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山牧歌     
八十里大南山是一块神奇的十地。当年红军长征时,王震将军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将军许下宏愿:“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解放后,果然来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者。他们怀着开发南山,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的崇高理想,历尽艰难,几经曲折,从失败走向成功。现在,昔日荒原变在了一个水草丰美、风光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现代化大牧场。李鹏同志曾称誉道:“南山牧场是中国南方的一颗明珠”。初春时节,记者慕名前往南山采访,感受到南山牧场在湘西南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正…  相似文献   

2.
当我学习雷锋模范事迹的时候,心情一直很激动,也很沉痛。我觉得雷锋象是站在我的眼前,不断问我:“你,是怎样写你自己的历史的?”因此,我不能不深思,不能不自省地回忆起来。我也象雷锋一样有过痛苦的童年,有过悲惨的遭遇,也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拯救出来,又给了我新的生命。但是,我却没有能象他那样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伟大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3.
“新星”,在三亚河畔闪光──记海南省三亚国际大酒店总经理席青慧贾光杰历史在这里告别了蜘蹰,三亚河畔流动着闪光的七彩诗。当你驻足观赏座落其中的三亚国际大酒店时,人们会告诉你,这里印满了席总的辛劳和功绩。话头应该从1985年开始。当时,有5方股东在这里合...  相似文献   

4.
啪嗒!有石子丢在花房那面木板上的声音,把我从迷糊状态中惊醒。我急忙叫醒纳尔吉。这时,我们听见花房里的姑娘唱起了一支歌,声音不怎么响亮,却很入耳。可惜她用摩梭语唱,我不知意思是什么。 “那是人家阿夏来了。”被我叫醒的纳尔吉揉揉眼,不高兴地说。 “告诉我,她唱了些什么?”我兴致很浓地问。 纳尔吉说:“她唱的是支古老的走婚歌,内容是现代的。歌词大意是:妈妈她已经睡着了很长的时间,这时候你才来,你不怕别人听见吗?还不快点儿进来。” 歌声一落,走廊木板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什么时候留传下来的这奇特而又神秘的阿夏走婚制,使这片土地显得这样神奇?随着花房里的响动逐渐消失,夜又悄悄恢复了平静。  相似文献   

5.
她的歌声那么美,宛如冰雪溶化的涓涓溪流,清纯、甜润,她的歌声那么亮,好像雄鹰翱翔在蓝天,舒展、悠扬。似乎有一支纤巧的手,在你心上轻轻抚动,把你带进康藏高原的画卷中,在那雪山脚下,在那雅鲁藏布江旁流连、徜徉。“啊!又一个才旦卓玛。”人们惊喜了,涨潮般的掌声倾泻着热情。她没有庞大的西洋乐队伴奏,没有演唱时髦的流行歌曲,就凭那驾驭自如、感人肺腑的民族心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黄河揽月似地环抱着一片浩瀚的沙漠——这就是以歌海著称的鄂尔多斯高原。回溯三万五千年前,鄂尔多斯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化”。日月轮转,放逐过多少被历史忠实地谛听过的悲壮呼号……今天,我们看到了鄂尔多斯人民在召唤着世纪风,鄂尔多斯的土地上已绽开出象“河套文化”一样灿烂的花朵。它就是含笑在毛乌素沙漠深处的民族教育之花——陶利小学。  相似文献   

7.
沪沽湖声名远播,还是近几年的事。当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神奇美丽的地方时,我已经成家了,如若不然,我或许会只身前往泸沽湖,到那里安家,到那里去寻找自己情感的皇天后土。 第一次认识泸沽湖,是在昆明。那时,我在一家公司里打工。公司的员工里,就有一位摩梭姑娘,来自泸沽湖畔的嘎拉村。在“五四”青年节联欢晚会上,她用汉语为大家演唱了一支摩梭人的《迎宾歌》,清脆嘹亮的歌声,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把我们的思绪全部带向了她梦中的故乡: 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朋友,就是朋友,玛达咪!上火铺给你留着座位呀。谢纳米给你留着小舟。你看那多情的格姆女神,也向你伸出了热情的手。玛达咪……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不要走,不要走,玛达咪!温暖你的心有苏里玛酒,甲搓体跳到月照当头。这里是深情的一方热土,  相似文献   

