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教观念,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观念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产物。不过,宗教对于人们的周围世界及社会生活作了错误的虚幻的见解。有人提出,宗教既然如此,力什么直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并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一些科学家也沉缅于宗教观念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为什么还要继续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人说这是“给现代人安上猴子尾巴,因而出现宗教热”)如何认识上述问题,什么是共产党人对宗教问题的态度,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 这里,首先说明的是,有神论观念和宗教信仰的消失,是指这种观念、信仰在人类最终的消失,而不是讲宗教的消失,也不是指某个人宗教观念与信仰的消失。二者有其共同的方面,也有其不同的方面:有神论观 相似文献
2.
生态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热点,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是现时代人类的一项宏伟事业.世界的构建有赖于观念的改变.综观宗教伦理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曾存有的一种重要影响,因而从宗教伦理的视角对生态问题进行诠释将更有利于作为行动司南的--人类观念的厘正.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基督教的劳动伦理是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3.
4.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晚年写成的《鲁滨逊飘流记》于一七一九年四月出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小说。虽然此书结构较简单松散,艺术上不够完美,但它能以离奇而似真实的情节、细致而又动人的描写紧扣读者的心弦,吸引着他们一步步地领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遭遇和惊人创举。因而,自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了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世界名著之一。这部小说的主人翁鲁滨逊,也俨然成了妇孺皆知的英雄人物。惟其如此,英国评论界历来对此书比较重视,时有评论它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5.
6.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源于母权制氏族社会。从民族学的资料来看,凡经过原始狩猎、捕鱼经济的原始人类都具有类似萨满教的这种意识形态。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的居民及美洲的印第安人当中,至今还有类似萨满教的信仰。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汉藏语系,南亚语系的一些民族以及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中,萨满教的残余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只有文学艺术才是最早的对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黑格尔语 )的角度 ,深入地分析了明清小说中的宗教观念 ,着重探讨了儒、道、释三教由分立到对抗 ,至明清合流而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主流后 ,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 ,并指出 ,明清小说 ,尤其是长篇小说中反映出来的诸多思想矛盾 ,本质上是作家理想中传统的儒、道、释宗教观念与当时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在作品中的折射和投影 相似文献
8.
9.
大学语文课自开设一直在摸索中前进,有过尝试和改革,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困境。确立"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从知识、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入手,体现大学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三大宗教时间观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三大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异同点。本文认为 ,宗教时间观念和历法体系的差异对人类的交往和文化的交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只有克服时间观念的冲突才能最终实现各民族、各文明共存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宗教作为人类最初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人们对支配着自己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头脑中作了幻想的反映,在原始社会中这种反映表现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诸多对纯自然力的异己力量方面.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别是在阶级对抗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于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进行神权统治,广大人民群众又不得不幻想通过宗教来设法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宗教带上了人为的因素,具有了一定的欺骗成份.历代的宗教家们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竭力汲取世俗的思想道德文化内容,为宗教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又很漫长的国家里,宗教对文化的吸纳尤显突出,儒家的祭礼、佛家在中国境内的诸多宗派、道家尊老子《道德经》为经典等都具明证,所以,宗教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宗教文化反转来又影响着人们 相似文献
13.
列宁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列宁宗教问题理论,对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策略是十分严谨的早在1909年5月,列宁在《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中就谈到这种情况:“轻率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善于或不愿意动脑筋的人,觉得这种经过只是表明马克思主义荒谬地自相矛盾和摇摆不定:一方面主张‘彻底’无神论,另一方面又‘宽容’宗 相似文献
14.
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密切相关,新时期宗教问题处理得好与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与败。我国现行宗教政策,在理论上源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宗教思想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又与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和当代国际、国内环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荣辱思想在先秦时期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思想家们对于荣辱观念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较为充分的阐释。先秦荣辱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涉及荣辱与人性、德性、行为、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荣辱感产生的人性根源,荣辱评价的德性基础与行为依据,荣辱感的建立所需的经济、教育等社会条件,荣与辱的辩证关系,对于荣辱的超越等。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是汉族地区信教群众和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传闽较早,在历代都各有重大发展时期。对海外的联系较广,交往较多。史迹丰富,救度传俗。宗教间的文化宽容度较大,和大量的民间信仰杂处,形成较大的社会信仰体系。特别在沿海地区对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都有不同程度影响。1996年,课题组曾参与全省性宗教调研。根据资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90万,佛教信众196万,道教信众98万,基督教慕道友14万。还有莆田地区的“三一教”及其他未登记教徒和信众未计在内。会估信… 相似文献
17.
转变就业观念 面向基层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63-65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面对拥挤的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树立“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意识。这也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作为追求自由的学问,哲学在本性上是批判的。马克思哲学与过去哲学的差别在于马克思不仅要批判思想自身的内在束缚,而且将这种批判推广到对社会生活的批判,特别是对资本的内在扩张过程及其内在矛盾的批判,因此,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与总体性、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5)
晚清系中国历史的特殊时期,由于传统社会的发展进程为西方蛮横地扭曲,加以欧风美雨的吹打,导致了古老文明深广的变动。这一变动在法观念领域则表现为:从主张法祖转而主张西化,从强调义务本位发展到强调权利本位,从信守礼治、人治变为崇尚民主、法治。探究这意味深长的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近代史的研究,也将有利于今天的法制建设。(一)由法祖而崇西是晚清法观念流变的基本取向。中国文化是祖先崇拜的文化,孔子曾提倡“法先王”。到了后世,因着家族主义的发扬光大,帝王莫不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座右铭。法祖成了天经地义的信条,子孙只能遵守和捍卫祖法,绝不可妄加更改。历代君王若欲妄为,臣僚则以违背祖法谏阻。倡导革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中教学观念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观念转变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教师观念现状、转变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找出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