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佳瑾 《职业》2003,(2):49-50
随着社会各方面竞争的加剧,“重视招聘”、“重视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招聘工作却是五花八门,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企业看重文凭,一张“纸”决定应聘者的命运;有的企业重关系,“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大胆地把“学历”抛到一边,看重“能力”。究竟哪个是科学的标准,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无从把握。上述企业招聘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现状造成了个体在求职过程中的诸多困惑:1.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历”还是“能力”?2.求职者应该如何才能为自己的身价增加砝码?3.职场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周永波 《职业》2001,(4):20
在这个人人喊“忙”(其中不少人是“瞎忙”)的时代,能够以“京城闲妇”自称,这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其实,“京城闲妇”申力雯一点也不“闲”,而是一个时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一颗饱含善良的心勤于思考、勤于笔耕的当代作家。在她看来,“闲”只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生活意境,就如同齐白石的国画一样,散淡之中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和境界。“申力雯”自幼痴迷文学,且有着特殊的文学天赋。9岁的时候,她读《红楼梦》颇觉晴霎是自己的影子,于是她为自己取名“力霎”,同时寄意“立志从文”、“力行为文”。她的文笔犹如五彩蜡笔,流淌…  相似文献   

3.
刘乙墨 《职业》2009,(7):48-48
最近,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唐骏怎么看自己合作过的老板,唐骏回答说:“我将每一个老板都当作自己的贵人。”主持人问为什么他说:“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舞台,所以我对他们很感恩。至今为止,我一直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这种感恩之心让我的职场成长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4.
回家     
为了过年回家的事,我揪了很长时间的心。即遇良人,我万里来归。在异乡一遇到不快乐的事,就自怨自艾,觉得人家生女儿真没意思,养到二三十岁白白拱手送人。春节一年一度,我当然要回家,那是血的呼唤DNA在说话。我给妈打电话,妈问:“你回来吗?”我答:“回呀。”忽然有一抹沉默。我知道是我妈时时处处不愿让我为难,所以自己千难万难出不了口。一念及此,我觉得自己简直不可恕,赶紧加上:“他也回。”妈顿时放了心,笑说:“你大姐还说你们可能……还是回吧,他一年也就过来一两次。”我自此悬了心。早些时,我跟他半真半假讨论回家的事,他微作苦相:“…  相似文献   

5.
素静 《职业》2002,(9):40-41
眼下人才市场中最热的话题莫过于“WTO”了,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来讲,能赶上入世的潮流确实是件幸事,不少“新鲜人”因潮流而动,纷纷将进入跨国公司(外企)作为自己的第一工作选择。不过,在这个人才流动性越来越大的时代,竞争非常激烈,某些“新鲜人”在选  相似文献   

6.
“我怀疑我有性亢奋倾向。”走进咨询室的少妇,也许是担心自己患有性生理障碍,时尚光鲜的外表没能掩盖住内心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小编故事     
训狗某日,小编佳蓓神色凄楚地对非糖说:“昨天我在路上看见一只流浪狗,没饭吃,身上还有伤痕,真可怜!我马上给老妈打了一个电话……”非糖感同身受地问:“你是想让伯母把它领养吧?”“不”,佳蓓义正言辞地说,“我让妈妈把这个事情讲  相似文献   

8.
我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但我自己必须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战胜自己的怯懦的心。 ——商雪飞在参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时的自强感言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职业》2002,(11):35-37
今年对于23岁的辽宁姑娘徐洋来说,实在说得上是一个幸运年。两年前,从小喜爱唱歌的她寻梦北京,经历一次次“破茧”、“蜕皮”,终于在今年5月12日举行的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业余组通俗唱法决赛中,以一曲高亢、舒展、意境独特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夺取桂冠。当徐洋捧起金灿灿的奖杯时,她忘情地说:“是两位妈妈用她们坚强的臂膀、宽阔的胸襟,支撑着我,温暖着我。女儿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们,妈妈!” 是的,如果没有已从工厂下岗的母亲含辛茹苦的哺育,如果没有宛如母亲般的恩师蒋刘瑜的雕琢再造,徐洋无法站到这高高的领奖舞台,从这新的起点追击生命。回首来时路,徐洋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培养”自已,自己“推销”自己 提起自己的妈妈,徐洋总是情不自禁:“妈妈文化不高,  相似文献   

10.
他猛地想起鲁迅的《故乡》里的一句话“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相似文献   

11.
薛立永 《老年人》2011,(8):19-19
一天参加一个聚会.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得知我不会打麻将.竟说我是假天真。是的.我是“麻盲”。可是我招惹了谁?一个人有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自然好.但是如果执意把自己培养成为“麻坛高手”.  相似文献   

12.
用水有学问     
旅游方式避“组”就“单” 跟从旅行社组团外出旅游.虽然在导游和景点安排上少操不少心,但由于旅行社毫无例外地要赢利,所以比自己单独旅游要多花钱。而且旅行社的安排比较呆板,特别是时间安排得较紧。从这些方面考虑.外出旅游也可自己单独行程。  相似文献   

