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列宁学”种种思潮相继出现,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均从不同的侧面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列宁的认识论思想,特别是对他的哲学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哲学笔记》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层的研究。在这方面争论热烈,分歧突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引起研究者尤为注意的倾向是,高估《哲学笔记》而尖锐指责《唯批》为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提出《唯批》与《哲学笔记》相“对立”、“断裂”的观点。作者认为,要做到科学评价列宁这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下面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物史观的产生,而且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认识论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是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326页)是高度统一的有机体。二者的变革是同时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是列宁一生的两部主要哲学著述。列宁在《唯批》中谙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学说,还击俄国马赫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捍卫了它的纯洁性,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认识论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它仅仅停留在《唯批》的水平上还是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对此研究得似嫌不够。同时,西方有些学者把《哲学笔记》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列宁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深入地分析了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识论发展的新特点,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力图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总结、概括这一时期认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阐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正是这样,人们常常通过《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把列宁和现代认识论联系在一起,又以自己对现代认识论的理解来评价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在我国,对《唯批》的评价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唯批》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并以《唯批》为尺度评价物理学革命中的各认识论派别;80年代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现代认识论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从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的意义和20世纪认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评价《唯批》,指出了《唯批》细节上的不足,标志着《唯批》研究的深化。但是,细节上的研究并不能代替总体上的把握,批评也决不是研究《唯批》的目的,而只是更深入、更客观地评价《唯批》的手段和环节。研究《唯批》的真实目的是联系现代  相似文献   

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列宁研究认识论问题的主要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形成的标志之一。过去,我们对《唯批》中包含的认识论唯物主义思想的研究较为注重,但是对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却不够重视,研究不多。我认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唯批》的有关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唯批》的哲学思想全貌,深刻理解《唯批》在整个列宁辩证法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具体领会《唯批》何以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阶段的标志的深刻含义,对于批判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批》的贬低和攻击,无疑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文拟从这一角度作些初步探讨。一、《唯批》是列宁探索认识论辩证法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为《唯批》)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探索那些在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发表一种非常混乱、含糊而又反动的言论的人们是在什么地方失足的。”(中文版单行本第6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仅注页码)列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认识论角度研究了俄国马赫主义在哪里失足、怎样导致失足以及如何防止失足等问题。列宁指出:“对于说明马赫主义在理论上的厄运,这个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问题。”(第309页)学习和研究列宁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有益启示,对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反对和防止相对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是一部批判的战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今天重读这部伟大著作,对于我们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批判林彪、“四人帮”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肃清他们在认识论和真理标准问题上的流毒,坚持和发扬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写作于1908年2月至10月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中,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总结了恩格斯逝世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经验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该书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光辉文献。但是,由于该书主要是同马赫主义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进行论战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范围内,80年来,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的评说,褒贬不一。持强褒词者,首数苏联列宁学研究者。他们认为,列宁的这一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最辉煌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阶段。贬者中言词最为激烈的,可数“西方列宁学”的研究者。依他们所见,《唯批》纯系政治斗争的产物,尽管它在政治上曾获得巨大成功,但在理论建树上却毫无可取之处。它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相关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问题一系列论述的整体出发,论述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357页)。由列宁这个著名论断所引起的许多争论,集中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列宁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命题是特指还是泛指?即仅仅是指在《资本论》中,还是泛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三者是“同一个东西”;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蔡灿津教授的《列宁的认识论与现时代》一书,认为该书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上研究了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对列宁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有所发挥,而且回答了当代哲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作者以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主题贯穿全书,体现了当代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
<正> 《实践论》系统地阐述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不仅同我国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知行观根本对立,也同我国历史上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人类在以往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全部认识论合乎规律的发展,因而,《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论》的副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就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了。研究清楚这一联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由此可以看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辩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列宁曾作过多种表述.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他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714页)在《卡尔·马克思》中又说:“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应当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并概括认识的起源扣发展即从不知到知的转化.”(《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尽管哲学界对列宁说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包括认识论这两种提法有不同的理解,但考察认识论问题,不仅不能脱离唯物论,而且也不能离开辩证法,则是共同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怎样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怎样才算全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这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早在一九○八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伟大著作中,通过对马赫主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现在学习它,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学说是经过费尔巴哈的哲学产生出来的。从其产生到恩格斯逝世这一时期,他们批判过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的各种哲学思想,但总起来说,他们更着重于把辩证法应用于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观。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  相似文献   

19.
当考察《资本论》的辩证法时,人们习惯于把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列举出来,然后再从《资本论》中找出一些实例来说明它。对《资本论》中的方法论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列宁指出的,不是把辩证法当做认识论,而是当做实例的总和。列宁认为《资本论》之所以是科学的巨星,在于把辩证法纳入认识论,把认识规律上升到逻辑,即把“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哲学笔记》357页)。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楠森同志的《哲学的足迹》(以下简称《足迹》)一书。该书精心选编了黄楠森同志1978年以来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的二十九篇论文,内容有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人的理论、列宁哲学思想以及其它问题,印下了黄楠森同志近十年来哲学探索的足迹。读罢掩卷深思,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而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在这里,所谓“实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实;所谓“是”,就是这些事实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所谓“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此,达是因为如果仅仅停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