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交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群山之间有一处浩渺宽阔的水域,那就是沪沽湖。在沪沽湖边生活的摩梭人,因为至今仍然遗留着走婚的习俗而引起众多学者游人探求的兴趣。走婚就是阿夏婚姻。阿夏即情侣,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婚姻结构形式。阿夏婚合、离散都很自由,青年男女在劳动、歌舞中荫生爱恋,产生感情,即可结为阿夏,开始走婚。走婚的男子随身携带喂狗的食物(防狗咬)、水(将水倒进户枢,以免发出响声)和小刀(拔门栓用)等到深夜翻墙进人姑娘的卧室,与之畅叙爱恋,共度良宵。第二天清早,男子又踏着晨露悄然离去。日复…  相似文献   

2.
那里的山叫女山,那里的湖叫母湖,那里的人叫摩捘人,那是最后一片母系的家园,那里至今盛行男不娶亲、女不嫁人的走婚生活,被世人称为最后的东方女儿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四川和云南两省的交界处,有一个高原湖泊,名叫泸沽湖。泸沽湖四面环山、山上的原始森林里一年四季开着各种野花。泸沽湖的周围,生活着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女儿国”的摩梭人。 摩梭人现存人口四万左右。摩梭人的文化艺术、风俗礼仪及民族服饰等都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具有独特的风格。而摩梭人最为世人知晓的特征,就是母系家庭和“阿夏”婚姻习俗。“阿夏”是摩梭语,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宁蒗县境内的摩梭人,不仅至今仍保留着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而且其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常年食用的猪膘肉。  相似文献   

5.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8,9(1):19-24, 102-106
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雅江两县境内的扎巴人(Zhaba People)与川滇交界处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Mosuo People)一样,至今被称作“走婚部落”。扎巴人族源也与古代羌人有关,其分布区域、地理环境与摩梭人亦相似,这是至今仍存在“走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据进一步查阅文献及调查,扎巴人、摩梭人“走婚”能世代延续还有一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因,即长期坚守虽不成文但约定俗成的为“走婚”明确范围、界限的规矩,其中最关键的是严禁血缘婚。在扎巴人、摩梭人传统文化保护中,这些传统规矩要注意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留心过清灭后杭州城中八旗子弟的生活,发现他们在政府统计的“籍贯”一栏中填的都是“长白山”……不老不灭的长白山是满文化的中流砥柱,是旗人叶落归根的地方,是他们的圣地。如果说西藏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无与伦比的缥缈的梦,那么,长白山何尝不是?且它的云层不会很低,空气不会很薄,它是亲近的,近的让你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7.
《民族论坛》2005,(3):39-40
鲁迅先生曾留心过清灭亡后杭州城中八旗子弟的生活,发现他们在政府统计的“籍贯”一栏中填的都是“长白山”……不老不灭的长白山是满文化的中流砥柱,是旗人叶落归根的地方,是他们的圣地。如果说西藏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一个无与伦比的缥缈的梦,那么,长白山何尝不是?且它的云层不会很低,空气不会很薄,它是亲近的,近得让你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8.
近年,纳西族传统文化与丽江一起,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随之,一个现象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格外关注——越来越多的外族人称自己是纳西族。这些人当中有汉族,也有其它少数民族;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虽然不同民族、不同国藉,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在为弘扬光大纳西族传统文化倾注着大量的心血。著名作家周而复之女张旭曾经在拍摄关于纳西文化的电视片时,对这种文化爱到不可自拔的地步。自己创办实体暂且不议,还说服丈夫一同加人,并使母亲充当自己的“大秘”。张旭甚至还以纳西族女神塔依拉姆的名字为自己起名,自称是〕京的纳西…  相似文献   

