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玛拉沁夫(蒙古族),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席。学青年的帮助、培养,玛拉沁夫深有体会。他说———1952年当我在北京将我的长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成电影期间,就有幸认识了老舍先生。那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老舍先生作为...  相似文献   

2.
40年前,在我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之后,具有浓郁的草原特色的内蒙古文学也就逐渐为世人所熟知了。至今,人们犹会记起《科尔沁草原的人们》、《草原民兵》、《春到草原》、《幸福和友谊》、《心与乳》、《金鹰》等五十年代传诵全国的作品。至于后来已故的文学大师茅盾亲自为玛拉沁夫的小说集《花的草原》和敖德斯尔的小说集《遥远的戈壁》写读书札记给予肯定和剖析,更是我国文坛上民族团结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的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上部)初版于一九五七年(原名《在茫茫的草原上》),是内蒙古当代文学上出现得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出版后,引起了读者的热烈反响,内蒙古文艺界并曾为此组织过多次讨论.现在,作者根据读者的意见,重新加工,对人物和故事作了较大的修改,已于去年九月由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在茫茫的察哈尔草原上,千千万万蒙古族人民为了寻求自己民族的解放,与  相似文献   

4.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蒙古族作家。195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之后,连续写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的短篇小说。茅盾曾对他短篇创作的特色作过全面深刻的概括,赞之曰:“构思脱略俗套”,“文笔轻灵、明丽”,“洋溢着诗意,喷薄着自然的芬芳”。近年来,他又发表了《草原的浪花》、《踏过深深的积雪》、《家庭舞会》、《活佛的故事》、《荒漠》、《大地》、《轨道》等一批富于哲理或象征意义的小说,以及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诗人、作家、呼和浩特市文联主席毕力格太作品研讨会7月中旬在呼市举行。著名作家李准、玛拉沁夫、赵大年、金哲等参加会议并发了言。与会者对毕力格太作品中浓郁的草原气息和饱满的激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他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自1957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起,毕力格太已走过33年的创作历程。其间,他先后出版了《爱的回声》、《南国相思》、《毕力格太诗选》、《古库里的秘密》、《布尔固  相似文献   

6.
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成功描写草原人民新生活的第一人。他的民族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都对他所创作的草原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阿如那 《民族论坛》2013,(3X):80-82
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内,成功描写草原人民新生活的第一人。他的民族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都对他所创作的草原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其作品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影片《嘎达梅林》的男主演鄂布斯手捧金灿灿的“骏马”,笑容灿烂——他摘取了本届“骏马奖”最佳男演员桂冠。还是影片《嘎达梅林》在北影厂拍内景的时候,这位“草原牛仔”的一句俏皮话就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我叫鄂布斯,名字好记——饿不死。”后来才知道,“鄂布斯”在蒙古语里是“草”的意思。作为草原上的一棵“草”,鄂布斯对草原的一切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草原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第一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的顾问是玛拉沁夫,主编是李鸿然,编写者为姚纪彭、何联华、黄亦青、黄默、郑里,编写者承炎在撰写毕书稿后病逝。  相似文献   

11.
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以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时代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主题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祖国颂创作研讨班,于6月13日在北京开班。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冰,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反映了各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反映在时代变迁时期,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类影片多展示历史图景,题材严肃、基调沉重,在创作上体现民族政策性较强,如《内蒙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草原晨曲》、《金银滩》、《柯  相似文献   

13.
拍出我们民族自己的巨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原名《成吉思汗和他的母亲》、《蒙古往事》)这部电影以恢宏的气势、史诗的规模再现了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心胸狭隘的凡人成长为一个能包容整个草原的历史巨人的人生过程,着重描写了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成吉思汗的母...  相似文献   

14.
引子:坚定可贵的“少数派”2005年,是中国电影100年华诞。一个特别的日子!上个世纪拍摄的《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在广州、云南、以及各地自发组织的“中国百年电影十大经典”评选中榜上有名。面对这些历经岁月磨砺却仍闪耀着魅力的经典作品,我们在激动之余有一种责任和冲动,它驱使我们来做中国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这样一个专题,以纪念百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2001年的10月,本刊曾做过一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介绍的主题报道,向读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故事影片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当时中国影协的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前十七年的少数民族电影作品所反映的特定时代、各民族的生活和斗争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反映在时代变迁时期,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一类影片多展示历史图景,题材严肃、基调沉重,在创作上体现民族政策性较强。如《内蒙人民的胜利》、《鄂尔多斯风暴》、《草原晨曲》、《金银滩》、《柯山红日》等。 2、反映各族人民为求解放所进行的革命斗争。这类影片多表现革命者的英雄业绩。如《回民支队》、《金玉姬》、《远方星火》、《羌笛颂》等。 3、反映在解放初期及民主改革过程中,粉碎敌特破坏…  相似文献   

16.
1967年秋和1968年夏,先后有大约4000名北京知青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插队。从1970年代后期知青大返城开始到1990年代初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陆续回到北京或奔赴国内外各地。他们虽然离开了草原,却始终怀念着草原,怀念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怀念着曾经朝夕相处的牧民和知青战友。他们中的不少人,多年想诉说的千言万语涌入笔下,留下了众多描绘草原生活的日记、散文、诗歌、小说和论著。《黑骏马》、《16号病房》、《血色黄昏》、《狼图腾》的作者张承志、乔雪竹、老鬼、姜戎都出自这个知青群体。草原知青小说最先享誉文坛的是曾在东乌旗道特淖尔公…  相似文献   

17.
壹 1989年第3期《大众电影》杂志, 刊登了一则启事,其中有向敖醒晨同志表示歉意的文字。 人们依稀还记得,也就是1987年第2期《大众电影》上,有一篇题为《请给她一点儿理解》的文章,报道了曾经在《归心似箭》、《骆驼祥子》等影片中,塑造了许多个鲜明、泼辣的女主角形  相似文献   

18.
鼎波 《中国民族》2007,(7):70-70
为庆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236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渥巴锡大汗》研讨会6月2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书记玛拉沁夫,中共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刘进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草原和马作为草原民族的文化象征,常常以自然意象出现在草原民族题材电影中,形成了草原民族题材电影中具有特色的草原和马文化.主要探讨作为意象,草原在影片中采用的常见的叙事手法以及马在影片中体现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0.
牛颂 《中国民族》2013,(7):78-78
2013年5月7日,电影《德吉德》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会上,专家、艺术家对这部影片给予很高评价: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德吉德》可算是一部“低成本大片”。我对本片导演卓-格赫说:“一定记住这个日子,也许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