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对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可以概括为社会心理的涵义与特征、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建设的基本途径五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问题的考察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及其整个学科体系的合理建构 ,必须以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前提。重视社会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是对这种研究成果的分析要上升到理论层次 ,不能停留在用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水平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马广海 《文史哲》2001,(4):55-60
社会文化现象的心理根源、心理现象的社会文化决定、群体心理问题以及个性与群体或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精神分析理论中蕴涵的四大社会心理学论题。它们集中反映了精神分析社会学关注的主要领域及其方法论立场。对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社会心理学论题的梳理和概括,不仅可以系统地总结精神分析学派对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贡献。而且,通过考察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的人文主义立场还能够给当代社会心理学以方法论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两条主线,两者之间的关系状况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自我理论中的共识与特色的表述,从而反映出两者在局部领域内出现的理智而谨慎的借鉴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研究差异形成更为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两条主线,两者之间的关系状况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自我理论中的共识与特色的表述,从而反映出两者在局部领域内出现的理智而谨慎的借鉴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研究差异形成更为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社会心理学的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学不仅为传播学提供了最基础的学科知识,而且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还贯彻到了传播学的许多具体研究之中。就两学科的关系而言,社会心理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学科,而传播学则是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具体科学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中有比较清晰的发展,而且学科特色也比较明确,但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却不太清楚,原因是该取向的发展道路同前者相比有所不同,这就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在其研究方法上和理论上都无法摆脱社会学的深刻影响.而现代的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中关于心理学概念的运用和本土心理学可能是未来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学在进行本土化的过程中,要解除挑战,破除诸多误识,实现更深入的发展,唯有直面现实,认真解决问题。深刻理解本土化的目的及意义;正确处理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与西方已有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论为中心;注重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注重揭示深层次心理;要构建成熟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学科发展史是学科理智史和学科制度史的双重动态史。本文尝试从学科制度的视角分析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以之为出发点 ,作者认为 :跨学科社会心理学的式微 ,其主要原因是暂时的学科制度创新 ,受到既定正统的学科制度的挤压而丧失了其合法性 ;作为统一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学科诉求的失败 ,源于其社会心理学的理智分裂和学科制度分裂之间的交互强化 ;社会心理学的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 ,则源于学科制度精英在学科制度中同时也是在学科理智发展中的符号霸权化过程 ;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壮大 ,则是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诉求和学科制度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结果。文章的结论是 :学科制度视角在学科理智视角之外为学科进展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策略和工具。  相似文献   

10.
刘春雪 《理论界》2006,3(10):110-111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两条主线,两种取向各自具有不同的研究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化理论中的学术分工辨析,对两者之间的研究差异形成更为感性的认识,同时可以一窥两者在局部领域内出现的理智而谨慎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学科制度的建设、学科理论的深度、学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规范性、学术研究的现实效用等几方面反思了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指出中国社会心理学要走向辉煌 ,必须 :( 1)进行社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整合 ;( 2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体系 ;( 3)研究方法和手段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一方面从多个学科关于文化对社会心理具有影响或塑造作用的论述出发,论证了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另一方面,本文批判性地分析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意识形态色彩,论证了西方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据此,本文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民族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三种不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 ,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边缘性的学科性质和不同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对国内三种社会心理学教材的比较 ,提出了社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心理学内容的主体性原则 ;多学科兼容并蓄的原则 :本土化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深广的社会文化视角考察审视了社会心理学目前正面临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占绝对支配地位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向强调理论和方法之多元性的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转变,并视其为一个更大更深远的人类知识及文化转变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分析了关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构想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心理学研究所具有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兴起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和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缺陷,并从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出发,指出在大陆、台湾、香港兴起的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其深层原因乃是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基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心理学诞生以来,其学科性质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社会心理学家们,迄今仍众说纷纭。故试以中国大陆1924~2008年间出版发行的56个版本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为主要研究取样,回顾中国学者对于该学科性质的诠释,探讨中国学者持有的观点概貌,以资鉴照中国社会心理学前行之路向。统计归纳发现:①我国教材多半持"独科论"的观点,即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心理学分支论明显压倒社会学分支论;③对于社会心理学除了具有社会科学性质之外是否还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④对于社会心理学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认识仍然混乱。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个体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问责"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却被当前的社会认知研究所忽视.Tetlock指出,社会认知具有把人的行为与社会背景相隔离的缺陷,并在问责的社会应变模型基础上,提出"直觉的政治人"假设,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像一个实用的政治人,经常应对各种问责的情境.同样,Gelfand等人的文化"紧严-松宽"理论以及杨国枢的华人自我四元论也将问责置于其理论的重要位置.在社会认知、跨文化及本土心理学的多背景下,结合中国文化关于社会取向的研究,深入探讨"问责"概念,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等范围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表现为美国认知范式理论的延续、欧洲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兴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整合趋势、自我理论的回归、对情感研究的关注、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文化视角转换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探寻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克服交往障碍、建立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两条主线,许多学者都致力于两种取向之间的整合研究.然而,无论是从库恩的范式理论来看,还是从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角度而言,当前社会心理学中存在的多样化现象对于其学科发展来讲是正常合理的,是必然的;而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形成统一的科学共同体的难度以及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心理学的危害性等方面来看,整合也是不太可能的.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将永远存在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