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族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人们穿新衣、互祝贺、送礼品、献哈达。藏历新年:藏族称为洛萨,绝大部分地区是农历一月一日开始过年,一般是三天到五天。傣历新年:在傣历六月,相当农历三月,清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部分传统节日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歌圩” 歌圩盛行于壮族地区。各地圩期不完全一样,但大体上春秋两季为最盛。春季多于春节后的一段时间,为正月初四或正月初七、二月十九、三月初三、三月十六等等;秋季则多于中秋节后的一段时间,为八月十五或九月初九、十月初十等。此外,还有不定期的歌圩,这是经常的普遍的。定期歌圩一般一年举行两三次,规模大者上万人参加,小者也有一二千人。不定期歌圩一般是小型的,三五十人,一二十人都可以进行。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爱情理想为主题。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  相似文献   

3.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少数民族人权问题访谈录杨候第/国家民委委员、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藏族李小林/本刊记者,苗族1995年初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1届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在讨论保护少数民族人权、防止歧视少数民族问题时,中国代...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15,489,630人。壮族分在的地区,是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区,为天下少有的奇景。壮族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百越”民族,族称来源于部分壮族的自称,这些自称如“布壮”、“布土”、“布侬”等。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300多年前,壮族曾出现“土俗字”。著名的“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老先民的伟大创造。在广西北流出土的云雷纹大铜鼓,号称“鼓中之王”。壮族有著名的创世长诗《布洛陀》、英雄史诗《莫──大王》等。壮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共1000种以上。古代壮族先民曾把凿齿当成是成丁礼(成人礼),还曾有文身的习俗。至今壮民崇尚蓝黑色,并将之用于服装的镶边和居室栏杆上,实际上是文身的延续存在。今天的壮族,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教育与文化也适应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少数民族英才录──帕巴拉·格列朗杰1940年2月生,藏族,四川理塘人,无党派人士。1942年被认定为昌都寺第十一世帕巴拉呼图克图。1950年任昌都解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2年至1956年在色拉寺学经。1956年1959年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解放初期,为了疏通民族关系,打破历史上由于民族压迫制度造成的民族隔阂,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派中央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直接向全国各少数民族同胞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对他们的深切关怀,宣传《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从1950年6月开始到1952年年底的两年多时间,中央先后派出了西南、西北、中南、中央等四个访问团深人全国各民族地区进行访问,走遍了边疆各族人民的村村村寨寨,行程达8万公…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并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类型繁多的节日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曾发挥多种不可替代的功能,新时期这些功能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爱国主义教育,增加旅游特色和亮点等多种现代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节日文化同其他非物质文化一样面临消失的危险,主要是传承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的.如何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传统节日休假权的保护,事关进一步完善民族权益保障。本文在总结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从立法主体、休假权制度设计和法定节假日体系构建三个层面,展开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传统节日休假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民族志在我们的写作过程中,对我们有所帮助,民族志是我们研究的一种方法,他是独一无二的,是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它对于文化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见解。民族志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它还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展示过程和结果。下面不如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0.
弘化寺位于青海省民和县东南的转导乡后坪下阳台,是我省早期的格鲁派寺院之一,遗址尚存,有城廓,南北宽150米、东西长260米,占地百亩,现存有明永乐皇帝赐给太子佛的二十四条镶嵌飞龙、黑红色檀香木螺钿护法神床架、“都纲之印”及一块  相似文献   

11.
珞巴族唯一的人大代表坚争,创下了一项世界纪录:步行14天,走出喜马拉雅山,赶到北京参加七届人大五次会议.38岁的坚争是西藏墨脱县委副书记.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唯一能进出墨脱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是解放军的"黑鹰"直升飞机.可那玩艺太昂贵,飞不起,再说今年气候不好,就是"黑鹰"也不敢放飞.没办法,2月29日坚争带着6位民工、两个通讯员出发了.他们要走出去.这个季节要翻过喜马拉雅雪山,是不可能的,坚争选的是沿雅鲁  相似文献   

