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坊     
《中国民族》2013,(8):80-80
《红土黑衣》广西壮族作家冯艺的《红土黑衣》是来自边缘的人文地理笔记。它与我们以往读过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不同,其间没有宏大的话语,也没有太多关于王朝更迭、权力争斗以及知识分子的忠诚、气节、人格与反抗等等的叙述描写。冯艺以一个壮族人的眼光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贼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壮族民间的一部叙事抒情长歌。它叙述了土司时代一位壮族男子被迫出征的战争经历和爱情故事,记述了土司制度下壮族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平乱战争、风俗文化等,反映了壮族传统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贼歌》采用壮族情歌套路式的表现形式,将记叙和抒情结合为一体,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风格独特,堪称壮族民歌的典范。《嘹歌》是流传于广西右江地区的壮族民歌总集。本世纪七十年代,黄勇刹先生将《嘹歌》中长歌之一《贼歌》整理为民间文学《唱离乱》在《广西文学》上发表,引起了民间文学界的…  相似文献   

3.
歌墟源流──壮族歌圩与其他民族歌场之比较(一)潘春见关于壮歌圩的源流问题,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梁庭望的《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昭民的《广西壮族歌圩》、农学冠的《壮族歌圩探源》等,都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可以肯定,壮族歌圩在起源上与远古氏族的生产生...  相似文献   

4.
壮族古代文学分为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两种.民间文学在壮族古代文学史上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但是文人文学也不可忽视,它弥补了壮族文化的一个缺陷.从清中叶汪森编《粤西诗载》起,经张鹏展辑《峤西诗抄》、梁章钜刻《三管英灵集》,到刘介撰《广西壮族文人文学史概要》,可以认定为壮族文人作者的,自唐、宋到清,约有一百多人.这些文人经过长时期不懈的努力,在本民族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借助于汉文,推动了壮族古代文化的发展.这些文人作品中,清之前期大多为零篇断章,到后期,以诗歌为主体的文学才逐渐  相似文献   

5.
当我接到1988年第4期《广西民族研究》时,很感兴趣地连续读完了《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以下简称《论断裂现象》)、《论壮族思想意识、心理结构及其中的卑弱成分》,(以下简称《论卑弱成分》)、《对古老壮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以及《汉文化的南传及其对壮族古代文化的影响》(以下简称《影响》)等几篇论文,我被各位作者深厚的民族感情和对壮民族文化所作的科学的反思,特別对  相似文献   

6.
广西壮族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广西壮族人口探讨》(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三期)一文中(以下简称《探讨》),根据调查收集的资料,曾对广西壮族人口发展简史;壮族人口与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以及壮族人口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控制广西壮族人口增长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拟根据近几年来壮族人口发展变动的新资料,对壮族人口发展战略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一、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壮族人口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人口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变动状况的主要指标。人口数量如何,不但决定了一个地区现实的人口状况,而且对  相似文献   

7.
弁言 (一) 《俍歌》、《僮歌》,是壮族历史上第一部公之于世的用壮族方块字书写的民歌集子。感谢清乾隆年间的文学家李调元,感谢不明履历的东楼吴代和四明黄道,辑录、保存并初步注释了《俍歌》和《僮歌》,我们从而有幸领略壮族一部份先民的风采,壮族从而有幸在中华民族的文艺苑里有了第一部自放其彩的“开荒性质的著作”。 (二) 《俍歌》的原辑者吴代、《僮歌》的原  相似文献   

8.
纳·赛音朝克图是当代蒙古族作家中创作年限最长的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三十年代末期,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解放以前,他曾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计有诗集《心侣》(1938—1941)和《前进的杵臼声》(1942—1945)、日记体的散文集《沙漠的故乡》和书信体的政论集《蒙古兴盛之歌》等。然而,作为一个革命的诗人,他真正的创作生涯却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十多年来,他积极为人民写作,先后出  相似文献   

