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4年3月6日至31日,人民空军某航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陆军航空队少校分队长李大维,随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组织的慰问团,对云南、贵州两省的各族群众和青年朋友进行了慰问.回到北京后,记者访问了他.记者:你参加了由团中央和全国青联组织的慰问团,一定感到很有意义吧?李大维:我是全国青联常委.能有机会跟少数民族同胞广泛接触,与广大青年朋友见见面,感到十分高兴.而且,云南、贵州两省是我小时候在台湾上地理课时就非常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记者:2013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都得到了提高,有人称之为“贵州现象”。请问赵书记如何看待过去一年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访著名侗族画家杨长槐本刊记者金石乙亥盛夏,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贵州省著名侗族画家杨长槐先生的山水画展,获得很大成功。杨长槐先生现任贵州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兼贵州省美协主席,平日社会活动诸多,但他勤于躬耕,...  相似文献   

4.
“一衣带水情.湘黔心连心”。湖南与贵州山水相连,两省人民的语言、文化,饮食以及少数民族成份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年来两省在经济协作、和谐共建、民俗文化活动等方面密切交流合作,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本刊记者和《当代贵州》记者联合采访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湖南代表团副团长袁建尧。  相似文献   

5.
在著名绘画艺术大师叶浅予的很多名画中,相当部分是以贵州苗族生活和风情为题材的,如《贵州马帮图》、《苗家织女图》、《苗岭之春》等。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叶浅予既以漫画蜚声画坛,又是一个丘壑满怀的山水画家。他的舞蹈人物画,更是深受人们喜爱。他曾说:“我从漫画转向国画,宿愿已久。抗日战争推动了我,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此番话,道出了叶浅予的国画,尤其是舞蹈人物国画与贵州苗族人民的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漫画、山水、人物齐备的绘画艺术大师,1940年的“苗区之行是个机会”,是一个关系到他艺术道路的颇为关键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大凡记者进行人物专访,其对象以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居多,而采访同行,却不多见。这次为配合本刊创刊35周年的系列报道,我千里迢迢赶到贵阳,采访了《贵州民族报》总编辑余正生。余总编原在贵州日报社工作,1986年11月调到《贵州民族报》担任现职。同时兼任《民族团结》特约通讯员。余总编是苗族,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对民族新闻事业十分关心,在民族新闻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由他主编出版的两本民族新闻丛书,共计55万字的《山之歌》、《万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如何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记者于日前专门采访了湖南农业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曾德华。作为一名资深的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谈起农业综合开发在支持促进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的工作,如数家珍。曾德华同志告诉记者,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建设,是从1995年开始正式立项实施的,是针对当时农业增产不增收的严峻形势而推出的重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结硕果———访人大代表、宁夏银南地区行署专员马昌裔文/本刊记者王红文1970年,有个四川小伙子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了。因为是回族,就分配到了宁夏某厂工作。他当过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厂长,当过经委主任、副市长、市长。他是高级工程师,曾获机械工业...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中旬,正值恩施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鄂发[2006]3号文件和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之时,本刊记者在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的新农村建设现场——实施百镇千村工程的金星坡组,见到了正在那里推进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委书记吴希宁,借此机会,记者就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经为珠海特区的发展建设大兴改革之风、奋力拼搏 ,被粤港澳传媒称作“梁大胆”的前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 ,199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后 ,到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进行了考察。然而 ,久居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区的梁广大 ,绝没有想到西南还有这么贫困的地方 :贵州山乡已是断墙残壁、透风漏雨的小学、因路远而住校的学生一星期仅三斤玉米、一把盐而且已经变馊的口粮……看到这些 ,我们这位平时极少落泪的“梁大胆”也落泪了。“两会”期间 ,当梁广大谈到这里时 ,当着记者的面 ,他又落泪了。俗话说 :男儿有泪不…  相似文献   

