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方人》2006,(5)
人长大了,总是喜欢提起小时候的事情,不是故意矫情,只是因为失去的、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总让人觉得珍贵,又总想翻出来与别人共享,进而的目的是得到一些共鸣。就像这北京过年的味道,因为越来越不如从前浓了,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提起来,至少可以缅怀一下。不过,幸好,这年味儿是可以被找回来的,幸好,它不会一去不复返。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如今却没有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感恩节等洋节来得热闹,要不是因为有国家规定的公众假期,真怕有一天我们会忙得连春节都忘了过。其实,老北京的春节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讲究自然也不少。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  相似文献   

2.
夸奖文化曾让我失去自我判断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的自我感觉好极了。大学新闻学院的很多教授对作业的评语通常是"做得好"或者"做得不错"!这对一个没有多少自信的外国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曲悦耳的音乐。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原来每个学生得到的都是这样的评语。如果人人的作业都是好,那么这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后来教授再称赞我的作业好,我总是持怀疑态度,心里更希望他们告诉我哪些地方我做得还不够好。教我们新闻特写写  相似文献   

3.
论“符号学”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符号学”的五种不同概念 “符号学”一词是多义的,看来我们可以辨别五种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有五种符号概念,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 第一,符号学可以等同于符号的语形、语义或语用性质,或者等同于以上一种、两种或三种性质或特征。而且,我们可以考虑其中一些性质,也可以考虑全部。例如,我们可以不问一个给定语句的符号学性质,而问那个句子的符号学。同样,我们可以问它的语形学(句法学)是什么,它的语义学或语用学是什么。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探询的都是性质,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用语:“符号学p”,“语形学p”、“语义学p”、“语用学p”。  相似文献   

4.
正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如果在得到的同时,又不舍得失去什么,或者已经得到了还不满足,就会造成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心理障碍,"贪心"是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在我们的预想中,一切是  相似文献   

5.
在写记人的文章时.同学们总是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一写弟弟、妹妹,就是“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红红的脸蛋像苹果”;若写是农民的父亲.就有“长着一双厚厚老茧的手”;而妈妈则“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这些不仅笼统浮泛、言不尽意.使人物失去了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读者读来也是眉头一皱、甩手喟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的与众不同呢?单从正面刻画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庄稼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支配的土地,谓之“自留地”,在这块地里,他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渴望有这么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顺其所需,我就给了。这块“自留地”放在每次誊写的作文之后,因为我们的学生还不是地道的“农民”,所以还得由我们这些“老农民”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ヒ和ご作为格助词分别都有很多种用法,并且两者之间又有一些学习者容易混淆的相似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两者都可以表示原因,但是两者的使用场合和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了解和掌握两者的异同点,对学习者日语水平的提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历史文献学(古文献学)的理论发展,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这个领域一些资深专家学者,对于究竟什么是历史文献学的问题,都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所以,这个学科的理论界定与体系,几乎可以说有一百人谈它就有一百种模样,迄今所出版的几十种文献学专著或教材的体系就没有相同的。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是记人、写事的文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是因果相承、环环相依的。要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要把事件写得合情合理,就必须通过铺垫的方法,有呼有应,有因有果地安排情节。这就像赛跑的时候,发令员不能举起发令枪,不管三七二十一“啪”地就放一枪一样,而要先喊一声:“各就各位,预备——”好让运动员心中有数,准备起跑。  相似文献   