9.
自的看惯了母亲喝茶。她总说那是她惟一的嗜好,接过我们买来的茶时,她常自责地笑道:怎么我就改不了呢?非要喝这一口! 那时太穷,买不起“茶”,她只喝“茶叶末一。四毛钱一两的花茶末,被我记得清清楚楚。后来有钱了,“茶”却消失,哪怕百元二百元一两的花茶,色浊味谈,沏来一试,满腹生疑。干脆再买来塑料袋装的便宜货,与昂贵的高级花茶各沏一杯,母亲和我喝过后;都觉不出任何高下之别。苦笑以后,母亲饮茶再也不问质地价格;我呢,对花茶全无信任,一天天改向喝绿茶或者──姑且说“粗茶”。 提笔前意识到:以中国之辽阔,人民之…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指出:“炎黄子孙”的提法应主要指汉族,而不能涵盖所有少数民族;应以“中华民族”代替“炎黄子孙”。然而,也有学者指出:这里的“子孙”并非指血缘意义的“子子孙孙”,而是文化意义上的“徒子徒孙”之意;炎黄二帝是人文始祖而非血缘始祖;他们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偶像,一种文明形式的代表,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符号……近期在宝鸡召开的汉民族研究会年会,触及上述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1.
他激动得引颐高歌,跳起快采的踢踏舞。哪,山村台勺人们,快和我一起歌舞,雪山中突然出现的湖永一定是神仙的赐福!背后响起豪放的笑声,年青人个个眉飞色舞:这不是神仙的踢予.是咱们互助钮修的水康!、、,洲丫‘户、,‘z 备飞\ 入、"/ 了、/分护·”我们站起来的西藏人民,走向共产党指引的道路,幸福的生活自己剧造,来来的命运自己作生,牧.禹人走过山村小路路旁出现个兰色的湖能在高山修井大湖,能把荒地变)戈粮库.只要我们跟着觉走遍地石子夜箭香成玲洪.月卜、.护叫,沪喇.r川.『叫.沪叫.曰、.卜户叫吕甘“.卜气门.曰、.卜,.目润,沪闷,沪明.沪闷,…  相似文献   

12.
弱女铁肩,挑起家庭一座山 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耶个风雪交加的寒冬之夜。在白河东岸的新野县五星乡台庄村的两竟破瓦房里,一位饱受病魔之苦的中年妇女,正一步步走向她人生的终点。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她半睁着浑浊的泪眼,伸出骨瘦如柴的双手,抚摸着女儿满是泪水的面颊,断断续续地说:“雪荣,叫个弟……弟,全靠你……你了……”一位善良的母亲,带着她无限的牵挂,留下她最后的嘱托,永远地去了。在她的身后,撇下了哭成一片的五个儿女:20岁的大女儿台雪荣,10岁的大儿子台雪城、刚上小学的二儿  相似文献   

13.
交个朋友是少数民族文/张薇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吸引了不少的少数民族同胞到这些地方经商。他们有的举家在此“安营扎寨”,大有赚不到钱不回家乡之气概。更多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秋来春去,不断猎取新的目标。这无疑给东部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赵沛曦  张波  杨丽芬  张涌 《民族学刊》2014,5(5):1-10,93-95
年者家是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达坡村一个普通的纳西族摩梭人家庭。2011年,年者家的儿孙们都回家过年。过年前,当家人年者·松娜独玛操持的储柴、腌制猪膘肉、备苏里玛酒、磨面、粘“花花糖”、推豆花及洒扫、沐浴和装饰室家等活动便一一展开。大年三十,全家老少都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和祭祀的用品、贴春联等。在郑重地祭祀先祖和神灵之后,丰盛的年夜饭伴随着家人的欢歌笑语持续至深夜。大年初一,年者家的年轻人都早早起来,他们放过鞭炮,依次到经堂,向菩萨、祖宗磕头、拜祭,尔后又在祖母屋火塘边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一家人再到村后的山头“塔瓦(天香塔)”烧香许愿。过年期间,年者家人白天串门拜年,晚间聚在一起参加为某家孩子成人礼而组织的“甲蹉”晚会,度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新年。整个春节,我们看到了摩梭人与其他民族频繁而复杂多样的文化互动和认同,过年“回家”、“团圆”仍是摩梭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从备置年货,祭神祭祖,到张灯结彩,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谈笑风生,载歌载舞,整个过程就像神圣的仪式,是摩梭人所固守的一种文化精神、心灵皈依。然而,许多摩梭人优良的文化传统,诸如对歌、猜谜、荡秋千、踢毽子等健康的传统娱乐文化正在消失,故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宁蒗县境内的摩梭人,不仅至今仍保留着令世人难以置信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而且其饮食文化也与众不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他们常年食用的猪膘肉。  相似文献   