9.
《壮族麽文化》是迄今第一本研究壮族宗教的专著,它使我欣佩作者的勇气和毅力。由于种种原因,在壮族中要写一本宗教专著,谈何容易?没有吃螃蟹的勇气是做不成的。在写这本专著的时候,首先遇到的大前提是壮族有没有宗教?黄桂秋多年担任《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副主编,负责翻译整理和后期统筹工作,翻开《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的整理翻译班子名单就知道,他是其中翻译原文的核心骨干,多年的实践使他对壮族有没有宗教做了肯定的回答。这一回答对冲破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禁区,使人们在思考壮族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时尊重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幽骚》是壮族民问叙事长诗,是云南文山壮族的优秀文学遗产。它主题鲜明,表现方法独特,具有浓郁的壮族风味,堪称壮族文学史上一颗明珠。本文从风情画面、审美情趣、民族性格等方面揭示《幽骚》的壮味及其特质,实事求是,多有见地。  相似文献   

11.
壮族史诗《布洛陀》是壮族文化的瑰宝。把它译成英语,让更多的国外学者认识和了解壮族及其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壮族及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本文拟从版本的选择、翻译的体制、翻译目的等方面对《布洛陀经诗》英译版本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一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特色鲜明的壮族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嘹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甚至更早 ,其成熟规范期是在明代。史诗《贼歌》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壮族文人群体汉文化水准的提高 ,古壮字在壮族社区内的流行 ,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追求和谐宁静 向往安定和平──《布洛陀》价值观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和谐宁静向往安定和平──《布洛陀》价值观之三熊远明《布洛陀》是著名的壮族创世神话,它以诗歌、散文故事等多种体裁广泛流传于壮族地区。《布洛陀》是一个古老的神话,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壮族的原始宗教、哲学思想、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氏族社会生活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提的 2 0世纪的壮族文学仅指壮族作家运用汉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从 2 0世纪初起 ,壮族作家就投身于中国社会大变革运动 ,拓宽了民族审美视野 ,广泛接触、研习、借鉴和吸收了先进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创作经验 ,用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使壮族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海内外各界翘首以待的《壮族百科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500多位壮学研究专家、学者两年多的悉力协力和精心编纂,终于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值得一千五百多万壮族人民庆贺的一件喜事,她终于有了一部全面反映本民族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建设成就的专门《辞典》。这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壮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作为一个壮族的儿子,我为《辞典》的出版感到由衷的喜悦,并且为编篡《辞典》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专家、学者表示深深  相似文献   

16.
这是壮族诗人黄勇刹同志的一首山歌。这首歌,唱出了作者的情怀,也表达了走上社会主义金光大道的壮族人民的共同心声。黄勇刹同志笔  相似文献   

17.
最近,鲍尔吉·原野的新书《羊的样子》刚一问世,台湾诗人席慕容就打电话对记者说:“原野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著名文学评论家楼肇明发表文章指出:“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一些散文,即使是放在整个20世纪散文金字塔也无愧色。”  相似文献   

18.
我代表《壮学丛书》编委会 ,感谢大家出席《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首发式。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并保持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而且也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同化的政策 ,不承认壮族是一个民族 ,因而壮族研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到了 1 9世纪末叶 ,西方国家的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研究壮…  相似文献   

19.
《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涉及到的民族美学问题研究及意义黄毅邵志忠的《壮族文化重组与再生》是一部多角度、多学科的壮学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民间文艺学著作,因为它研究了壮族的歌谣、神话、传说、故事;同时它又是一部民俗学著作,因为它研究了壮族的民俗;而且它还是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每年“三月三”对歌会,几乎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刘三姐的形象早已为大家熟识。然而,壮族民歌里所蕴藏的思想却不易为人所知。今天要说的是我们壮族《传扬歌》里唱出的壮族劳动农民的基本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在壮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传扬歌》长期以来广泛传唱,几乎家喻户晓,已成了壮族人的伦理教科书。这首歌由有文化的歌手逐步记录,整理、编汇而成,成书于明末清初,计20章180首,2196行。是我们壮族中杰出的民间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