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从制定以来,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救助资金不足、救助方式不完善、与其他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衔接不畅以及其社会属性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提出拓宽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实现“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方式、重视贫困边缘人群等对策建议,以期望医疗救助制度能更好的惠及更多的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2.
在江西社会救助信息网上,《关于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的思考》一文的作者付娟这样写道:"加大政府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整体水平。在整个医疗救助中,政府救助是占主导地位的。要降低起付标准,提高救助比例;要扩大对象,区分层次全员覆盖;要保基本、广受益,从小病救起;多渠道建立资金投入和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层次较低,缺乏全面统筹;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欠缺;救助资金投入较少,救助水平低;专项救助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城乡救助待遇差别偏大。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应该完善社会救助法律,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协调机制,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建设基层救助专业队伍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救助。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乡低保以及社会救助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规模的“应保尽保”扩面工作完成之后.社会救助工作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完善、规范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的制度安排.将成为工作的重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走向专业化.在此情境下.社会工作的介入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增加。然而农村特困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在医疗方面存在着有病无钱看、接受的医疗服务条件差、就医交通不便等问题。农村特困老人医疗保障不健全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影响的,如五保制度、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低、社会救助制度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农村特困老人的关爱不足等等所导致。对此我们应努力缩小农村老人应保未保比率,通过建立农村特困老人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实行大病补助、整顿药品市场、普及医疗保健常识、加强特困老人医疗保健服务等措施,保障农村特困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地市直通车     
九江中院给弱势群体大开"绿色通道"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司法便民措施,将"司法为民"的审判理念贯彻执行到底。今年年初,九江中院对司法救助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扩大了司法救助的范围与救助力度,将城市下岗职工及"五保户"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努力满足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德砌的出台是我国医疗救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医疗救助从制度创建迈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关于上海等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江平 《社会学》2004,(1):43-47,59
为了较为全面地掌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最大限度地维护医疗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对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安徽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的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由于“非典”的影响,调查主要采取委托调  相似文献   

10.
地方     
北京1
  无业贫困家庭可获资助上社保
  近日,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做好社会救助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目前已建成包括农村扶贫开发、城市就业扶助的反贫困行动,通过社会保险的贫困预防体系,以及通过社会救助的反贫困行动等主要的反贫困行动体系。在整个反贫困体系中,社会救助体系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反贫困行动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终于在世纪之交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上为社会保险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 )等一系列法规文件 ,构筑了一个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骨架的中国城镇社…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朱苏力先生提出的语境论研究方法很有特色。这一研究方法坚持设身处地的理解任何一种相对长期存在的法律制度的历史正当性与合理性,而这种历史的相对性与语境化又隐含着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学术批判态度。本文以朱苏力先生的语境论为视角,对社会救助制度做出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近年来在实践上更加注重保障人权的原因,并结合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集中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转变过程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11月11日,江西省民政厅继社会工作师培训班之后,又举行了助理社会工作师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为期6天,全省共有121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了我国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授课,围绕社会工作机构项目策划、社会工作服务方案设讹农村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项目开展教学,并实地参观考察万载县、南昌市青云谱区社会工作等示范单位,交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埃及的社会救助制度经历了制度形成、过度扩张、路径锁定、路径突围四个历史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框架下,宏观制度背景塑造了救助制度的发展结构,关键节点创造了变迁机会结构,行动者的策略推动了埃及救助的制度变迁.此外,影响埃及社会救助制度变迁的特殊因素在于,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建立的"社会契约"始终是自纳赛尔至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历届政府遵循的执政原则,在"社会契约"的影响下,埃及救助制度的民粹主义特征不断自我强化,将其锁定在既定发展轨道.随着塞西政府推行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救助制度的消极路径循环演变为阻碍改革的逆向张力,伴随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都成为影响埃及未来政治社会改革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本意识大为增强,低保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广大贫困群众就医治病带来了缕缕阳光。然而,由于医疗救助工作起步较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不仅救助的覆盖面不够广(低保边缘户一时难以企及),救助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病救助杯水车薪),尤其是少数地方对“医疗救济”和“医疗救助”混为一谈的做法,亟待我们进一步帮助厘清。  相似文献   

17.
任士昕 《职业》2012,(21):156-15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人口的增长、慢性非传染病的增多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成为21世纪城市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提出"农村为重点"和"科教兴国"的战略。21世纪,中等职业卫生教育应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利用职业教育优势,培养出实用型的中等卫技人才呢?一、社区卫生服务是新世纪卫生改革的重要工程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为中心,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服务对象,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很大,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有利于解决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卫生问题;有利于强化医疗卫生保健网的预防保健工作。二、提高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质量,适应社  相似文献   

18.
4月27日,四川省召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暨民政系统人才工作会议,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四川将研究城乡社区、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不同类型社会工作机构的社工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及任职条件,及时发布专业人才岗位设置指导目录。四川还计划推行社工职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对取得社工职业资格且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进行登记管理,逐步实现全省各类社工岗位从事社工的专门人才全部持证上岗。目前四川省社会工作“三线两点”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促成了全省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民政公益性机构社会工作为代表的试点示范窗口鲜活经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日前公布,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以城乡低保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20.
残疾人社会福利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对此已达成世界共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对象从一部分群体到全体残疾人,福利内容从保障基本生活到注重残疾人全面发展,福利形式从个别化帮扶、临时性救助,发展为制度化保障、常态化服务,福利工作重心由制度完善到政策落实,福利推进路径由城乡二元分隔转向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残疾人逐步摆脱歧视走向融合,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残疾人社会福利的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开辟出来的,在道路选择、观念基础、组织体系、制度构成上特色鲜明.继往开来,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将向着"平等、参与、共享"目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