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乡茶文化     
<正>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侗族人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生活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文化现象,虽历经曲折,仍一直保持下来。以礼貌、文明为特征的侗家茶,便是侗族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侗家茶别具情趣、美不胜言。每到侗寨主人让客人洗尘后,便连续端来三杯茶,第一杯茶谓之“生姜茶”,即用腌制的酸辣姜下茶,表示给客人清心;第二杯茶谓之“糖茶”,即用  相似文献   

2.
侗乡人家     
  相似文献   

3.
侗乡牛场     
阳春三月里的一天,我来到贵州省天柱县侗族聚居的邦洞区,正逢上赶场。在这个场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耕牛市场了。举目一望,在一块宽广的场坝里,熙熙攘攘地挤满了卖牛、买牛的人群;约莫有一千多头黄牛、水牛和马匹,分别集中在场地上。黄牛声,水牛声,马嘶声,此起彼伏;人们互相交谈的喧哗声,响成一片,使人更加感到市场活跃,交易兴旺。邦洞地处湘黔边境。这里气候温和,山青草茂,盛产黄牛、水牛和马匹,交通又四通八达,所以历来成为耕牛交易的中心。这个牛场确有它的特  相似文献   

4.
通道侗乡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我今天却要以特别兴奋的心情向你推荐一个最新开发的民俗生态旅游圣地──通道侗乡。这里的山之美、水之秀、峰之峻、石之奇、林之绿、花之香、民风之淳朴、侗文化之浓郁,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一个既象桂林又似张家界的地方──临口万佛山从通道县城双江出发,沿1805省道前行5公里,便来到了省级风景名胜区──临口万佛山。万佛山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地貌之一。原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会长、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先生,曾多次到通道考察,他对万佛山…  相似文献   

5.
侗乡散记     
圣洁的草地 一切都离我这么近。蓝滢滢的天白悠悠的云金灿灿的阳光。此刻,我惊讶地站在通道侗族乡村一片宽广的草地上,四周是侗胞们在草地上植造起的一片幼树林,随意而又有规则地向四方迤逦连绵。山风吹拨着嫩绿的树叶,就像一双温柔的手轻抚着泛光溢绿的飘带。草地在这无限的柔情中陶醉了,妩媚地摇晃着身子,这时候连人也觉得有些恍恍惚惚的了…… 远远近近的青,满眼的青,青得让人心跳,让人年轻。脚踏在茸茸草被上,脚心便凉凉地顿生惬意。在一棵棵矮树下,同伴们手把几片青叶,细细摩挲,卷成青片,在舌下吹出鸟音,与林荫里的鸟…  相似文献   

6.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1、饮食侗乡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酒、糯”“酸鱼糯饭常留客,米酒油茶宴佳宾”,这句流传在侗乡的民谣浓缩了侗族饮食的主要形式。在侗乡,家家户户都有酸水坛子,酸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尤为美味的是腌酸鱼。制作酸鱼时先将鱼肚剖开,洗清内脏,拌上食盐、辣粉、糯米粉和香料,放进瓷坛或木桶密封盖严即可。侗乡酸鱼风味独特,十分爽口。糯米饭是侗家主食中的上品。古老乡风“大碗酒,抓团饭,传杯换盏”保留至今。入席前,人人净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热情…  相似文献   

7.
侗乡福桥     
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侗族古村落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百里侗文化长廊”。这里完整保存有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侗族传统建筑更是异彩纷呈。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星罗棋布的侗族鼓楼、横跨溪河的福桥,无处不证明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古老民族。福桥建筑形式与浙江廊桥近似,当地人将这样的桥梁称为“福桥”、“花桥”、“风雨桥”。侗乡福桥@吴景文  相似文献   

