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时间是叙述者或作者用以表达情感和主题的有力方式.张爱玲在小说中表现了较强的时间意识。通过对其文本呈现出来的叙述时间奥秘的解读.以小说的叙事时间为切入点,努力挖掘小说文本中叙述时间运行模式及其意义.分析时间和虚无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解读张爱玲的小说别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艺术不仅承继了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语言,而且形成了如延续、并置、穿越、解构等独特的话语方式。叙事文本中的线性时间被解构、延缓、并置,故事不再按作者的叙述时间延续,而成为隐藏于屏幕之后的需要由读者探索的空间链接形态,不存在确定的起点与终点,没有方向,过程大于结局,时间永远分岔。由于用户的介入,故事时间、叙述时间与阅读时间三者统一于一个"现在",阅读与叙述同时进行,角色、作者与读者在叙事文本中并行。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电视叙事时间的艺术性问题,认为时间畸变是电视叙事艺术表现的基本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电视叙事的中心环节。情节是在逻辑的基础上结构起来的首尾统一的故事,情节是故事的有序序列。由于预叙这一叙述手段的丰富,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在电视叙事中聚合。  相似文献   

6.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研究圣经叙事者处理时间顺序的艺术,涉及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概念、圣经叙事的“顺时”性质、圣经叙事中的“错时”现象、“错时”的叙述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历来以其独特的叙事方法著称.本文从小说的叙述框架和时间安排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两位叙述者和两种叙述顺序对构建双重叙事框架,推动叙述进程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说明这种框架式叙事结构如何构成小说主题的二元对立,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具有独特的叙述艺术。小说叙事的时间结构,叙事的情境设置和叙事意蕴,组成了整个作品叙事艺术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首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通过对余华、格非、苏童创作的分析,力求阐释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特点: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临界叙述;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叙事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性,让读者乐于接受。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新闻只能叙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文学却以虚构为主;文学中的叙述者可以与作者差别很大,形成不可靠叙述,新闻中的叙述者则追求叙述的可靠性;在新闻叙述中,时间的处理方式比文学少,这跟新闻的时效性有关;在叙述聚焦上,新闻虽然也用多种方式,但是以零聚焦为多。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按写作和出版的时间顺序看,其小说叙述方式和叙述视角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叙事体态也相应有着较明显的变化,逐渐由全知型过渡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类型,较明显地表现出叙述客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的最大特点是围绕叙述时间展开:“情节”对于“本事”顺序改变形成的圆形封闭性框架式叙事结构,不但使结构紧凑,而且使其结构变化错落有致;现在与过去交替的叙述时间以不同的叙述速度呈现,由此形成了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聚焦于时间的叙述视角,使叙述人、被叙述者、接受者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历史在场感和沧桑感。在时间维度上的巧妙安排,使《历史人》的结构主义叙事艺术在叙述结构、叙述节奏、叙述视角方面极具特色,显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从叙事学的视角考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的朝鲜族小说可以发现,以20世纪70年代末为界,朝鲜族小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叙事特征,因此可以认定为是叙事方式的分界线,并以此分为前期和后期。叙事时间上前期为“顺叙”的“故事时序”,后期为“顺叙”和“倒叙”并用;叙事视点上前期较单一,后期较多样化;叙事文体上前期叙述与对话明确区分开,后期“描写”超过了“叙述”,叙述和对话的区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小说《吉姆爷》叙事手法新颖,最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面:叙事干预的强烈的感情倾向,叙述和评论、抒情等非叙事因素交错;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相当不吻合,大量的回忆使得回忆中的内容与回忆时候的内容、回忆中不同时间段的内容混杂;殖民叙事,体现在对白人地位的理想化和救世主形象的刻画和对有色人种的野蛮落后等负面形象的过度强化。  相似文献   

15.
《一日长于百年》叙述了卡萨-奥捷卡小镇上村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对村民历史和生活的叙述中折射出宏大的宇宙关怀和人文哲思,这种效果主要得益于作者对叙事时间的精确掌握。艾特玛托夫交替使用倒叙和预叙建构出了自己独特的时间倒错艺术,在倒叙上,作者继承借鉴西方叙事传统,在人物回忆中逐渐叙述出小镇的历史过往以填补故事时间的空白;在预叙上,作者借助读者的阅读审美感受构成完整的叙事模式,表现出对西方叙事传统的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是小说叙述的重要因素,二者之间的对比形成叙述速度的变化,<聊斋志异>通过对叙述速度的控制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构造了奇异的叙事时空,表现出对夜晚时间的偏爱;幻化时间和人世时间的对比也是古典小说中常用的技巧,在<聊斋志异>中二者的变化更是丰富多彩,时或一致时或迥异,突破了古人的常规思维模式,表现了丰富的时间意识观念.特定的时间选择和丰富的时间变化显示出浓郁的人文化气息,与小说的主体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叙事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 ,从时间和视角两个方面对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进行了文本分析 ,指出余华在叙述时间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制 ,使文本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从而呈现出一种有旋律的推进态势。在视角运用方面 ,采用“零度风格”的写作方式 ,使故事的逼真性、自然性、生动性得到了加强 ,描写也显得更加客观冷静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是在一种倒叙的叙事时间模式下来进行叙述的,本文试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解析,以阐释其独特的叙事时间魅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小说家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以其对整个人类经验的艺术性表述享誉世界文坛,小说的艺术性为作家对人类经验的成功表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试图运用经典叙述学家热耐特的理论,从叙述层次、叙事时间、叙事聚焦三个方面对《占有》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在揭示其叙事特色的同时,论证这些叙事策略如何为表现作家的历史观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白话语言/生命场域/时间”三位一体,在现代主体的反思观照中形成意涵丰富的纲领句式,并作为叙事逻辑框架统率整个叙述,构成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特质。现代白话常常融入欧化的、能包容复杂意涵的句式;在时间的断裂中,中国现代叙事主体入新出旧;叙述对象兼处现代时间断裂中的不同生命场域———理想与经典的现代白话叙事正是对这三者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