10.
兵哥 《社区》2012,(30):42-42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与缺点,爱看到优点的人比总看到别人缺点的人会更快乐,也更受欢迎一些。所以,我们鼓励每个人多去看别人的优点,多去欣赏别人,它带给别人自信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2.
崔明军 《社区》2013,(21):19-19
献爱心弘扬道德风尚 “我们社区里有8个志愿者,主要是照顾一些孤寡老人或者小孩。比如,很多老人可能没办法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来吃饭或者娱乐,我们就安排志愿者每天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里。”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屏襄门街道办事处红光社区党委书记孟建玲在谈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活动时介绍说,社区还为老人们提供了呼叫服务,老人有什么需求按下按钮,就可以直接与志愿者或接听员进行对话,需求能够迅速及时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3.
文体、文体批评、批评文体这三个概念都可以说是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我们仔细探究这三者可以发现它们的构词成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文体、文体批评、批评文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王国维曾经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同样的一时代也有一时代之文体。我们要想理清批评文体和文体批评,首先得明确文体这个概念。约翰.米德尔顿.默里认为“一场关于文体的讨论,哪怕只伴有科学考察的某些严密性,就必然会涵盖全部文艺美学和批评理论。”我们姑且先不论这句话是否有失偏颇,但是文体讨论的重要性还是十分明了的。“文体”在中西方都有渊源的历史。在西方,文体最初是源于修辞学,是隶属于修辞学的一个概念。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修辞学》中就明确表述过修辞学与演说艺术有关,而演说艺术主要靠的就是语言的表达。那个时候文体的服务目的就是如何使语言表述能够运用得更加恰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虑见解的逐步完善,文体跳出囿于修辞的成见,逐步将它的涵盖范围扩展到诗学等方向,不再是思维的从属物而是思维的独特表现方式,这就奠定了现代文体学的基础。二十世纪初文体学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研究者们将文体学与语言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对奥尼尔的戏剧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精彩情节;人物都耽于幻想,逃避现实,缺乏意志,无所作为;晚期剧作动作性都很弱。从奥尼尔对契诃夫的戏剧作品熟悉的程度和赞赏来看,这种相似并非巧合。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尤其是晚期戏剧,继承和发展了契诃夫戏剧的内心现实主义。就戏剧艺术而言,它可以和契诃夫的戏剧媲美。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把写作定位成所谓“生活化”的个人性情抒发的工具,“记叙文”成为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文体,然而正是这种文体让写作教学走入歧途。“记叙”它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不同质性的文本写作都可以运用。现行以“记叙文”为主要取向的写作教学一方面受要求作文具有真情实感.要写生活中发生的事,然而由于学生受现实生活空间和状态的制约,必然导致千篇一律的“假、大、空”;另一方面又要求作文有想象力,要有新意,文体要创新,必然导致写作教学走向五花八门的作文技巧研究,可作文技巧并没有使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文体都有独擅的艺术功能。如小说的叙事和刻划人物,戏剧的演绎矛盾冲突,散文的随意而谈、风流云走,诗歌的抒情言志、凝炼集中,都是别的文体可以有所为、却难以达其极致的审美个性。唯此,这些文体才在人类的精神天空自成一个独立的星座,闪射出独异的光芒。 那么散文诗的艺术功能是什么呢?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审美个性的特异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中,话题作文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话题作文的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没有限制,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坚持“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这种写作形式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它体现了当今作文的发展方向,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这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笔墨自由的同时,也使得一些考生在短时间内无从下手,再加上对“开放性”要求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话题内容进行认真审核、选准,选好“切人点”。那么如何选好作文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朋友平时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可她成天欢声笑语,满脸阳光,看起来总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模样,似乎一天到晚没什么不愉快的。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一直那么开心。她笑嘻嘻地说,其实自己有个秘诀,那就是在心灵深处设置一个"缓冲间",把那些烦恼的、不愉快的事情,一古脑儿地存在这个"缓冲间"里,时间长了,这些不快的事就渐渐被淡忘。到最后,所谓的"事儿"干脆蒸发了,一笑了之。她用这个心中的"缓冲间",成功地过滤了许多烦恼,人自然如春风拂面。"缓冲间",原本是一个专业术语,主要应用于医疗场所或某些工厂生产重地,在物流传递或者医疗过程中专门设立的一个空间,可以起到防止交叉污染,隔离污染源的作用。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试问一个人一生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有谁没有遇到过坎坷,碰到过困难?工作、生活、婚姻和家庭,都可能有一些痛苦与烦恼淤积于心,倘若我们背负心灵重担,就会陷入阴霾,郁郁寡欢,不知不觉丧失了生活原本的美好与生命的多姿。只看到别人生活中的美好,却漠视了自己的长处,忽略了身边的美景,失去了领悟与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其实,我们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理念,在心灵深处,为自己设置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缓冲间”,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悲观、不那么沉重。当人生的路上你跋涉得太累时,就把那些不快的人和事统统装进去,犹如一道屏障,把它们和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温馨的记忆阻隔开来,把我们的痛苦和烦恼都抛得远远的,不让它干扰我们愉悦的心境。这样轻装上阵,就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一切。当烦恼被过滤,痛苦被冷藏,这才发现,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过,原来沿途的景色这么美,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轻松前行。  相似文献   

19.
写作文体学视野中,“文体意识”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品格,而且直接关联着写作思维与操作行为。本文试从立论的逻辑依据、文体意识与文体、文体意识的看待三个方面,对它加以初步探讨。一立论的逻辑依据我们认为,所有写作教科书上的文体论,乃是一种最一般、最规范、最呆板、最教条的理论,它忽略了特定文体与写作个体、写作思维、写作行为之间的深刻关系,忽略了一般的文体图样与独特的文章图样的差异,忽略了每一种文体特有的抽象层面和美感。这样,致使接受者通常将文体当作一种确定的静态形式,而不当作一种…  相似文献   

20.
我家养了只可爱的小猫。它浑身长着洁白的毛,远远望去,就好象一个大绒球在地上滚动着。小猫的脑袋圆圆的,上面竖着一对三角形的耳朵。它那双眼睛白天总是闭着,可是一到晚上就睁得圆圆的,简直就像两颗大大的宝石,发出悠悠的蓝光。那四只锋利的爪子里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走起路来轻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