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的学科,它以其独特的文道结合,文道统一而区别于别的学科.要发挥语文学科中"道"的教育作用,关键是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通过对"文"的知识的传授,从中渗透和挖掘"道"的思想内容,发挥"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学研究的“合情”与“合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伟 《东岳论丛》2001,22(3):90-91,101
科学不但具有其“合理”的方面 ,也有其“合情”的方面。“合情”虽没有严格的逻辑性、确定性、必然性作保证 ,但它出于人们的经验 ,符合人们的某种信仰、习惯 ,能够为人理解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科学的合情假定是合理论证的基础 ,合情的知识常常能够发展成为合理的知识。原本被认为是“合情”的知识一旦被断定为无理 ,则要被逐出科学的殿堂。科学研究中“大胆假设 ,小心论证”的科学传统可以看作是正确处理科学研究的“合情”与“合理”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脱贫必须先脱“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尽快摆脱贫困,打破“贫困性恶性循环”,冲出“低水平陷阱”①,实现经济腾飞,这是世界上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首要课题。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发展中国家要打破“贫困性恶性循环”,冲出“低水平陷阱”,其根本出路是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大量积累物力资本。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摆脱贫困,根本出路在于大量开发和积累人力资本。脱贫必须先脱“愚”。本文的“愚”,指的是缺乏教育,缺乏知识。“愚”是贫之源。在知识与经济的互动因果链中,知识是决定经济之因,经济则是由知识决…  相似文献   

4.
教化是指人的精神从个别性状态提升到了普遍性状态 ,从而得到了整体的、内在的生长。它与传授一般知识的“教育”有着较大差别。对人来说 ,有教养比获得某些知识要重要得多。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都提出发展了各自的教化理论 ,前者以“陶身淑性”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后者则以“归真返朴”相号召 ,它们表面上看正相反对 ,而实际上 ,它们在深层次上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常听说一些旧知识分子妄自尊大。而一些旧知识分子则不肯承认这一点,他们说:“这是自尊,人都有自尊心嘛?!有自尊心不是坏事”。对,有自尊心并不是坏事。但是,他们拿什么来自尊呢?不是别的,而是那一点点知识。他们认为自己读书万卷,下笔千言,上通三代,周知万国,的确是顶刮刮,了不起。有了这一点知识,就应该高人一等,谁也不能触动他,否则就会伤及他的自尊心.而他们也就凭借这些知识,向党向国家要优厚的待遇;在他们自己人的中间也凭借这一点去争名  相似文献   

6.
《论语·学而》首章三句话,有着内在的意义关联。“有明而乐”、“人不知不愠”,讲的是人的生活和德性修养之事。学所以能“乐”,乃在于这“学”是表现整体生命的“学”,而不单纯以知识技艺为内容。孔子并不否定知识技艺,他对知识技艺的态度,可以用“游于艺”一语来概括。生命要由“道(德、仁)”为人的分化了的现实存有奠基,并起到整合的作用。人通过道德修养的路,才能达到存在的真实。“学”,保持在它的生命整体的意义中,才能是“乐”。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提醒人们要注意学会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我国有关的专家调查,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十年后有75%已陈旧,并预测1986年的大学毕业生,不到十年,知识陈旧率将达100%。这个分析的可信程度有多大,姑且不说,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在知识老化加快的时代,如果没有掌握自我更新知识的本领,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即便啃上万本书,也难免坐吃山空,成为新文盲。  相似文献   

8.
何伟友 《南方论刊》2012,(1):110-112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学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要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就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汲取知识养分。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关键是引起兴趣!教师可通过语言、动作以及创设教学场景等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墨家虽然很重视“亲知”和“闻知”——特别是“亲知”,以为最可靠,而且是一般知识的基础,但决没有把它们看作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知道有些知识是“不以五路”(即不靠感官)的,如对时间(“久”)的知识便是。知识也决不能停止于“见”和“闻”,却必有赖于“心之察”,才能“循所闻而得其意”。更概括地说,知识不但要靠感官(材),知的要求(虑)和与客观事物的接触(接),而且还要将感官所得借理智加以分析论列,以了解其意义。反之,不借理智,是无法获得知识的。事实上,人们也有许多知识是靠记忆和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量的剧增,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广大教育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知识型”人才的目标必须从速向培养“知识十能力”型人才目标转移,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所在,它要求教育者不仅要让学习者“学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习者“会学”。对这一理论提出比较早、比较系统的当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叶老以其长期的教学实践,丰富的教学阅历,深厚的理论修养,敏锐而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现代“导学”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对这一思想的表达分解一下,其涵义是:“教”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创新”是大力发展科技的一个口号,它强调科学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此处借用“知识创新”这个词语,意指辩证唯物主义也要不断向前发展。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那样:“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版,第228页)21世纪即将来临,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值得认真思考。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部分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部分与当代科学的联系作一些讨论。1、辩证唯物主义要运用当代科学思想,深化对当代唯心主义思…  相似文献   

