍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治理,才能维护藏区的长治久安,为藏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是党夯实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质,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部署下,群众路线应当做出必要的调整,将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贯彻到群众路线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并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从内外两个方向推动干部作风建设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5,(8):173-179
依法治国在微观的民营企业层面就是依法治理企业。一方面,政府要依法行政,按照法律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提供保障和监管;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治理。这两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本质上是把权力和资本都纳入法治的轨道。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依法治企,建设法治民营企业,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民营企业发展最大的机遇和红利。当前法治民企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也需要加快法治民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我们党总结了工作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①“这好象两只手,任何…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封建传统的大国 ,从人治转变到法治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模式 ,仅仅是走向法治的开端。中国走向法治的机遇和困难并存。回顾历史 ,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从习惯法向官僚法的转变 ,形成了一整套实在的、公共的法律体系。人们甚至可以从古代中国精致恢宏的法典中 ,找到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法律极为相似的某些因素。但是 ,中国封建法律秩序的瓦解并没有象后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那样发展出现代的法治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关系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是确定三者关系的价值取向,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创新党民关系和党法关系。客观分析影响三者关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助于我们选择推进其制度建设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治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法治的道德基础十分薄弱 ,公民的道德水平比较低 ,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意识较差 ,这是制约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统一性法治道德属于政治道德的范畴 ,因为法治本质上是国家政治的一种运行方式 ,法治不可能也不应当超越于政治之上。人类政治活动指的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过程 ,而政治的推行方式不止一种。从历史发展来看 ,基本的政治手段有自然政治 (无为而治 )、德治、礼治、刑治和法治等 ,法治仅是政治手段和政治运行方式之一。政治必须讲道德 ,法治作为政治…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省”是个理论通俗化的科学概念。是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云南的具体化。依法治省体现了执政党治国方式与法治目标的统一 ,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特征 ,是治省模式的法制选择 ,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的法律保障。依法治省必须紧密联系云南“边、山、民”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和“四低四高” ,即社会发育程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程度高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自然半自然经济比重高 ,劳动者科技素质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 ,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 ,贫困人口比重高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再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范畴不同 ,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在宣传教育中也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都宣传好。江泽民同志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和属于政治文明的法制建设都放到治理国家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论述 ,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以德…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社会中的平等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其结构转换,平等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成为一个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法律问题。平等就业本身也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较之不平等就业而言,平等就业更趋向于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实现平等就业对于巩固政府的合法性权威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本身就意味着职业作为一种资源或财富的平等分配,也即利益的平等分配,而政府存在的目的和基本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平衡和保障公众的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因此,政府必须为平等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平等就…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党依法执政实现的基本途径 :一是需要彻底摒弃以党代政的直接执政方式 ,确定党必须通过法定的国家机关进行执政活动的基本制度选择 ,二是树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观念 ,建构起一个比较完备的规范和监督党的执政活动的法律制度体系 ;三是完成从主要依靠党的政策执政向主要依靠法律执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提出来 ,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 ,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文明的具体形态 ,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属于政治建设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 ,又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 ,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依法治国或法治的要义,在于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治理和管好国家事务.由于宪法是一国法律中最高的法律,违宪的法律无效;所以,依法治国必须以这些法律本身的合宪性为前提条件,亦即首先必须依宪治国.现行宪法总体上看是好宪法,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需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机制,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