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的一般过去时态主要用以表示过去时间发生的动作和状态 ,但也可表示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不管它所表示的是哪段时间 ,过去时态的实质是“距离性”时态 ,即时间方面、心理方面和真实性方面的距离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以往的过去时态观及其局限性和易仲良的过去时态理论及其概括性,然后通过例句分析,探讨了主要认知手段-隐喻在有关过去时态的语言事实中的运行机制。隐喻使过去时态在语言之初的起始意义(仅仅代表过去时间)得以扩张。它不仅表示逆时钟方向上的时间距离和真实性距离,还可以表示心理上的距离。过去时态的本质是距离性这一观点符合人的认知过程,真实地反映了英语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有时态的事实和有时态的真理要为有时态的事实辩解,第一步就是把它们替换戒有时态的真理。我们对于事件和事物时态的判断的客观真理性或谬误性是我们实际上必须作出解释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说到或者想到某个事件是现在的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去或将来的,根据该事件实际上出现在什么时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象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象征概念形成过程,时态和情态动词作为语言表达方式的组成部分自然也象征了人与人交际的概念形成过程.概念形成过程的结果通过交际形成实际话语.入场理论中时态和情态动词称为入场元素,话语就是通过入场元素的作用使过程与认知场景相联系,建立起过程与言语事件参与者在心理上的联系,此为认知语法下时态和情态动词的入场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探讨法语的条件式及其用法。法语条件式运用时态的递减产生时间上的差距,映射到空间的距离,进而映射到现实与非现实的距离以表虚拟,映射到心理距离从而表达礼貌、怀疑、不满等情感。对隐喻认知模式在语法结构中起作用的路径和方式的研究又反过来说明,语言的运用是非语言学自足的。  相似文献   

6.
决定论(Determinism)是关于事物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哲学理论,在哲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时态逻辑是研究包含时间因素的命题及推理的哲学逻辑的一个分支。本文从时态逻辑的角度对决定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时态逻辑中,如果真实的时间结构被归约为线性结构,那么所有的事件是决定的;如果真实的时间结构被归约为分支结构,那么并非所有的事件是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日期与时态A、B 系列之间的不同在于:日期是确定的,而时态则是不确定的。我这么讲的意思就是,事件(或事物)的时态随时间而变化,而其日期则不随时间而变化。假设现在是1984年5月,女皇58岁。那就是说,女皇出生于58年以前:即她出生的事件有着过去58年的时态。但是,如果女皇在1984年58岁,她在1974年必定是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法中的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法对英语动词时态的论述涉及背景设置和界限设置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与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有关.时态作为背景设置成分,使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所表示的行为过程的心理联系.说话人根据自己对所表达的行为过程的识解,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把这个过程表示为是有界的或者是无界的.这种心理上的界限设置对时态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语一般时态的视点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语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现联性”和一般过去时的“距离性”意义衍生于这两个时态的基本意义。英语动词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选择受制于语言交际者的语用意图、人际关系和心理时间视点的移位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话语接受心理是以辩证的方式存在的。接受心理往往是以被动的形式主动存在,以虚拟的形式现实地发挥作用,以继时态即时发挥作用,接受心理存在于接受者的大脑及表达者的意识里。  相似文献   

11.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体验哲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中"意义即使用"、"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语言生活形式观"等的形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从中看出他的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萌芽。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形成源于他的身体体验,隐喻和范畴化是其产生的方式,认知的无意识性是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首先探讨了英语动词的时态表示时间有定性和动词情状类型制约有定性的规律,研究了英语句法结构有定性范畴;接着通过剖析汉语有定性结构成分的语义特征,研究了汉语的语义内容的有定性;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以“有定性”范畴为轴心连接句子、联系语义和语法的规律。最后指出,“有定/无定”意义受到语境赋义的制约,以人的认知为准。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时间范畴可以根据人的不同时间观念细分为时体范畴和时间系统两部分;时体范畴是一个语义范畴,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或语法手段来表达;对先秦汉语的时间范畴研究应以时体范畴研究为重点,研究中应当对语料进行区分,采取以时体范畴统摄时体表达手段的做法,对时体表达手段的研究应当定其性,别其异,释其理,并最终建立一个能概括先秦汉语时体范畴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15.
剖析了认为情态助动词没有时态形式的流派的基本观点及论据,从形式、语义和综合分析三个方面,否定了“无派”的观点,论证了情态助动词有一个包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的时态语法范畴。认为只有深刻领悟时态的语义实质,才能正确阐述情态助动词的各种用法,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6.
俄汉语祈使范畴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祈使是俄汉语共同使用的语法范畴。俄汉语祈使范畴的语义基本相同,但语用功能相差较大。汉语是分析语,俄语属于综合语,富于形态变化;汉语动词无体的区别,俄语动词则分为完成体动词、未完成体动词和兼体动词。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与态、时、式、人称等其他语法范畴相比,体处于特殊地位。在祈使句中动词体的不同,表达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动词祈使式的人称还受到亲疏关系、年龄、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语言本质论的意义建构方式是从解构性阐释开始的。运用解构性话语阐释形而上学。这种解构性阐释正是存在哲学的意义生长点,同时也构成了存在哲学的话语系统和言说方式的基本特征。海德格尔在进行存在哲学的意义建构时还运用了语言本质论的意义建构方式,语言本质论构成了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基础。海德格尔这种话语特征,对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模糊理论的基本观点探讨现在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和英语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指出.英语一般现在时不仅用干表示现在时间范畴的行为和状态,也可用干表示过去和将来时间范畴的行为和状态。实际上正是现在时间概念的模糊性在英语语法中的具体反映,说明英语一般现在时是一个模糊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9.
意义的指称论的研究以语词特别是名称的意义(涵义与指称)研究为中心,最早从穆勒开始,经历了"弗雷格-罗素"的专名理论、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的簇摹状词理论,以及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的历史因果指称理论等阶段。这个主题的研究形成两大基本流派:专名的摹状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二者对"专名有无涵义"这个问题分别做了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基于此,拟在这两大流派思想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性的整合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界"是句尾助词"了"的核心意义,其功能是表示"状态的变化".对<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的有关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句尾助词"了"可以翻译成目的语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这进一步证明了句尾助词"了"并非"时"的标志,翻译中"时"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时间词语和其他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