12.
从整个西方哲学史来看,从感性经验到感性知识、从感性知识到感性现实的线索潜在地表征了形而上之"形"的历史逻辑演进过程。形而上的"形"是有限的、有形的,但是"形"不是"东西",更不是"物质",因为形而上学的本质是要与"形"分离的。然而,形而上学在"祛形"的追求里总是要被"形"缠绕,马克思则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根基,完成了形而上学从抽象的"概念"世界到现实的"感性"世界的一次复归。  相似文献   

13.
先天综合是康德主体能动性思想的核心。研究和探索康德的主体能性思想首先要弄清“先天综合”的内涵、形式及其根据。 (一)“先天综合”的内涵“综合”是康德哲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概念。所谓综合,是指主体意识的一种联结作用,通过这种作用,把构成知识的诸要素连结在一起,使之形成一定内容的新知识。对此,康德曾做过明确的规定:“我之所谓综合,就其最普泛之意义而言,即联结种种不同表象而将其中所有杂多包括于一知识活动中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黎志敏 《文史哲》2011,(1):136-143
西方知识论的本质是真理论,其主导问题意识是"求真"意识。西方知识论的运思模式和伦理道德的运思模式格格不入,不少著名西方哲学家也是将"知识"和"伦理道德"分而论之的。西方知识论是西方文化大背景中的产物,并不适合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知识"同时蕴含道德品质和真理品质,因此,中国的知识论应该是一种和西方截然不同的"整体知识论"。"整体知识"是人类所有的知识的总和,其"知识"概念指"一种能够支配人类做出反应的信息链"。整体知识论重视知识的"真",但将是否"有益于人类"视为知识价值意义的根本评判原则。整体知识论并不一概排斥"错误知识"———尤其是有益于人类的"错误知识"。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天府新论》2015,(6):136-143
中国现代化之路与新文化运动所传播的现代“知识”密切相关。农村的“知识”既是传播到农村的现代科学知识,也是关于农村的历史实践和想象建构。本文从当下的热点问题“知识无力感”出发,从历史、文学视角追溯新文化运动与农村“知识”的关系。从现代“知识”的启蒙的边缘辐射,到田园牧歌的“乡愁”想象和激进现代性的“革命”建构,再到当下“后革命”的历史叙述,农村“知识”在历史实践和文化想象上逐渐“无力”。今天我们仍需要在历史总体视野上看待农村的“知识”问题。作为可能召唤“阶级意识”的农村历史经验和现实体验,才是最应该珍视的农村“知识”,是“有力”起来的最大可能。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你在接触自然和社会,只要你在思想,就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受一定的哲学的支配.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哲学.但是,有人认为『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是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力范畴从马克思时代的“物质变换”发展到今天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已成为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创新论的生产力是由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使用等建构起来的,它与经典生产力范畴相比具有独特的性质、特点、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经验归纳法的创立者。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为了适应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利用科学发展生产的需要,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要得到知识,就要寻找关于事物简单性质的“形式”,由于“形式”的发现,人们才能得到有用的知识,才能控制和支配自然。因此,关于“形式”的学说、甚至“形式”这个概念在培根的哲学思想体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哲学史家认为,培根关于“形式”的学说无论从方法到内容,以至“形式”这个术语都带有中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16日下午,某大学投毒案受害学生黄洋,终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震惊之余,要透过惨案,反思案件背后的问题。教育的本质,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智的健全,人格的丰满。要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即在大学校园制度管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育人文精神等方面加强建设,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觉察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1]并把科教兴国作为跨世纪的一届政府的最大任务来抓。实际上,科教兴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一、“科教兴国”的基础是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早在1977年就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2]同年,在同教育部主要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