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取保候审 ,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1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 ,取保候审的立法设置和正确实施对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及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都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还应该看到 ,由于取保候审在我国的施行运作时间不是太长 ,其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就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探讨 ,兼论对国外“保释”制度的借鉴。一、存在的问题(一 )实…  相似文献   

2.
保释制度的引入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祥金 《东岳论丛》2004,25(1):177-182
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制度中都设有保释制度,该项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引入此项制度,建立我国的保释制度很有必要。建立保释制度是由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需要,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保障,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两大法系保释制度比较研究及我国保释制度的立法和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价值的认识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两大法系在构建各自的保释制度体系时存在诸多区别。笔者于文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借鉴、移植国外的保释制度时应考虑中国的传统及民众的心理承受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从司法实际情况来看,适用率非常低,其中有些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在司法工作人员执行取保候审制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取保候审制度的归纳,反思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指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向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5.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中就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制度的正义理论既表现为一个规范体系,也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取向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保释制度因其共同的价值基础在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普遍存在,基于各国诉讼体制及价值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在保释的种类、内容及程序方面存在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大法系保释制度的内在机理和发展变化规律,为我国保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员工持股制度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昀 《东岳论丛》2002,23(6):54-56
综观西方国家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 ,实施员工持股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尤其是美国的员工持股 ,在法律制度建设、持股模式选择、持股的具体操作等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国企改革中 ,对西方国家员工持股制度有以下几点可资借鉴 :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同实施员工持股制度同步进行 ;二是应高度重视国家立法对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作用 ;三是应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员工持股计划。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管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管制立法先行体现得尤为明显,英国政府首先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主要基础设施产业进行政府管制,使公用企业管制有法可依,民营化改革有规则按程序进行。同时,通过设立独立的管制机构实现对公用企业的有效监控。在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私人企业可以通过竞争投标的方式承担公共事务,从而形成以民间资金为主、低成本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功能定位的偏颇,导致了取保候审中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重新定位取保候审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释权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改造相关程序,以充分发挥取保候审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利、降低羁押率的作用,从而实现刑事司法的程序化、人道化。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视野中的保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释制度因其共同的价值基础在两大法系各主要法治国家及混合法系的日本等国普遍存在,各国诉讼体制及价值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在保释的具体适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欲在我国构建该项制度需对现行的诉讼体制及庭审方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关注纳税人的个性特征,尊重和保护纳税人的个体利益。本文介绍了西方纳税人遵从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明其可借鉴性,提出在我国应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征纳关系,重视对税收遵从成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上各国证券交易所在组织结构上都具有互助性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交易所非互助化的趋势,公司化、营利性、非公共化已成为国际交易所的主要特征。非互助化缘于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科技进步、股份公司融资上的优势、提高市场效率的需要等。非互助化后的交易所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效。国际交易所非互助化的经验对我国沪深交易所改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不仅是对刑诉法本身的完善,而且也体现了国家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身权利的实际尊重与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被具体执行机关一定程度上扭曲运用而成为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财产权的借口。为此,必须从权力重构、程序设计和权利救济三方面对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徐志凡 《学术探索》2003,(12):60-62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欧洲各国先后称霸世界。英国虽未赢得主动,但却抓住了时机,成为近代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科教文化、工业技术等领域引领世界达300多年。这一切与英国人的思想文化以及传统观念不无关联。作者就英国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历史文化意义做细致分析,说明创新在英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作用;同时也客观分析了英国及英国文化对当今及未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由于文化大国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作者也预言英国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符号互动论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将符号互动论运用到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是学生个体不断社会化的内在要求,是师生形成良好关系的主体要求,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师一生”互动、“生一生”互动和“师生~社会”互动。  相似文献   

16.
卫泽 《晋阳学刊》2006,(1):113-116
英美批评是一种社会——历史批评,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指导意义有如下数端:第一,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女性写作的意义首先在于性别的觉醒。第二,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姊妹情谊”(sisterhood)论的启发,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群体意识也在觉醒。第三,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视角启示着中国女性写作早日摆脱精英圈套。第四,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反抗男权的彻底性,应当为中国女性彰显自省自强精神之圭皋。  相似文献   

17.
论英国公司股东知情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公司立法系统整合消极性股东知情权和积极性股东知情权,建立了一个以股东为中心的制度模式,其重要的立法经验包括: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公司法律框架的一部分规定在公司法而非证券法上,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公司以确保其适用对象的周延性;依据公司的规模大小、公众性程度作分类基础,为不同类型的公司安排不同的股东知情权规则,构建一个强制性程度不等的梯度立法模式;股东知情权的制度框架和内容设计注重体现强制信息披露与公司调查这两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从比较立法的角度,我国公司法与证券法立法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英国公司立法的经验以完善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樊安 《北方论丛》2022,(3):61-72
英国议会法令立法后评估制度采取了议会与政府分工原则下的两阶段模式,但是其系统性和刚性都不强。该制度推行后,政府部门立法后评估日趋规范,而议会立法后评估却裹足不前。两阶段式立法后评估的制度设计几乎没有实际运转,难以促使政府改进其立法工作。两阶段模式可能造成下议院谨慎对待第二阶段立法后评估。政府主导立法后评估、制度化程度偏低、缺乏成熟的立法后评估指标这些因素可能阻碍了立法后评估的良性发展。这些教训值得我们警惕。英国在评估对象的选择、引入第三方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9.
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师制从根源上契合了绅士文化的精神和实质,是绅士文化孕育下的独特产物.公司文化迥异于绅士文化,本质上导师制与公司文化是不相兼容的,导师制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尽管在公司文化下,导师制的生存发展遇到困境,但由于它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根本使命和人类的发展需求,它仍将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对我国当前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带来的启示是:首先,理解导师制的生存与发展的特定文化脉络;其次,重新定义导师制的性质与角色;最后,领会导师制的精髓与实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  相似文献   

20.
敞田制是中世纪英国农村基本的土地占有及经营制度.其显著特点是条块分割.这种交错分配的土地占有及耕作方式是当时生产力务件下通过轮空休闲来恢复土壤肥力所必要的.但中世纪晚期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其弊端日益显现,圈地运动逐渐兴起.圈地制代替敞田制是英国土地制度重大而又成功的变革,推动了土地占有及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而对英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详尽的考察,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可以从不同方面提供某些启迪和鉴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