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古人用"仁"和"义"去解读"道"的思想价值,使"道"充分反映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了明显的社会属性。从历史上看,无论孙子之"道",抑或老子之"道"或孔子之"道"都有"仁"或"义"的成分。但孙子讲道义,是立足于战争或竞争的特殊环境下来分析的,他从战争指导或将帅素质的角度,详细论证"仁义之道"或曰"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2.
东店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围绕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郑州市"五通"、"四改"、"三有"、"两保"、"一加强"为具体目标,抓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结合村实际,强力实施了"1234561"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化广角     
《办公室业务》2013,(14):16+36+38
"通信""通讯"要分清"通信"和"通讯"犹如孪生姐妹,不要说一般的人分不清,即使专业人员有时也弄不地道,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是传递信息,过去根据信息传输载体不同,而有"通信"和"通讯"的不同说法,现在则统称"通信"了。这说明,"通信"的意义丰富了,两个义项一肩挑,"担子"重了;"通讯"的意义单纯了,只剩一  相似文献   

4.
"启示"和"启事"混淆,曾成为《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之一,时至今日,这个错误仍然是很多人常犯的。"启示"和"启事"至少有三点区别:一、表现形态不同。"启事"是一种公告性的应用文体,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在公众中传播信息,一般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其形态是显性的;而"启示"则是启发提示,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其形态是隐性的。二、语素意义不同。"启事"用的是"启"的陈述义,即开口说话,它和"启禀""启奏"的"启"同出一辙;而"启示"用的  相似文献   

5.
"元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气正则身键,气邪则身毁。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灵魂人物,其身上之"气"形成"气场",不同之"气"产生不同之"气场",不同之气场形成不同之文化氛围,带来企业之不同精神面貌,从而决定企业周期律之阶段。综合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成败得失的案例,可以看到,民营企业家身上存在的"官气"、"暮气"、"杀气"、"骄气"、"小气"、"傻气"等不良之"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关键因素,亟须祛除之。  相似文献   

6.
日前,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因"严重违纪"被"双规"。后经证实,二人之"违纪"均与黄光裕案有关。陈绍基被"双规"后,其之前有关"特赦"的言论引发了新一轮的联想。2008年"两会"期间,在讨论"两高"报告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陈绍基建议:在国庆60周年时,  相似文献   

7.
"锁车轮"、"罚款"……这是长沙市泊车有限公司对在咪表泊车位内未按规定刷卡缴费的司机作出的"处罚"。市民纷纷质疑,一家公司怎能有"执法权"和"强制权"?泊车公司却理直气壮地搬出了市政府的"红头文件"当"挡箭牌"。一名律师认为这份"红头文件"不合法,向湖南省政府法制办提出了合法性审查申请,很快得到了"变通规定"的回复;另一名律师认为"变通"回复很难说服人,于是继续申请对"问题红头文件"作出全面审查,彻底纠正或废除不合理规定。挑刺"红头文件"的接力赛引起了社会关注。法律界人士认为,公民挑刺"红头文件"热情高涨的背后,是立法的有力支撑。这反映了法治政府的新气象,也说明了公民对法治政府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8.
李琳 《领导科学》2020,(7):41-43
领导者化解争端时,往往会陷入一些理想化陷阱,具体有把"表面和气"误认为"表里如一"、把"单方退让"误认为"双方妥协"、把"领导介入"误认为"金玉良方"、把"短暂平衡"误认为"冰释前嫌"、把"示弱群体"误认为"被动一方"、把"各罚一半"误认为"公正处置"。对此,领导者要把握好争端化解的务实之策,唱响政工大戏,注重日常引导;开好调解小会,找准受力对象;用好人际资源,发挥疏导作用;做好利益调节,解决本质矛盾。  相似文献   

9.
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做到"十见",即:政务见水平、会务见特色、事务见效率、勤务见保障、服务见态度、材料见深度、信息见角度、协调见大度、宣传见广度、督查见力度.几年来,围绕单位的中心任务和上述"十见"的工作目标,我们办公室人员在不同的工作阶段、不同的工作场合不断"变脸",努力扮好"参谋长"、"大老支"、"办事员"、"管家"、"服务生"、"笔杆子"、"通讯员"、"协调员"、"解说员"、"督查员"等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由"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组成,这13篇阴阳相生、浑然一体,在哲学、军事、文学等方面都达到了十分高的艺术境界。《孙子兵法》之所以在如此广的领域、如此长的时间里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蕴含着成人成事的一般逻辑和普遍规律。它所揭示和蕴含的规律和智慧是无法穷尽的,笔者仅试图借助其  相似文献   

