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关于合作金融的经营方向问题 合作金融的经营方向目前有三种说法:一说“支持地方经济”,一说“支持农村经济”,一说“支持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我们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其理由:一是城市不断向农村延伸,原有的农村已经或正在变为城市,农业比重减小,二、三产业已成主体,仍提“支持农村经济”不能包容发展合作金融的业务领域;  相似文献   

2.
万江  季梵 《决策探索》2011,(7):53-54
一座城市的科学发展离不了“阳光”。这“阳光”,不仅是领导干部的“防腐剂”,是人民群众的“安心剂”,还是城市经济社会加速奔跑的“兴奋剂”。  相似文献   

3.
识城     
蔻建平 《决策探索》2014,(17):42-43
一个城市是有生命的,所以城市要有灵魂,而城市的灵魂就体现在标识之中。不管是城市的标志,还是色彩,这些“标识”都可以使一座城市看起来与众不同。没有“标识”的城市等于是一座没有生命的枯城。在欧美国家,城市“标识”已经成为城市性格的一部分,或者火热,或者宁静,或者优雅。  相似文献   

4.
《决策》2001,(1):11-13
中国农村的城市化必须先走劳动力转移这条路,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城市化的实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使长期在城市就业的农民由“民工”变成“民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城市制度变革、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上有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城市上镜率     
沈阳天津等老工业城市“创模”成功继沈阳之后,从2002年开始,天津市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经过三年努力,5月29日,天津市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功“创模”的背后,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沈阳和天津“创模”经验说明,无论是新兴工业之城,还是老牌  相似文献   

6.
迟福林 《决策探索》2010,(16):23-23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与农村改革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转变发展方式,重要的是把13亿人的社会需求释放出来,以形成消费主导的基础条件。这就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成为建设消费大国的主要载体,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7亿多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乡~体化,都绕不过“农民工”这个坎。  相似文献   

7.
陈一舟 《领导文萃》2011,(23):25-26
“为什么你们的城市里没有贫民窟?”在目前的“中国——东盟城市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上,马来西亚代表向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发问。李铁认为,原因是我们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然这种限制政策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均衡,因此,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空巢村”现象。“空巢村”现象导致农村主要劳动力的缺失、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空巢”老人和儿童等问题,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不良的深远影响。因此.必须要切实贯彻三衣主义,推动农村、农业、农民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 7·21北京水灾、广州地陷、哈尔滨塌桥,接连发生的城市灾难,让城市人变得“步步惊心”,这一切不禁令人生疑:“城市究竟是让生活更美好,还是更糟糕?”  相似文献   

10.
王运宝  吴长昊 《决策》2010,(11):28-30
缺少一座“领袖群伦”的中心城市,使得皖北发展失去了城市的支撑。在实现皖北振兴的过程中,皖北城市之间是携手共进还是分兵突围?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而农村社会发展更是“短腿中的短腿”。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还是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引起了“三农”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三农”问题本身的改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当然必须有不同的方案与之相适应,分析国家政策转向,弄清“三农”问题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带动农民”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日前前,一份针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80%的人基本上不会干农活。“不会种地,回到农村对我来说已不现实”,“我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贵,想要扎根下来同样不现实”……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的距离虽然近了,但离乡土的距离却远了。他们摇摆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何处是安居乐土,何处是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已经成为继种子和农药之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产品。2011年9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相对于城市。目前广大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还很不健全,存在大量“监管盲区”。甚至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6.
城市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和延伸越来越迫切我们的政府不只是城市的政府,各职能部门也不只是城市的职能部门。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限制过多、服务过少,公共资源分配向城市倾斜,农村投入比例过低,造成城乡间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因农民的资本积累还没有完成,单纯依靠农村自身发展来改变落后面貌,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且建设新农村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统筹发展。所以我们的市委书记市长们要改变城市政府的传统思维模式,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入到农村去开展工作,以城市带动和支持农村发展。要牢记,以工带农、城市反哺农村是城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淘“绿金”     
<正> 前几年,一阵汹涌澎湃的“打工潮”,使多少农民们背乡离土,到城市中“淘金”。近年来,“打工潮”已大幅度回落,并出现了“打农潮”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国家在1995年提高了粮食订购价格,使农业生产收益增加,造成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返回农村,就连城市职工、机关干部、知识分子也看到了“农村是一块淘金地”,纷纷奔赴农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了近年来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在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而我们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无论是进行文化建设还是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创作生产文化产品还是提供文化服务,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基层特点、体现群众意愿。在农村这片富有“希望的田野”上,农民不但迫切需要经济水平大大提高,更需要“精神食粮”香满院。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怎样打造杭州的城市品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忠焕 《领导科学》2005,(11):10-1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打造城市品牌已越来越被各个城市所看重。没有品牌的城市就缺乏魅力,没有品牌的城市就缺乏竞争力。因此,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规模竞争、90年代的综合实力竞争演变成21世纪的城市个性魅力的竞争。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依托独特的区位特色、资源优势和文化积淀,形成了适合杭州特点、独具杭州特色的“和谐创业”模式,正在努力“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杭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杭州还是一座被国内…  相似文献   

20.
9月20日隆重开幕的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合肥市铁腕拆违实现“零补偿、零冲突”;青岛市打造市政服务品牌;深圳市构建社会管理三大体系;宿迁市公共卫生社会化改革;武汉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张家港市“三张名片”实现城市与农村文明协调发展;重庆市高品质的城市环卫专业服务;中山市破解百万流动人口管理老大难等8个城市管理创新项目,在全国36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06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