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普京担任总统的八年时间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机制和法律夯实了政治基础,贸易和投资激发经济活力,互信和合作巩固安全基石,“文化年”注入人文交流新活力,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合作力度加大。中俄关系顺利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互补性造就的实际利益、相似性产生的理解和共识、共同的国际环境催生的利益和责任诉求以及双边关系的历史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俄关系发展基础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关系的基础既是系统的、发展的 ,又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棱角的。其中既凝聚有两国高层领导人的睦邻友好信念及民众和睦交流和共处的愿望 ,也包含着特殊环境条件下合作发展方式的合理选择。尤其重要的是 ,两国关系中已经形成的互信氛围不但将推动双边合作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促进两国关系的全面融洽 ,而且将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奠定更加厚实的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俄特殊的地理位置关系,两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自古以来就成为中国学者投注于国际关系的重要焦点之一。“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中俄关系也要从历史追溯起,笔者试从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时期内总结中国在此间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一些有历史渊源的问题作一些思考。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本来同中国并不接壤。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俄罗斯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后来它不断对外扩张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军事封建殖民帝国,成了中国邻国中最强悍的一股势力。以下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前的中俄关系。 一、… 相似文献
4.
5.
中国与俄罗斯拥有不同的文化,由此造成了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民族特点和国民性,并深深影响着各自的对外决策和行为方式.虽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但两种文化的性质和内涵并未根本改变.中俄关系的历史同时也是两国文化面对、碰撞和交流的历史.自17世纪建立正式国家关系时起,中俄两国的文化碰撞和交流从未停止过,但却给两国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后果,也由此改变了它们各自的历史命运.冷战结束后,两种文化在全新的国际形势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面对和交流,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转折:从普京到梅普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起,“普京”在俄罗斯甚至在世界成为人们嘴边经常出现的词语,俄罗斯从此进入“普京时代”。俄罗斯在普京执政期间,政治经济走上了有序的发展轨道,国家实力显著提高。国际舞台上的俄罗斯正力图重返世界强国的地位。2007年至2008年俄罗斯相继迎来杜马和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重要的权力交接,2008年5月7日,饿罗斯联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俄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宣誓就职,正式成为俄第三位总统。随后,他提名卸任总统普京为政府总理。自此,俄进入了一个以“梅普组合”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梅普组合”是“普京时代”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对普京而言,这是一个“离任不离权”的安全过渡模式。普京虽然从总统变为总理,但他同时还出任议会多数派统一俄罗斯党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其手中实权不逊于现任总统,这种政权结构无疑有利于保持普京方针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俄关系的外交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理论总结.这就是,中俄两国应增进政治互信以巩固中俄睦邻友好的基石,扩大互利合作来增强中俄共同发展的动力,深化中俄战略协作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正视和妥善处理双方之间的分歧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发展中苏、中俄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9.
世纪之交中俄关系的历史进程--对1992年至2004年中俄关系的基本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 ,中苏关系平稳地转变为互利友好的中俄关系 ,在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中 ,中俄两国积极合作 ,维护共同利益 ,逐步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将越来越走向成熟 ,越来越趋于深化 ,越来越获得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范建中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8,(5)
当前,俄罗斯正面临由"稳定增长"到"稳定发展"的重大转折,将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俄罗斯稳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国内对稳定发展的认识统一,社会政治秩序稳定,支持经济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普京计划"得到贯彻执行的可靠性程度比较高.而"梅-普组合"出现后新的决策中心的形成和领导层的职权划分、市场经济和"主权民主"制度的完善、经济多样化和创新经济的实现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营造,则是俄罗斯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俄罗斯稳定发展对中俄关系影响的主导面将是积极的.中俄两国的稳定发展将对双边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中俄关系步入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抛弃了共产主义的俄罗斯和仍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之间的关系非但没有恶化,反而顺利发展,进而使目前的中俄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在中俄两国国内、还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都存在着促使其全面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中俄关系与中国的国际战略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建中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4,(5):50-54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之一 ,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 ,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 ,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俄罗斯在中国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 ,分析了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制约性因素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两国关系至少还有 1 0~ 1 5年的稳定发展期。因此 ,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仍应作为我国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于鲁江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50-52
国家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两国的政治文化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文化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国家利益才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刘振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4):20-21
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统后,在内政外交方面积极采取措施,走自己的改革道路.在内政方面重视科技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整顿经济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突出国内利益,突出外交中的经济色彩,加强俄罗斯核军事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充分体现了务实、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文明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9,(2)
"普京因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普京本人的政治影响,二是普京的治国思想或"普京路线".普京的政治分量、个人威信以及占国家杜马多数席位的"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头衔,都给其本人提供了宽广的政治回旋空间,决定了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政府不可能仅仅履行技术性职能,也决定了"普京因素"在俄罗斯政治中的主导性地位."普京因素"将伴随着梅德韦杰夫的整个执政过程,是梅普组合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是探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在阐述国家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基本规定性的基础上,界定国家实用主义的内涵,然后将国家实用主义的内涵与普京的国家安全实践叠复起来,讨论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普京国家安全思想强调国家的基础地位,突出实用主义的战略意义,展示出了其国家实用主义的特定本质。对普京国家安全思想的国家实用主义特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当今俄罗斯整体国家安全状况的深刻把握,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俄罗斯国家安全走势的准确研判。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底俄罗斯总统普京迎来了其执政生涯的第三个任期,在其上任伊始普京便将"反腐败"列为了其施政方向的重点,并由此拉开了新一轮高调反腐的序幕。在普京2000-2008年的前两个任期中,反腐败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以治标为主的"风暴式"反腐,而普京第三任期执政以来,继承了"梅普组合"时期的反腐新政,使俄罗斯的反腐败逐渐走向"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新阶段。研究普京第三任期以来俄罗斯的反腐败政策的内容、特点和成效,提出未来俄罗斯反腐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反腐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邱芝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9,(1)
经过八年探索而形成的政治理念是普京治国思想的精髓,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俄罗斯的政治现实,也将长期贯穿于俄罗斯的未来发展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普京四大政治理念的具体分析,明确普京政治理念形成的历史逻辑与基本内涵,理解普京政治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揭示普京政治理念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步入了相对稳定的高速增长期。这不仅得益于国际市场高启的石油价格,也得益于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虽然俄罗斯作为转型国家目前还存在加快结构调整,摆脱财政对能源出口的依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扩大国内外投资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总体上看,未来俄罗斯改革进程会稳步推进,改革效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经济仍会维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普京治下俄罗斯国家与媒体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媒体和新闻自由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府执行了威权主义的媒体政策,所有重要的信息渠道和传播工具都被国家掌握,叶利钦时代的媒体寡头和独立媒体建构的新闻空间均受到了严重挤压,这主要表现在政府对独立媒体的整肃、严格管控广电媒体以及施加经济压力等方面.在普京政府的威权作派下,俄罗斯的媒体公共领域受到了国家意志和市场力量的双重干预,媒体逐渐走向双重封建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独立品格和舆论监督功能几近丧失,从而演变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自由新闻界".同时,新闻工作者的境遇每况愈下,近年来不仅伤亡数字很高,针对新闻工作者的拘捕、暴力活动以及诉讼也频频发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批评政府的知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