8.
白冬莲,一个迷恋土地的女人陈林一位湖南妹子,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土家寨,把青春献给了长阳,20多个春秋,她走过了,正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这个人就是白冬莲,长阳县政协副主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管局副局长。白冬莲的故事有好多好多,笔者在这里说的是她和长阳...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只要人们一提起雷锋,就自然会联想到机关第一门诊部38岁的维吾尔族女护士努尔古丽。努尔古丽20几年如一日,自觉地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地为伤病员服务。她把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无私地献给了边疆的各族人民。人们赞扬说:“她就是我们身边活着的雷锋”。  相似文献   

10.
文明的脚步有人说:“故乡”是个游子“情结”,想想还真是的。因为必须游出去,必须保持距离,才能有感情的牵扯;离开了老奶奶,才能不时地想起她反复讲过的《大灰狼的故事》,那布满皱纹的脸,那青筋裸露的手,使您感到坚实和温馨;只有身处他乡的梦中,门前的那棵歪脖子树,那蝌蚪游弋的水塘……才能令你魂牵梦绕。这方面最典型的数李白,他一辈子不停地游、不停地思、不停地想,就是不回乡。即使回去了,也住不了多久,又步履匆匆地离开。其实他并没什么非要出走的公差要务,然后就会又撕心裂肺地“故乡、故乡”,什么“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11.
一在有一种场合,你会自然而然地紧闭了嘴,抑止住自己心中某些强烈的企图,不让它们呀地发出声来。现在,我们在银川郊外“华夏西部影视城”的“都督府”里,面对着幽深的正墙上挂着的那幅巨大的、微微发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席旗袍的美丽女子清雅地、娴静地站立。微笑。可爱的婴儿紧紧地贴在她的怀里,两条胖胖的小腿蹬在她的腹上。母性的光辉袅绕。直到与她身后的那一丛绿枝相迷蒙、相缠绕。仿佛突然回到了三四十年代。回到了只有在三十年代的某部经典电影里才有的场景。这是一张什么照片呢?在“都督府”里你可以有各种猜测,但你…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有机会来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作客,你便会在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房屋门前,看见两根高高栽立着的旗杆,蒙古人称之为“玛尼宏”或“桑更苏日”。这是鄂尔多斯蒙古族特有的标志。 玛尼宏通常是指顶端装有三叉铁矛的两根旗杆,以及拉扯在两杆之间的细羊毛绳上悬挂着的蓝、黄、绿、白、红五彩小旗,每面小旗  相似文献   

13.
真正认识一个城市,也许是从问路开始的。在宿州,只要你一张口,立即就会有人告诉你怎么走,再怎么走……绝对没有爱理不理,或准备让你误入歧途的人。他们会力所能及言尽其详地回答你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有空,还会亲自带路,直至把你安顿好。大凡到过宿州的人都有相似的感触,无不由衷  相似文献   

14.
“同志,请你打开你那红色的笔记本,记上我们这偏僻遥远的老苏区的新消息,记上我们土家族人民的心情,捎封信儿给北京,告诉党中央和毛主席,说我们这雁不下蛋、飞鸟不落的山村,凤凰安家了;说我们土家族人和全国各族兄弟一样,在建设社会主义。”彭正民这位土家族的老大伯,说到这里,拉了拉头上那顶已经变成黄红色的青呢帽,咳嗽了一下,又叮嘱说:“还要写上我这个老长工担任了贫下中农协会主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  相似文献   