8.
在湘、桂、黔交界的侗族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妙趣横生的侗乡独特风俗,它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歌传情的“坐妹”侗族青年男女有一种独特的谈情说爱风俗———“坐妹”(俗称“行歌坐夜”),是小伙姑娘们相互寻找对象,围坐火塘边倾诉衷情的恋爱方式。它奇特的方式,曾引得无数墨客骚人倾倒喝彩。“坐妹”,即是侗家“勒汉”(小伙子)到“勒棉”(姑娘)家一起谈情说爱的意思。侗家男女恋爱约会的方式有多种:大雾梁歌会、赶墟场、赛芦笙踩花堂、互相帮工、“坐妹”等,于来来往往中增进了解,建立感情,“坐妹”是其中最具风情也是最…  相似文献   

9.
环保在侗乡     
黔、桂、湘、鄂四省(区)的侗族地区山青水秀,林海茫茫,植被完好,是百鸟禽兽栖息的乐园。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侗家人养成了爱护环境的良好美德。 护寨树 侗旅有句俗话:“大树保村,长老保寨。”在侗乡,不论你走到哪村哪寨,环境都普遍优雅,寨中有竹林,寨后龙山栽树,那些高大挺拔的树郁郁葱葱。四季沉静,时常听到鸟的叫声。为啥侗族环境保护得这样好呢?侗家人早就有爱护环境的意识,侗族原始民间法律“侗款”中严格规定:禁止砍伐村寨龙山上的树木,不准捣树上的鸟窝等,违者会受到谴责和惩罚。树木在侗家人眼里是幸福美好的象征。长期以来,人人栽树、管树、爱树,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有趣的是一些人还把大树当“神”,拜大树为保爷,视其为镇邪保平安的“吉祥树”。 护寨桥 在侗乡,“逢山必有路,过水必有桥”。当你来到侗乡时,到处可以见到横跨于河溪之上的木结构楼阁式桥梁,有的称为风雨桥。侗家人建房立寨很讲究地势风水,当村  相似文献   

10.
陆中午 《民族论坛》2003,(8):54-54,57,58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1.
侗乡那串秋     
王启友 《民族论坛》2003,(11):18-18
走出骄阳似火的夏日,季节的时针又拨到了金色的秋。几声鸡鸣,几声犬吠,侗乡仲秋的清晨姗姗而来一轮火红的太阳透过薄如轻纱的晨雾,放射出万道霞光,草尖上酝酿一夜的露珠也被染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湛蓝的天空中有,白云飘过,落叶飞舞,小鸟呢喃。满目漫天的黄色遮山映水,柔和与惬意如同那杯浓浓的茉莉花茶,缓缓将你迷醉。一席山风拂过,纯净如水,洒洒脱脱,爽爽利利。如果说和煦的春风是温柔的少女,羞羞答答,多情含蓄;那么这爽利的秋风则更像洒脱的少妇,秋水伊人,韵味自然散发。间或还可看到刚才还挂在枝头闪着太阳光辉的树叶瞬间已随了秋风,起…  相似文献   

12.
侗族人民热爱公益事业的传统风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中正在发扬光大. 侗乡路翻过层叠的高山,沿着叮咚的山溪,不论您从哪里进入侗乡,都会发现:这里几乎没有泥泞的路.您每一步都会踏在一块牢固、平坦的石板上,犹如赤脚走在嵌木地板上一样舒适. 侗乡村与村、寨与寨之间,都是石板路.路陡就砌成级;路平则铺成板.大雨滂沱,用不着耽心滑倒;摸黑夜行,也使不上灯笼、手电.一支民歌唱得好:  相似文献   

13.
侗乡好公仆     
芷江,在屈原流放沅水,采撷岸芷汀兰芬芳其诗行的时候便已名成身就,荣载史册。抗日战争后期,在半壁山河沦陷,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沉默了十多个世纪的芷江挺身而出,首当国民政府陆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成为名震天下的军事重镇和空军要塞。1.8万芷江人民同30万国民军一起,以民族御侮的意志筑成钢铁屏障,保卫了给日军以严重威胁的芷江空军基地,保卫了民族尊严的最后领地,使日寇占领大西南、灭亡中国的计划成为一枕黄粱。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日军受降仪式在芷江举行,横行直窜的太阳旗终于倒地不起。在亿万人撼天动地的欢呼声中,芷江,便如…  相似文献   