11.
侯小平 《科学咨询》2008,(12):22-22
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呢?我结合实际,谈谈我的一己之见.我认为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的话,应做到以下九个字,即:"细"、"勤"、"死"、"活"、"德"、"情"、"敏"、"守"、 "放".  相似文献   

12.
<正>领导干部"打招呼"是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一种现象,其实,要刹住"打招呼"歪风,除了需要用人部门和用人者自觉抵制、公道正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消解"打招呼"者这个特定群体。显而易见,"招"也好,"呼"也罢,都绕不开一个"权"字。于打"招呼"者,无非是以权谋私、恃权乱政;于听"招呼"者,则有畏权、恐权之虞。破解"打招呼"难题,首先要向"权力"抡起"板斧",向有可能成为"打招呼"者的领导干部求解。  相似文献   

13.
<正>中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庸之道"是经过几千年历史风雨洗礼的富有生命力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诸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处世哲学。"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和"不及"都不是"道"的体现,可见"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通过"和",才能  相似文献   

14.
邢增銮 《领导科学》2020,(7):106-108
精致功利主义领导干部以趋利、避险、除异、强己、增势为目标,披"隐身衣"、找"替罪羊"、寻"代理人"、当"操纵者"、扮"传道士"、充"老好人"、施"离间计"、灌"迷魂汤"、放"烟幕弹"、演"苦情戏",社会危害极大,对党和政府形象的破坏力极强,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6,(5):136-137
正"仁"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宋志明认为,孔子把"仁"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源泉,一种普遍的道德精神,一种"人之所以为人"的本则。孔子以后,儒家皆围绕着"仁"字做文章。儒学从"仁"讲出"和",再讲出"礼",进而讲出"用",从"点"到"线",再到"面",乃至"体",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仁"既是儒学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核心。一个"仁"字,把古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打  相似文献   

16.
梁赉 《领导文萃》2014,(2):7-22
<正>网络语言常常与媒体和公众热切关注的社会焦点相关。近年来,在因特网上有一组常见的网络流行语,与当今中国社会各类人群的地位、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密切,譬如"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贫二代",譬如"仇富"、"仇官"、"仇贫",譬如"拼爹"、"啃老"、"屌丝"……不一而足。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待这些网络流行语,又可以将它们与两个社会学  相似文献   

17.
余勇  杨涛 《办公室业务》2012,(13):191-192
以"坚持三个创新,抓好四个结合,围绕一个中心"为着力点,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相结合。把"四好"领导班子创建与"四强"党组织、"四优"党员活动相对接,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带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把党员入党时间定为自己的"政治生日",送"政治生日"贺卡,要求党员在"政治生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实行立足岗位"提"承诺、注重质量"审"承诺、郑重签约"定"承诺、创新方式"亮"承诺、严格推进"践"承诺、群众参与"评"承诺的"六步"承诺法,开展全体党员公开承诺;开展"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活动,开展员工心理疏导、形势任务巡回宣讲,培养企业员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回顾了我国"情"、"理"、"法"的管理思想,分析了三者的结合是管理方法的最佳原则,再结合高等学校的特殊性,提出了高校学生管理应采用"情"、"理"、"法"、"育"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总结并归纳出的一些人性管理理论对有针对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科学实施激励与奖惩措施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理论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笔者结合长期的管理实践工作,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偏注"理论. "重点偏注"理论有三层内容,现分别结合例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佚名 《秘书之友》2013,(2):41-41
一、"发酵"的"酵"(jiào)往往误读成xiào。二、"澙(x)ì湖"误为"泻湖"。三、把"蒜薹"写作"蒜苔"。四、"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五、称悍匪周克华为"爆头哥",化残忍为一笑,很不得体。六、大S错用"贱内"。"贱内"是男人对别人说自己的妻子,大S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