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辨析 ,证明马克思是一位经济增长理论家 ,他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将静态分析动态化、短期分析长期化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理论模型。马克思主义者费里德曼以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根据 ,建立了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西方经济学家在落后了大半个世纪之后 ,才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受到启示 ,开始建立他们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以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索洛模型和斯旺模型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前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稳定增长 ,后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现稳定增长。此后 ,新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和实现机制作了分析。我们的任务是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用数学方法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西方经济学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对我们完成这一任务都有不同程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形成了要素价值论。就价值的源泉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仅仅成了生产要素,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衰一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避免了要素价值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由舒尔茨开创的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了一种典型的新自由主义风格,即通过把经济学延展为社会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而把资本逻辑普遍化。这一理论认为,在古典经济学中,劳动被视为一种抽象化的被动因素,而“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把人包括进来,也就是基于对劳动者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者主体性以实现经济增值。人力资本理论对劳动的重新主体化,造成了劳动者成为资本家的幻象。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中,人力资本理论并未超越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困囿于资本主义内的任何劳动主体性建构都是伪主体。但由于后福特制生产的非物质化、智能化转向,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劳动解放的潜能,这与马克思所揭示的大工业所造成的劳动趋势具有相通之处,成为在当代语境下继续思考劳动解放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史与主要论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岿 《学术探索》2007,94(3):49-57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解释框架,可以分为社会学、经济学社会资本理论和政治学社会资本理论两大派别,这两大派别在社会资本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问题上存在较大区别。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关于规范、道德和团体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经典论述。目前,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涉及社会资本概念、属性、作用、测量及创造等。对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对于推进社会资本理论与中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可 《天府新论》2011,(1):44-48
资本概念有着多重定义的维度并引起许多纷争,值得从经济哲学角度反思。资本概念在演变中不断扬弃自身的具体规定,从直观物质形式,不断纳入人与社会的因素;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积累机制和推动力量,资本还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容;在逐渐失去了可计量性的同时,最终表现了自身的总体性。对马克思总体性思想的经济学解读;不仅有助于解决资本理论的纷争,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理论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强大的理论武器,这一切都源于马克思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哲学观的改造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前提,马克思首先确立了客观科学地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形态,而非终极形态,这为其分析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术语革命"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逻辑核心,通过剩余价值概念,马克思揭示出了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逻辑,发现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不仅会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并激起无产阶级的反抗,而且还会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形成逻辑,为构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现实,同时也需要努力实现一些"术语革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分析范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括:对象与任务的转换、理论的反思与创新、正确的比较与借鉴、概念与话语的更新、分析手段的更新。方福前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决定了在经济学研究与教学中,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对西方经济学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可以正确适用于中国经济问题的分析。沈越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实践给中国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中国经济学建设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周冰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和道德规范,这是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演进总是通过经济学家们在理论上的不懈创新实现的,而以往常被我国学术界斥之为"大杂烩"的"综合"、"折中",正是这种创新的手法之一.阿·马歇尔通过对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的"综合"、"折中"建立的均衡价格论,保罗·萨缪尔森通过将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综合"、"折中"建立的现代混合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新古典综合"理论,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对立、分歧中的相互"综合"与"利用"都是例证.不仅西方经济学演进中不同流派可以"综合"、"折中",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也并非水火不相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固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必须结合国情,科学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以提高合理配置资源和管理宏观经济的能力.并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必须在不断吸取西方经济理论的营养过程中才会随时代而发展,显示其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7,30(8):76-79
资本的创新活动使直接的活劳动减少,资本获取的超额利润不断增大,GDP不断膨胀.马克思没有专门对此作系统论述.很多学者认为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还是谜.现在的英国人却认为,马克思有关历史的理论和辩证唯物论,"一切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1].回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方法论,研究资本创新伴有超额利润的现象,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深刻批判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的关键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对于资本社会的批判维度,但是与马克思将批判最终落到无产阶级运动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批判理论更多地发展为无法把握的宏观现实,寄希望于意识、文化、艺术等层面上的解放,而社会实践领域则相对沉寂。在当代,资本批判理论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这种转机是否真正继承了马克思的精神是值得考究的。在为资本逻辑所统治的当代社会中,要充分理解当代社会并寻求人类社会的解放,我们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重新构建资本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