12.
丹青妙笔民族情──中国画家笔下的少数民族天粒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美术进程的巨变,中国的绘画艺术已不再是各种超越势力的侍从,摆在现代艺术家面前的,已不再是被理解的世界,而是需要他自己,仅仅用他的艺术手段,来从事这个“世界理解”。因此,艺术家所要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携着喜马拉雅山的飞雪,踏着雅鲁藏布江的瀑水,著名的苗族服装设计师韦荣慧“从雪山”向我们走来。在’99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作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向国庆50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这位该馆的民族服饰首席设计师又隆重地推出了主题为“我从雪山走来”的大型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一、“我从雪山走来”韦荣慧赋予这台藏族传统服饰及时装展示会12个表现系列:一,“雪山颂”:雪山代表着圣洁与美好,是藏族人民的崇拜对象,也代表着他们的愿望。法号、擂鼓、兽皮、树叶等,表现了藏族人的传统服饰所经历的远古时代。号与鼓的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各种不同民族集团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其原因之一即是这些年来中国公开出版和连续发表了大量有关少数民族的报告和文章,这些书刊确实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从这些出版物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中国南方及相邻各国少数民族的新的资料和有创见的基本知识。一般说来,与亚洲国家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南方的历史研究是最落后的一个领域。因  相似文献   

15.
人口带来的威胁──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贫困问题张天路预计到2000年,我国超过10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将由目前的1个(壮族)增加到3个(新增者为回族、满族);到2040年,则可能增加到6—8个(新增者为维吾尔、苗、彝、蒙古、土家)……这里,请看致力于我...  相似文献   

16.
健康,我们的关注──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健康状况调查钱建明中国有近一亿少数民族,其中妇女(15岁以上)占32%。她们绝大多数居住在申国边远地区。由于语言、交通等原因,外界很少系统地报道有关少数民族妇女的健康状况。本文为华西医科大学钱建明先生根据第三、四次...  相似文献   

17.
当你徜徉在桑植秀美的山水之间,会发现一幢幢别致的白族民居,走进民居,身着白族服装的少女会为你筛上三道茶。正赶趟的话,你还可遇上娶新娘或跳仗鼓舞等喜庆事儿。桑植白族,祖居云南大理地区,自称“白伙”、“白尼”、“白子”,汉族和其他民族称之为“民家人”,主要聚居在芙蓉桥、马台口、麦地坪、洪家关、瑞塔铺、刘家坪、走马坪等乡镇,现有人口10余万人。据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与大将几良合台率一十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并利用大理王段氏充当向导和先锋,平服其他未降部落。后忽必烈率主力返回上都(今河北承…  相似文献   

18.
艰难求学路湖南慈利,美丽神奇、素有“小三峡”之誉的娄江左岸,有座历史悠久的土家古镇,名曰江垭。镇虽不大,但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志士。 1923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辰时,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婴在一户土家族人家的吊脚楼里降生了。这家人家姓陈,父母按能字辈给孩子取了个颇有寓意的学名:能宽。陈家系明代从江西迁来的书香世家,能宽的祖父陈吉甫是清末慈利五举人之一。其父陈秉一是位颇有见解的教育工作者,而母亲吴寿年则是当地的土家族淑女。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想与大家来共同探讨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一、小引:找回"我们的节日" 为什么叫找回"我们的节日"?它不是圣诞节,不是情人节,不是其他西方节日,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商丘县西关清真寺,又名归德府清真寺,位于黄河故道之南,豫东平原正中,系河南省东部最古老、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它在豫东平原诸多清真寺院中堪称佼佼者。聚居在寺周围的穆斯林人口约2000多,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他们中有的经商,有的从政,有的任教,有的做工,………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西关清真寺,创建年代久远,无文字记载可考。但据先人传达,该寺始建于宋末元初。 西关清真寺,从始建至民国,许多历任阿訇无据考证。从民国9年至今,历任阿訇有据可考者有白玉清、刘平、袁长修、白清廉、刘智三、蒋廉生、孙俊山等20余人。 清真寺大殿脊檩牵条上,至今尚有明朝“正德榖旦重修”六个字,黑红相间,字字清晰,这是该寺重修年代的确凿历史依据。1988年,根据商丘县文化馆对清真寺尚存两块特大天沟青兰色琉璃瓦进行的考古鉴定,确认此瓦为明朝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