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领域的主题,高校知识管理对高校 知识的经济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创造知识源泉的高校,其领导层应该将高校的知识管理提上日程,高校领导应认清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树立适应高校知识管理需要的“人体”观,创新管理观和市场观。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家对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界定及其研究内容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从知识观的研究视角出发,这些学术争议揭示出人们对地方性知识本质的探讨。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定的知识,也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对此首先应该要看到它批判科学至上主义和知识一元观的初衷以及提倡知识多元和多源的努力,而后才是谈论其走向社会实践的建设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人对知识的看法相比,日本人有其独到的见解.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日本人更注重后者,认为知识不仅包括"技术"的一面,还包含如信念、悟性、理想、价值、情感和心理因素等认知范畴.正因如此,日本人在组织管理上,更强调意会知识(即直觉、经验、想象等)的挖掘,强调上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的协作与沟通,并特别突出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笔者认为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知识的内涵和更新企业组织管理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观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观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权力结构是高等院校微观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权力结构特点及 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索了我国大学权力结构改革的一些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社会一个以“知识”的积累、占有、利用、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已初露端倪。这种变化势必给 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给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带来影响。在教学理论中,转型了的知识观与教 学价值观的关系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通过以“知识”为出发点,对后现代知识观在知识问题上的基本观点的解 析以及对传统教学在面临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从教学实践的各方面所凸现出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构 建一种合理的发展观,以期在实现人与知识(或更广义上讲“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的发展的同时,探究如何面对 知识观的转型去转变教学价值观,实现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知识之源与课程之流--试论知识观对课程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观的发展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观主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施它对教育的影响。知识与课程是源与流的关系。新知识观作为对当代知识多元化发展趋势所作的哲学反思 ,对课程知识深层结构和课程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关于教师知识类型的诸多研究中,为人们关注最多的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con tentknowledge)。它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独特领域学科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自己对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它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准确地认识学科教学知识,并从结构观和后结构观的视角分析学科教学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知识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适应性、创新性、竞争性、献身性的素质特征,论述了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知识现、学习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引起教育者关注,同时得到行政部门和学校倡导与支持,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服务于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旧课程标准所依托的知识观之分歧日渐显现。传统教学论强调知识的传授,课程改革者则强调学习者直接感知的重要性。是否承认并强调知识的主观性特征,是新旧课程观和教学观分歧的根源所在。就当前课程领域知识观分歧及其两种认识论立场的不同来看,比较可行的是包容性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并一定能战胜资本主义;但他又对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提出对社会主义必须进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必须一心一意搞建设等一系列独特的见解,并在亲自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内容丰富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新社会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解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新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重要问题的观点或看法。历史和现实的实践一再证明: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向"老祖宗"请教、在实践中学习,在破中立,注意持续优化,进行学理探讨等,是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以生活为本位的语文知能观包括读、写并重的国文知能观和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知能观.前者从文章学角度揭示了基础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特征;后者是前者在实践中的发展,从语言应用角度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范畴作出科学界定,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阐释了语文能力的深层内涵.语文知能观的提出,标志着以生活为本位的现代语文工具论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现当代基础语文教育系统改革和整个教学体系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独具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他用自己的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发展标准和发展保证上提出并最后形成了不争论的新突破,大胆闯的新举措,三步走的新目标,三个有利于的新标准,四个坚持的新国策,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当代科技革命的进步,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生产领域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越来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许多西方学者对科技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科技观所致。所以,如何在社会转型期建构一种合理的科技观,使之按有效的价值规范呈良性运行,保证社会文明的综合进程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省属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高等学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立足校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从一个崭新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就必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合理统筹文化各领域的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潜藏在社会劳动中的生产力,与其他生产力相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观点,立足具体的国情、世情,不断深化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与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整体性和目标性相统一,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立足国情世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