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5):31-37
我国古典民主政治经历了萌芽、转承、确定和衰落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我国"仁"、和而不同、民本思想、宗教文化、法制观念等古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典民主体制的特点,从古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得失,而且,由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根植于中国古典民主思想的文化土壤,古典民主政治思想精华也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建设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论既是知识,也是思想。从思想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有助于中国文论的整体自觉。中国古代文论思想性包括学科、学术、文化和社会维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反思与拓展中,这些都有体现,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中国古代文论学科话语已经进入了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新发展态势,即后古典范式转型。在这一范式转型中,知识学、方法论、价值观、精神性构成其核心内容,学科反思、学术反思、文化反思与社会反思构成其主要方向。从知识到思想的后古典范式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以及文化复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学本质上是以夏商周三代为代表的古典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分为古典文明与古典学术两个时期:以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为本体,而两汉至清对经典的文献整理、义理阐释和考据证明学则构成了古典学术史的重要阶段。城邦社会是中国古典文明的社会空间;礼乐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的历史土壤;器物艺术是中国古典文明的证明形式;经典时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以六经和诸子为代表的文化经典是古典文明的独特书写形式。古典学的本质是接续古典精神,以复古为解放,激活人类生命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云鹏 《中州学刊》2002,(2):96-100
“安史之乱”以后 ,随着时代的迁移和历史的变幻 ,唐代的思想、学术及艺术审美等历史文化逐渐从前期过渡、延展于后期阶段。笔者认为 ,以中唐为主要代表的唐代后期文化 ,不能仅仅理解为是盛唐精神的衰落。在此时期 ,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出较为活跃、开放和自由的特征。它不仅在许多方面卓有建树 ,而且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化发展中 ,也构成极为重要的一环 ,成为“古今百代之中”。同时 ,唐代中期思想学术和社会思潮的核心理念是复兴儒学 ,即以强烈的拯时淑世精神重新确立儒家的价值观念 ,并以此来匡正时弊 ,解决新的时代课题。儒学的重新振兴和自我建构已成为中唐历史—文化发展的时代契机与直接动力。理清和把握这一历史发展脉络 ,对深入认识和分析中唐历史文化及艺术审美的主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件,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直接体现了先民的宇宙观,是和谐思想在生活及艺术领域的集中表达。本文以之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呈现,进而探讨传统和谐思想与当代和谐思想的源流关系,以及二者内涵和社会背景等的本质性差异,从而获得对我国当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晚年 ,面对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的社会危机和中国在袁世凯败亡后的军阀混战 ,尤其是经过 1 91 9年在欧洲一年多的实地考察 ,逐步改变了过去全面学习西方社会和竭力引进西方文化的思想文化追求 ,试图在东西方文明互补中创造一种新的第三种文明。为此 ,他提出将西方的物质文化与东方的精神文化合二而一 ,特别是要以西方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古典文化 ,使中国文化在创新中走向现代。梁启超的这种努力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思想上的“倒退” ,其实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化转型中的一种新思考 ,客观上为后来新儒家的登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吕方 《江苏社会科学》2002,6(4):155-159
中国古典文化通过对人性的追问,通过语言文化符号所体现的思维逻辑的变换,进而通过文学艺术的感性转化,蹒跚却顽强地推动着自身的创新。宋明、20世纪初和80年代后的文学发展表明,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语境中,中国古典文化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能指革命”,从而为自身现代形态的文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历史责任感,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贡献。阐释了传统思想文化,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针对其文化思想进行研究,对于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种有益的历史资源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在各种外来学术和思潮的影响下,日本的经济文化思想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日本最初的经济文化思想基础是中国的儒教思想;明治维新时期,诸如德国国家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新古典经济思想、保守主义思想等思潮先后涌入中国,并与日本的学问传统和经济环境融为一体,为以后日本的经济思想的更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史学发展两大主流的中国古典史学以及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史学均有鉴戒功能 ,但同有鉴戒功能的两种史学在当时社会与学术上的地位是不同的。学术上 ,中国古典史学的地位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发展的 ,而西方古典史学只是一门艺术。在社会中 ,中国古典史学是政治机制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西方古典史学则从属于基督教 ,并由此导致中、西史官地位的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有二 :一是思想文化背景不同 ;二是中、西史学运行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先民赋予自然景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照,山水审美逐步从某种社会功利性走向较为单纯的娱悦心理活动。山水画以其完善超妙的笔墨技法、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主题、内美静参的生动气韵、黑白相生的空灵妙境等独特的文艺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画家在山水画中寄寓的主体精神与自然时空和谐交融的人生感悟,迄今依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柏拉图和中国的孔孟、老庄、荀朱亲自躬耕,集众家之长,创立一系列独特的政治、道德、教育、社会、经济等新观念,并将这些观念逐渐长期渗透到欧洲和中国的历代广大统治者和百姓头脑当中,并由此影响和推动着欧洲和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朝着既定的方向迈进。柏拉图和中国六子在某些思想创新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两者进行比较对于当今东西方文化追本溯源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主思想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与民主思想有无本质区别?本文对此进行了历时性考察并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两千余年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和进步意义,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主义思想的问世。民主思想的显现,应该说是从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意合"指语句之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句意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其实质是 "关联词的排除".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大量以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例子,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例句的分析,管窥汉语的意合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情景交融只是其最表层的元质构成和表现."意境"的深层内蕴是其中国式的形而上情感体验,它直接传达了道家哲学关于自然实在化生万物的直觉抽象的世界观.中国古代杰出的山水诗画的意境之美弥漫着一种苍茫的宇宙感,充分表现了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情感意味.  相似文献   

18.
刘建仓 《齐鲁学刊》2013,(1):111-114
重新理解中国传统的社会解纷机制,在中国现代法治框架下,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生成符合社会内在机理的法治新模式意义重大。丰富的诉讼外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特色,这种社会性纠纷解决机制不仅表现为解纷主体多元化,而且表现为解纷机制的多元化。注重多元化的社会解纷机制是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是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法的光辉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邦直是明朝具有一定成就的音乐家,其音乐理论著作<律吕正声>及其音乐思想在当时被推崇倍至,在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与文化史上都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当前,对于王邦直音乐思想的研究.不仅有深刻的文化意义,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公法的特征及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萍 《云梦学刊》2004,25(3):39-42
中国古代公法以人治精神为内核,以伦理原则为指导并显现着泛刑事化的外部特征。中国古代公法以维护皇权为宗旨。形成中国古代公法独有特征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专制集权的政治模式、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