16.
北方有个“鹰屯”“鹰屯”有个赵氏家族 这个地方,叫鹰屯,在中国的东北。只要你来到东北,只要你来到长白山区,只要你细心地向东北人打听那个叫“鹰屯”的地方,人们就会指点给你这个小村屯。  相似文献   

17.
“阿夏”是摩梭人有情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的互称;阿夏关系的形式是有性关系的男女不娶不嫁,不组织家庭,较少承担夫妻义务和责任,不共同生活,无经济上的关系,仅仅保持着建立在情爱基础上的“走婚”。摩梭人也比较重视对方的家庭、人品、才干、外貌等。一般来说,阿夏关系的建立,往往取决于女方的情感。男子平日在自己家劳动、生活,夜晚才去自己阿夏的花楼中过夜,第二  相似文献   

18.
当蔡华发表一篇关于中国云南纳西族(摩梭人Moso)文化的富有煽动性的论文时,他声称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在这里"Moso"用于取代通常的汉语拼音"Mosuo",因为摩梭人并不把自己认同为汉人).蔡华驳斥了人类学关于家庭与婚姻具有普遍性的传统观点,争论说摩梭人的性行为和家庭构成与已定义的婚姻和家庭特征不相吻合.他因而得出结论说:"社会人类学在人类认知历史上第一次遇到了这样一个社会--没有父亲和丈夫的社会."(第476页)  相似文献   

19.
沪沽湖声名远播,还是近几年的事。当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神奇美丽的地方时,我已经成家了,如若不然,我或许会只身前往泸沽湖,到那里安家,到那里去寻找自己情感的皇天后土。 第一次认识泸沽湖,是在昆明。那时,我在一家公司里打工。公司的员工里,就有一位摩梭姑娘,来自泸沽湖畔的嘎拉村。在“五四”青年节联欢晚会上,她用汉语为大家演唱了一支摩梭人的《迎宾歌》,清脆嘹亮的歌声,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把我们的思绪全部带向了她梦中的故乡: 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是朋友,就是朋友,玛达咪!上火铺给你留着座位呀。谢纳米给你留着小舟。你看那多情的格姆女神,也向你伸出了热情的手。玛达咪……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了就不要走,不要走,玛达咪!温暖你的心有苏里玛酒,甲搓体跳到月照当头。这里是深情的一方热土,  相似文献   

20.
蝴蝶姑娘     
前,在一个深山密林里,住着三兄弟,都是打猎的。三兄弟一个叫“里来”,一个叫“打来”,一个叫“羊来”,乡亲们统称他们做“阿里打羊”。那里还有一个叫“哈帕”的财主。有一天,哈帕对阿里打羊说:“你们住的地方是我的土地,你们打猎的山是我的山,你们三人,每天要给我交十只山羊来,少一只也不行。”“山上的野物又不是你喂的!”“这么多山羊我们哪里交得起!”凶残的哈帕不由分说,一声吼叫:“给我上夹杠紧紧地压他们!”阿里打羊三人被夹在两根木杠中,只听得几声惨叫,腰椎断了,肋骨折了,接着又听得惨叫几声,三个人都昏死了过去。阿里打羊三人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