11.
说他怪并不怪,他有家庭有事业,见过他的人都会感到,他是一位质朴热情的人,说他不怪,他却创造了一个新奇的艺术世界。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来自“夜郎国”人的艺术世界吧。众说贵州出怪才,这并不奇怪。人们总把贵州说成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过去封闭落后的贵州,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对百姓来说,落后贫穷自然是不幸的,然而保留下来的民间传统艺术,对艺术家们来说却是个万幸。今年44岁的刘雍就出生在这块贫脊而又万幸的土地上。刘雍的父亲是布依族上层人士,著名的诗人。母亲是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因此,家庭的文化薰陶从小便诱导了刘雍的人生第一步。5岁时,父亲并非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有74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0.8%。而少数民族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山区。因此,如何从贵州山区的实际出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这不仅是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且也是关系到贵州全省能否在经济上实现翻两番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下面我想结合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群众说:“农业要翻番,  相似文献   

13.
梁黎 《中国民族》2008,(8):42-43
20年前,由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在贵州毕节地区建立起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顶着一个巨大的问号,贵州毕节地区创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年后,这个问号变成了一个惊叹号─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增长了10倍以上。毕节由原来整个贵州最贫穷、最落后、发展最慢的一个地区,提升到整个贵州的第三位。  相似文献   

14.
10月15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赴京参加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主任吴国才。记者赶到他下榻的“宁京苑”时,他刚下火车不久,不顾旅途劳顿和身患感冒身体不适,就开始了工作。(一)吴国才1943年10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一个回族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夜郎人的世界——刘雍美术作品展》,今年元月中旬在京展出。100余件木雕、挂毯、漫画、陶器和陶塑给寒冷的北京带来了一股春意。刘雍,一个经历坎坷的自学成才者,艰难的生活道路磨砺了他追求艺术的执著性格。他吸吮着贵州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又博采众长,融于现代艺术创作中,形成了既有传统古朴又具强烈现代意识的独特艺术风格。近年来,他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在贵州安龙县的墟场上,曾发生过一个苗族老人带着一只老虎赶墟的事。这个老人就是住在广西隆林县金钟山下的罗国青,他现在已经一百零八岁了。罗国青一家是一个长寿之家。他的祖父活到一百四十岁,伯父活到一百三十岁,他父亲也活了一百二十岁。罗国青虽然年达稀有的高龄,但身体还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一天还能走四五十里山路。由于他年老,前年生产队就不叫他参加生产了,可他闲不住,自己仍然上山开荒种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期间,我们访问了十二大代表、来自贵州的侗族采煤工人王贵富同志。我们请他谈一下自己的事迹,他只是笑一笑:“有啥好谈的?我只是做了一点一个工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不是早已经从各方面了解他的情况,真会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他身材不高,不是那种威风凛凛的大壮汉;他容貌一般,不是相貌堂堂、仪表非凡;他言谈朴实,讲的不是那种“闪光的豪言壮语”。他如果和几百个甚至几十个人站在一起,人们不会首先发现他,他的外貌和言谈绝无什么出众之处。  相似文献   

18.
特色农业点亮西部农村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启而难动,在西部农村尤为突出。而记者最近在宁夏、甘肃和贵州等西部省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依托优势资源开发特色农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和增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还吸引投资提升了产业经营档次,从而形成了生产需求两旺的良性循环。特色丰盈钱袋子分析农村市场整体疲软的原因,归根结蒂还是农民的收入增长过缓。当前,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十分低下,如何促进农民快速稳定地增收,越来越多的西部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破解这道难题,就得开发特色农业培育支柱产业。甘肃省陇西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年…  相似文献   

19.
在拉萨,徐海波看到从北京来的记者,感到十分亲切,也勾起了他对北京的家和亲人的思念。对记者,他并不避讳说起雪域高原的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内地人来这里工作生活,多说话、多走路常常会觉得气喘、心跳加速。在高原工作,身体付出远远大于内地。"即便如此,徐海波还是非常珍惜到拉萨援藏的这段时光。他希望在这3年中,能为拉萨做些实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仅一年多,徐海波就用他的"三板斧",为拉萨交通辟出了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许鑫 《中国民族》2010,(4):18-18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一直比较低调,以至于在本次人代会期间很多记者约请他专访都以未果收场。然而,他在忙碌的会议期间,却主动去看望了参加此次两会报道的内蒙古媒体记者。本刊记者在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时走近巴特尔,听他畅谈了内蒙古近年来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