13.
刘砾遥 《职业》2010,(5):74-75
阳光通透的落地玻璃窗,松软可口的各式糕点,连空气都是独特的香甜。这是每个女孩儿的甜点之梦,但这却是由一个从不爱吃甜点的“大男人”亲手创立……  相似文献   

14.
唐晋 《现代交际》2006,(7):26-26
一提起这事儿,我就恨不得用锤子敲我自己的脑袋,都是我“引狼入室”.才让老公这个木瓜脑袋开了窍,居然学会了“网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下属,努力经营好自己手中的这份工作,不但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事业通向成功的根本。于是,心中总是充满了种种渴望,希望在同行中出类拔萃,希望得到老板的肯定与赞赏。但是,不要总以为得到老板的赞赏就意味着你能升迁或加薪。因为,老板的“甜点”并非全是美味可口的。有时候,你正因老板的赞扬而飘飘若仙时,说不定一封辞退函正在老板的手下起草,马上就会飞到你的手中了。那,如何消化老板给你的“甜点”呢?首先,你要学会捕捉老板的“弦外音”,不要一切信以为真。大多数老板总想给职员亲切、宽容的印象,所以他们通常会给你一份…  相似文献   

16.
莫祖谦 《职业》2008,(11):110-111
大部分情况下,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运动速度的要求,对方队员的制约,观众的助威等因素地影响,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教练员、运动员与裁判员之间的交流是无法以语言来进行的.它必须借助于面部表情、四肢动作和体态等非言辞信息,通过视觉、触觉来传达和沟通.非言辞信息是人类社会交际行为的一种媒介,它以人体在特定交际情境中的显现方式和活动方式作为交际媒介,具有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它是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的反应.目前,人们对非言辞  相似文献   

17.
熊孝前30年前因公致残,以后因残致穷。30年后他忽然对自己一生的命运产生了疑问,于是,他踏上了漫漫上访路。他不知道自己要告谁,能解决什么问题。但他还是去问“父母官”:“假如你是我,这些年,你该怎么过。”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简单的问题在有些地方解决起来却那么难  相似文献   

18.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选择: 1.碰到熟人时我会主动打招呼。 2.我常主动写信给友人表达思念。 3.旅行时我常与不相识的人闲谈。 4.有朋友来访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5.没有引见时我很少主动与陌生人谈话。 6.我喜欢在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7.我同情弱者。 8.我喜欢给别人出主意。 9.我做事总喜欢有人陪。 10.我很容易被朋友说服。 11.我总是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12.如果约会迟到我会长时间感到不安。 13.我很少与异性交往。 14.我到朋友家做客从不感到不自在。 15.与朋友一起乘公共汽车时我不在乎谁买票。 16.我给朋友写信时常诉说自己最近的烦恼。 17.我常能交上新的知心朋友。 18.我喜欢与有独特之处的人交往。 19.我觉得随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很危险的事。  相似文献   

19.
《伴侣(A版)》2013,(10):66-66
对很多夫妻而言。两人发生冲突时,最直接的发泄方式并不是“厮杀”。而是冷战。当一方率先摆出一副“我以后再也不理你”的姿态,另一方心想“不理就不理。谁怕谁啊”,谁也不示弱,谁也不妥协,于是,冷战便爆发了。女人一开始发动冷战.无非是想惩罚一下男友,心想等他实在扛不住了,便会乖乖向自己承认错误。是的,这种方法可能一次两次管用,可用的次数多了,便不灵验了。在长期冷战的过程中,男人已经逐渐形成应对冷战的“抗体”。你冷.我也冷;你不妥协。我也不求和。一旦到了这种地步。女人便很难在冷战中占到便宜.反倒冷了男人的心,影响了双方的感情。长此以往,分手是早晚的事。  相似文献   

20.
孟祥菊 《职业》2013,(25):24-24
最近,一直在读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合写的一本书《修好这颗心》,书中讲了星云大师亲历的一则故事。
  美国西来寺刚刚落成时,大师率众从台湾赶去拜谒。初到那里,看到弟子们一窝蜂似的追逐“披萨”“汉堡”,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在一次徒众会议中提出要严令禁止。但没过多久,他仍看见有人背着他买回来偷食。大师忽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不是,因为人在美国,怎么可以不吃美国的食物呢?大师开始“检查”自己的心,他回想起自己在宜兰住了数十年,也喜欢上了当地的酱菜、麻团、烧饼等,后来患上了糖尿病,明知不可以吃甜食及过咸的酱菜,但有时还照吃不误。现在众徒们来到欧美国家,喜欢吃当地的西式餐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无需加以限制。经过这么一转念,大师不再约束众徒,并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将此事淡化,以至于后来在美国开会期间,他还经常以比萨和汉堡作为甜点招待与会人士,众人皆夸他友善通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