15.
重进苗山     
每逢走进苗山,我总是喜欢在老房东二婶家落脚。今天,我又来到苗山,自然,我是向着二婶家走去。一年多的日子不见,二婶越发福了。看她那满面红光,就知道她日子过得有甜头。二婶见我,突然一怔,然后十分兴奋地说:“云仔呀!是你回来啦!一年多来可望你得很哩!”说着连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帮我取下背上的被包,招呼我休息、喝茶,还连忙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茹粥塞到我手里,对我说:“走这样远的山路,一定饿坏了,快吃一碗填填肚。”我一边喝着粥,一边回答她问我的问题,真像慈母关怀远归的儿子一样。忽然她停了停又笑着对我说:“云仔呀!这回可折磨你啦。令夜恐怕又要在这里搭个临时铺罗!”说着她用手指了指我第一次睡地铺的地方。我调皮地回答说:“那里都行,只要是在二婶家,挂钩也得。”但我转念一想:“我的老  相似文献   

16.
抓喜秀龙草原变了,变得更美丽了。坐过兰新鉄路火車的人,都知道烏鞘岭下有个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就是这个县里的一塊丰美的草滩,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勤劳勇敢的藏族牧民。不久前,社会主义的巨流冲激了抓喜秀龙草原,把那些封建特权的渣滓一股脑兒扫净了,草原展現了她純潔而朴实的面貌。藏族牧民們欢欢喜喜地加入了人民公社。如果你懂得这种剧烈的变革,曾經在藏族人民的心灵里激起了什么样的反响,那么你今天来到这里,看到紅旗飄揚,听到歌声蕩漾,看到牛羊滿山崗,听到人們談笑舒暢,你就会更觉到它的不平凡了。  相似文献   

17.
每当听到人们介绍我:“这就是经常在自治区重要会议上搞翻译的那个人”,心里总是喜滋滋的。是啊,有什么比这样对我个人的评价更金贵的呢?我把它看作是对我的最高奖赏,表明20多年的辛勤努力并未付诸东流,我深知,语言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只有克服语言障碍,才能使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达到情感上的融通,实现最牢固的团结。然而,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要通晓一门语言是多么艰难!在你走入语言的自由王国之前,它的严酷会令你汗颜,击破你的虚荣心,简直压得你无地自容。这里需要信心、毅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山庄故事     
我仔细地进行过打量:这里没有天安门城楼那样雄伟;这里也不象颐和园那样气派;但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许多事情…… “避暑山庄”。我站在这四个笔触干净质朴的大字门下,仿佛看见了那遥远、遥远的大清王朝。 “热河行宫”是避暑山庄的初名。园子建到第8年,康熙皇帝御书“避暑山庄”四字的匾额,加之“热河”当时又改叫“承德”,就这样后来改名承德避暑山庄。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本溪市,一提起老劳模、城市排水管修所排水班朝鲜族女班长——李玉南,不少人都翘起大拇指……排水班的工人们更是折服,她说话谁都听,她指挥谁都灵,谁有话也都乐意和她讲。这不,又唠起本班女工赵铭耶档子糟心事:“小赵离婚后,在转山沟买了间房,一刮风,那盖子乱呼哒……”“可怜啊,一个女人,领两个丫头,日子可咋过?”李玉南听了,赶忙跑十几里去赵家。趴趴拉拉一间小房,灰黑色的破油纸上,压的石头瓦块。一进门,差点把她吓坏。屋当中,椅子上摞个凳,凳子上立根扁担,顶着一根压成弓形的木杆。胆小的人,谁敢进那屋?李玉南心里一阵酸楚。“李姐,你咋来啦?”  相似文献   

20.
凡是到过张家界的人无不为她那神奇的自然山水所倾倒。但人们在赞叹之余又为见不到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而遗憾。近几年来,张家界市的几家国营企业都曾为此而绞尽脑汁,皆因难度太大却步。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已经被一个叫杨刚年的个体私营企业主实现了,他的“土家风情园”填补了张家界风景区的一块“空白”。走进土家风情园,映入眼帘的是浓郁的武陵土家族生活画面。这里既有祭祀梁柱,也有石雕牌坊;既有土家民居吊脚楼,又有山民曾长期赖以生存的榨油坊、水碾。在这里,游客可以倾听到土家姑娘著名的“哭嫁歌”,可以感受到山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