14.
侗乡好风俗     
到过侗乡的人,都有“天好地好,山好水好,人更好”的感觉。的确,与其说这里的自然风光迷人,倒不如说这里的侗族风尚感人。侗乡,是文朋礼貌之乡;侗族,是文明礼貌的民族。这个祖国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雅、优良的传统习俗。宴酒待客侗家的热情好客,早已传为佳话。如果你去侗寨作客,一进屋,全家老少就主动起身让座。老大爷递烟烟,老大娘端出香喷喷的油茶。用油茶待客是侗家一种好客的习惯。这种油茶是用糯米、茶叶、玉米、爆花等与油块煮成的,味道很好。在吃饭前,主人还会端出甜酒请你喝。“酸宴苦酒”是侗家待客的特点。家里来了贵宾,他们拿出用糯米酿制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鱼、  相似文献   

15.
清江奇石     
对清江奇石的关注,古亦有之。清江古名为“夷水”,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郦道元记述的五色石,很显然就是古人眼中的清江奇石。  相似文献   

16.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地灵村,集中了侗族五大风俗产物,近年来被国内外游客所青睐。风物之一是被称为立体晒谷场的禾廊。自古以来,侗族村民就喜欢聚居,吊脚木楼一座紧挨着一座。寨子里空地极少,这就给秋天剪回家的糯禾把的晾晒造成一大难题。200多年前,聪明的地灵侗族祖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从山上砍来杉树,在寨子的小溪旁,房前屋后的坡地上,建造起一座座牌坊似的晒禾架,由于家家户户都种有糯禾,每户的禾架都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三月的天本是多雨的,可三月初三这天,融江河畔的富禄乡却晴空万里,来自三省(区)五县的6万多各族同胞汇集在这里,喜气洋洋地庆贺侗族花炮节。花炮节源于一则美丽的传说侗族地区关于花炮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各地版本各有其宗。来到富禄乡,便有人说这花炮节与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有关。他们拉我到葛亮村,陪我观看村里的一些古迹。葛亮村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确较浓,到处都有元明清各代修建的祠堂、会馆和古碑。与孔明有关的是孔明祠,只可惜这一古祠已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中被“破”掉了,只留下遗址。从遗址看来,这古祠规模很大。如今…  相似文献   

18.
通道──美丽的侗乡张家和,吴祥雄这是一方秀丽的山水。大自然造化之功,使这方山水遍生了许多奇丽,许多俊秀;渠江奔腾,喷珠泻玉,青山巍巍,绿树婆娑。这是一片神奇的世界。24个乡镇,21万人口,13个民族,民风古朴纯厚,民俗多姿多彩。花桥俊秀,鼓楼高耸。侗...  相似文献   

19.
<正> 芦笙是我国苗、侗等民族所喜爱的吹管乐器,在苗岭侗乡广泛流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芦笙由六支竹管组成,大的长至一、二丈、小的只有八、九寸。各地的芦竹在构造和调音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声音悠扬悦耳。其伴奏的莽筒,大有八、九寸直径,用树干挖空而成,内安一支有簧塞的竹管,用时两人抬一人吹,声音低沉而雄浑。侗族的传说认为:是苗族和侗族的祖先共同吹响了芦笙,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相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苗岭侗乡的村村寨寨都有芦笙队,每年农闲时便举行“跳  相似文献   

20.
<正>走进高椅,我就被那个翠竹遮掩的侗乡的深静山水,神秘古屋,轻灵街道,温柔乡音吸引住了。高椅地处湖南西部会同县,三面依山,一面傍水,宛如一把太师椅,因而得名。村庄又因道路和田园被隔离成五个自然村庄,俯瞰之下似一朵盛开的梅花。这里的居民大都是杨姓,据说是南宋诰封的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威远侯的五世孙盛隆公开始迁居高椅,从此慢慢发展起来,六百年久盛不衰。今日整个村庄仍保留了104座明清古建筑,如今的高椅也因这些古老、神秘、庞大的被誉为江南第一村的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