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通过约束机制影响产业转移的实施与效果,认清各个地区的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大小能够为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从产业转移接受方角度出发,构建了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立各指标权重,并运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计算了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然后从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给出改善和提升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挥民生科技对科学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充分发挥民生科技对科学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现代化建设的新视角和新动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威望科技和军事科技,而对公益性的民生科技重视不够。当前我国已有能力、有必要针对我国民生科技事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通过改变观念、科技培训、科研选题、加大投入的途径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3.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以4个旅游村落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对不同民生事项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认知和评价;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因地域环境、开发方式及开发阶段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应以民生需求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科技支撑绍兴民生事业发展的调查,分析了近年来绍兴民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目前科技支撑绍兴民生事业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皖北地区因交通条件限制,发展面临很大制约,振兴皖北,加快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运用该区域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及其动态面板模型,研究表明,皖北区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地区客运量和货运量需求的快速增长,但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增长却未必会导致皖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具有滞后平稳效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为皖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农村,迫切需要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撑。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政策的支撑,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科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民生问题,从而推动农村民生工作的发展。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使广大的农民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作为辽宁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建辽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包括品牌农业建设、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设和农业技术培训系统建设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将有利于增强辽宁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急科技支撑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分析应急科技支撑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由应急科技创新研究能力、应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资金保障能力和应用服务能力构成,并据此提出了应急科技支撑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SPSS 20.0对我国的各省市的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现状进行评价、划类和排序,描述了我国应急科技支撑能力的整体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战略部署,政策扶持、社会帮扶等外部拉动作用明显,乡村旅游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基于社区参与的角度,以皖北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依照认知—情感—行为的逻辑框架,探究社区居民对参与乡村旅游的感知效应、地方依恋和参与意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感知效应中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对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环境效应对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不足。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均显著影响参与意愿,说明社区居民的情感眷顾对参与行为的作用十分显著。感知效应中除经济效应对地方依恋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维度均正向作用地方依恋。说明社区居民对家乡的情感多受地区文化、地区环境影响,而乡村经济效应对社区居民情感的正向刺激较小。  相似文献   

10.
11.
从"飞地经济"视角探索皖北地区发展经济的模式,在分析"飞地经济"的概念和理论来源基础上,从区位、交通、农业、矿产、旅游资源、政策等方面概括皖北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优势条件,最终提出皖北发展"飞地经济"的模式: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飞地;借助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飞地;围绕煤炭等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能源矿产精深加工产业飞地;开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产业飞地,有利于皖北地区突破发展的瓶颈,促进安徽崛起。  相似文献   

12.
从皖北六市的实践情况出发,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找出了皖北地区“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利用问题、人才的引进和中心城镇建设。借鉴国际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提出示范区建设的四点措施: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建设产业承接平台,提升产业集聚区经济竞争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城乡消费需求平台建设;加强政府合作,发展区域性中心城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s模型探究了影响农村居民参与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对村庄环境质量评价越高,越是意识到环境治理会提升村庄环境或促进村庄发展,受到邻居朋友影响越大,闲暇时间越多及对自己的能力越自信的农村居民就越愿意参与治理。对村庄环境质量评价越高,受邻居朋友影响越大及闲暇时间越多的农村居民越会产生实际治理行为。此外,农村居民距集镇越近越愿意参与治理,居住越久越会产生参与治理意愿和实际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参与治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三产融合对促进农民增收、振兴乡村和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研究视角,分析吉林省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并据此提出科技支撑农村三产融合的对策,能够为农村三产融合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村生产力的提升,而生产力提升必须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本文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并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提取能够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概念和范畴,得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由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科技人才战略、政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应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农产品产业链六个模块构成,这些模块在实际执行中又存在不同形式的交叉,从而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生态路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根本原因,产业梯度转移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深层次原因,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动力。农民工创业制约因素包括资金不足、支持政策少,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建议进一步健全组织协调工作体系,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创业事资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对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相关培训。  相似文献   

17.
皖北地区城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区域。尤其皖北六市内部二者发展也不均衡,这不仅制约该地区的发展,也影响安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快振兴皖北,是安徽省统筹区域发展、加速崛起的重大举措。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对皖北六市2008-2012年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导致皖北地区城镇化及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加快皖北交通网络系统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及打破行政壁垒,促进形成板块经济等措施来协调皖北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安徽农业强省的重要力量,是构建"和谐安徽"、"美好安徽"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安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较好的历史机遇,我省要发挥资源与人才优势,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教师个体还是对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 对四川 3 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四川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教师对民族本 土文化知识的缺失现象严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较弱且方式单一、培训适需性不强等问题? 基于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 下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加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本土文化素养训练?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提高民 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划分维度有序培训受训教师与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驱力?促进教师教学反 思多元化等?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的一条必行之路,而城镇化背后必然需要产业的支撑.本文以四川民族地区51个县(市)的经济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民族地区的支撑产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并运用面板数据对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支撑产业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估计.分析结果表明:要加快四川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必须以支撑产业为支点和作用点,不断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