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安三庄 积石山下的保安庄,金盆养鱼的地方…… ——保安族民歌 我带着几分好奇、几分神秘、几分神往,造访美丽的大河家。 大河家坐落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北面。这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盆地,约有70多平方公里。西边是巍峨屹立的积石山,它是莽莽昆仑的支脉,有大、中积石之分。大积石山在青海省境  相似文献   

2.
我这么给你说吧,我们保安族几百年前从青海流落到大河家,落到积石雄关下,黄河水边边,你看到积石山,寸草不生,红膛瓜跟堆碳火一样,黄河水就贴着山根淌,清清的,上天硬是把一堆碳火一河清水揉在一搭,这是上天教保安人咋做事咋活人哩。保安人就靠这山这水的灵性做刀子哩。  相似文献   

3.
英加布 《民族论坛》2006,(10):35-35
在中国西部天下积石雄关,有一个从藏族文化圈变迁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的独特民族,它就是甘肃省特有民族保安族。本文作者两年前与几位人类学工作者前往保安族最大村寨大墩村做过为期20天的田野调查,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保安语的哭泣。大墩村位于甘肃和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文化汇合的地方。大墩村保安族人的祖先离开现青海同仁藏区迁往积石山定居已有140年,其最初聚居地尕撒尔、保安(妥加)、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三庄”。由于历史的原因,保安族被迫从藏文化地域迁移到伊斯兰文化地域生活,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  相似文献   

4.
保安族,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据1990年统计,全国有12212人,甘肃境内有11069人.一般认为保安族是中国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人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伊斯兰教.保安人原居青海省同仁地区,清代咸丰、同治时期先后迁徙来甘落户.所谓“保安三庄”,系保安人颇具传统的历史名称,原故地青海同仁有“保安三庄”,今甘肃积石山又有“保安三庄”——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住地名称的传留,保存了不被文献记载的保安人的民族历史与形成的某些根据.  相似文献   

5.
大夏河畔的回族之乡——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名城,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是著名的西北民歌“花儿”的故乡。临夏,山河多姿,景色秀丽。境内山岭重叠,河流纵横,积石山巍巍,为西部屏障;太子山嵯峨,是临夏的骄傲。从积石峡的天池、黄河岸的炳灵寺石窟、临夏市西郊的红园、大夏河畔的南龙山到和政县的滴珠崖、松鸣岩至康乐县的蜂窝寺、莲花山,形成了一个半园环  相似文献   

6.
家在积石山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我们保安族93%的人都居住在这里。兰州、青海和新疆只有极少的保安人。保安族人口共有12212人。我们保安族的族源是回回色目人。后来他们与藏、汉、土(青海同仁的土族)等民族自然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保安族。历史上,保安族善于经商、善于骑射,来往于古丝绸之路。清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大约1858年至1863年间),由于民族歧视和宗教矛盾激化,保安族人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流落到循化街子一带。因为人多地少,祖先们没有土地耕种,在居住了三年后,只好继续东迁。保安人扶老携幼,沿黄河南岸东行,穿过险峻的积石峡,来到积石山下的大墩、梅坡、千河滩落户。这就是俗称的“保安三庄”。  相似文献   

7.
在甘青两省接壤的积石山东麓,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聚居于大敦、梅坡、甘河滩三庄,俗称“保安三庄”。这里孕育着保安族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口承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保安族,以前被称为“保安回”,自称为“保安人”,现居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有九千多人口。 传说保安族自形成以来已有七百来年的历史了,其民族主干是被元朝虏掠来华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西域色目人。原居住于青海同仁的保安城内外,故名“保安人”;120多年前,保安人因不堪忍受残酷的民族迫害,举族逃亡来到积石山大河家地区,现主要居住在大河家梅坡、甘河滩、大敦保安三庄。 保安族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按其教义是不允许和非伊斯兰教徒通婚的,但早在同仁时,因除保安人居住的尕沙日、下庄、保安城外,方圆几十里没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上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临夏县境内有一座不太出名的山,叫做积石山。山脚下是大河家公社三个毗连的村庄。这就是我国保安族人民唯一聚居的地方。当地人习惯地称它为保安三庄。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总人口六千八百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没有文字。由于和回、汉等民族长期往来,保安人都会说汉话。保安族风俗习惯和回族基本相同。信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民族教育的发展思路──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民族教育的调查与思考李希,李映洲,郑一筠,杨华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是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多民族省份。位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属七县(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  相似文献   

11.
心里的话儿似海洋(土族)三弦儿弹来四弦儿响,扬琴儿琵琶儿对上,歌颂领袖〔者)歌颂党,把“花儿”尽情地漫上,心里的话儿似海洋,放声儿唱,就象那开闸的长江。汗往一处儿淌上积石山上的松柏青 (撒拉族)积石山上的松柏青,好青松,一年(吧)四季的常青,共产党还比娘老子亲,心连心,永生永世的不分。(东乡族)你拉的车子我操上,上坡的路,劲往一处儿攒上;同走在长征大路上,把难关闯,汗往一处儿淌上。(雪犁搜集整理)“花儿”三首~~  相似文献   

12.
居住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积石山县)的保安族能打造具有相对稳定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安腰刀,在长达150多年的历史传承中,腰刀文化已与保安族生活环境、毕产方式和文明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保安腰刀深深的打上了民族烙印,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机遇,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快速改变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局面,是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根据积石山县“十五”计划纲要和“积石山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战略目标”(讨论稿)的基本要求,在改革开放2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保安族经济,是保安民族振兴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国地图,就会看到蜿蜒曲折的黄河发源于高山峡谷,汇集于大海汪洋,它从远古滔滔而来,向来滚滚而去……当湍急的黄河流到甘肃兰州时,便急转北上,然后在河套平原和土默川之间“刻”下一个“儿”字,就从陕、晋、豫三省交接处咆哮着向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注渤海。“儿”字形下面8742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相似文献   

15.
窦贤 《民族论坛》2006,(1):38-41
一路风雨送我到黄河边时,清真寺里传来阵阵邦开声。此处叫大河家——黄河岸边无数个小镇中的一个。黄河出积石峡自西而来,在大河家平静地向东而去。站在连接甘肃青海两省的大河家桥上,看到黄河上下两端都被夜幕吞没了,只有脚下的河面如一池泛着波光的大湖,平静而幽深。大河家镇可能算得上是中国民族聚集最多的小镇这一,有汉族、回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民族。其中保安族是这里独有的民族,在全国其他地方再也没有定居地。但保安族的聚居地并非集中在大河家镇,而是集中在“保安三庄”。“保安三庄”位于大河家镇之西五六公…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黄河上游,壮丽的积石山麓,是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地方。这里,聚居着5万6千多勤劳智慧的撒拉族人民。青海省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黄河谷地,以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等地是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撒拉族,古称“撒拉回回”,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中对撒拉族的称谓多达十几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撒拉族。撒拉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  相似文献   

17.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连,西依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与甘南州为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6.30℃。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属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是农区与牧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结合部”。临夏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古称袍罕,  相似文献   

18.
对保安族妇女经济参与和教育的调查马亚萍一保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亦是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在积石山县境内,又以大墩、甘河滩和梅坡三村为保安族的聚居区,也就是人们俗...  相似文献   

19.
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3.9300多人(据200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有21.99万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自治县有18000人,临夏州其余各县,如和政县、康乐县、临夏县、广河县、临夏市、永靖县约有9万余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7万余人,另外,甘肃兰州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散居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了保安语积石山方言中的两个程度副词mo(O)l(n)和g(y)的用法,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蕴舍比较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