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观点速读     
汪洋:只有当“人官”,才不会被骂“狗官” 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畅谈“做人为宫”之道。他警醒在场官员,只有做好了人,做官才能成为“人官”,而不会被老百姓骂为“狗宫”。汪洋要求官员做造福民众的“开拓者”。为了引导  相似文献   

2.
做官容易吗     
做官,是很不容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话虽然各代都有,但真能做到的,可谓寥寥。能够清廉正直,不大刮地皮,也便算得好官了。做官,也是最容易的。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官”有如下妙解:“出则舆马,入则高坐;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这样的  相似文献   

3.
笑骂由人     
谋官只有不怕难为情才能谋到,做庸官、黑官,要想做得心安理得,也要不怕难为情。这就必须懂得“笑骂由人,好官我自为之”的官诀,即任凭别人嘲笑责骂,也安之若素,照旧做自己的官。清末士人蒋芷侪,曾在北京大栅栏某酒馆里,听到邻座两人嘲笑朝廷官吏。甲说:“近来,各报纸明目张胆地丑诋政府,而政府却忍受着,真有唾面自干的风度。我如果当权,一定把这些报馆全封了。”乙听后笑着说:“这就是足下所以不能当权的原因。”甲问其故,乙说:“做官须懂官诀,才能显贵。当官的都懂十二字诀,所谓‘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这种不顾舆情,我行我素的…  相似文献   

4.
官瘾     
古老的中国,素有“官国”之称,官国者,官本位之国也。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猪、八民、九儒、十丐”之说,颇能反映官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尊贵地位。清谚云,“升官发财”,道出了官与财的关系:要想发财,就要做官,官做得越大,财也就越多。清代法律中,官是享有特权的,官可以不与平民在公堂上对质,可以不亲自在法官面前答辩。  相似文献   

5.
欺上瞒下     
《领导文萃》2006,(3):167-167
《歧路灯》里,有个仓房老吏说到“欺上瞒下”还有“高下”之分:“我们住衙门的诀窍,要瞒上不瞒下;做官的,却要瞒下不瞒上;那会做官的,就上下齐瞒。”《官场现形记》又说到“一紧二慢三罢休”的官诀,其中虽包含不少名堂,但精髓则是欺上瞒下。书中写瞿耐庵向马老爷请教做官的法门,马老爷的说法是:“我们做官的人有七个字秘诀。哪七个字呢芽叫做‘一紧、二慢、三罢休’。处理事情时,先给人家一个老虎势,一来叫人家害怕,二来叫上司瞧着我们办事还认真,这便叫做‘一紧’。等到人家怕了我们,自然会生出后文无数文章;上司见我们紧在前头,决不至再疑…  相似文献   

6.
陈国华 《决策》2010,(7):92-92
张云泉同志有句名言:“做人要像人,做官莫像官”。领导干部首先是人,既然这样,哪能没有七情六欲,哪能没有人情?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讲什么样的人情,要怎么讲人情。  相似文献   

7.
一、做官与做事的关系 做官与做事是辩证统一的。一个人只有做了事才有可能做官,做了官才有可能做更大的事。能不能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一个人对做官与做事的态度,但归根到底,它反映的是一个干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干部的价值取向。为了做事而做官的干部,才会真心实意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处人看品质,做官先做人。人品不正,难以做好官,官风不正,难以做好事。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将直接决定其做事的性质、方向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官吏有许多恶习,其中之一就是摆官谱、讲官派。所谓官谱、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场、派头。其表现包括衣食住行、说话办事等各方面。大清国官场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应当有官谱、官派,不然就不是在做官。所以,一旦为官,便要摆谱、讲派。即使条件不允许,也要想办法硬摆穷讲。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古人的一条修身治国之道。古人还把那些为官清廉的官作为“官镜”,写入历史典籍,以褒扬他们的功德和事迹,为后来的做官人留一个榜样。近日读史,看到三面这样的“官镜”,尽管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已十分久远了,但今天读来仍感到有一股正气扑面。为官从政者常照照这样的镜子,当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因擅长撰写文史掌故而被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在其《艺林散叶》中记载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一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李鸿章究竟有没有说过这句话,尚需考证。不过,这句话流传甚广,也颇为不少人赞同。这话应分两方面看,当庸官、懒官、逍遥官、太平官确实容易,这样的官只有唱功、没有做功,见到困难就躲、碰到麻烦就绕;这样的官得过且过、政绩平平,不想干事、不能干事,也干不  相似文献   

12.
昨天我看见一张入场券,是一个什么协会请了一位什么先生去演说,另外还有许多节目。这原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他们在那位先生的姓名上面,加上了“前国务总理”五个大字,却引起我许多感想了。中国人所以深中官迷,固然是在做官时容易发财,尤其是到不做官时还可在社会上取得优越的地位。所以只要做过一任什么官的人,就到了无官可做的时候,也还要背着那个官衔来吓人。这种恶习气不除,中国人的官迷决不会醒;官迷不醒,中国人决无可救药。我从前看见林长民、梁启超、汪大燮这些人,到了民国八年在北京、巴黎间电报往来,还相互地称着总长,便大骂他们…  相似文献   

13.
三人行     
有个汲黯,上辈世代做官,武帝即位时,他已是在皇帝身边供差遣的官,是崇尚黄、老而不喜儒的人。皇帝派他出差。他回来后报告:远处相攻是  相似文献   

14.
做官与做人     
我信守的格言是:“只有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一个官。”这点很重要。照理说,做好一个“官”的标准,应该比做好一个普通人高得多;但是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有些官位在  相似文献   

15.
好官汪洋湖     
《领导广角》2001,(11):12-12
在关东大地,长白山下,松花江畔……人们都传诵着一个廉洁奉公的名字,赞颂着一种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个名字就是优秀共产党员汪洋湖,这种精神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代代相传的精神。我们的记者、编辑读过一千篇一万篇文章,但缺少像今天这样感动、这样激动,展读《我骄傲我有一个这样做官的爸爸》这篇好文章,我们很多同志的眼眶湿湿的,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官”、”好官”、”好官”……这是一篇多好的文章,汪洋湖是一位多好的官。  相似文献   

16.
鄙人此生为何当不了官?直到老来才从镜子里看清了脖子上那根犟筋,都怨自己生就了认死理的性儿。在官场,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怪现状:要想升官,须学会做“虫”,不讲人格,只讲“虫格”。做“虫”的成色不同,形成不同等级的做官坯子——  相似文献   

17.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无不得意者。这属于总则性质,同书另一条“官诀”讲得略为具体:今日官事,应之之道有三:曰应酬,曰对付,曰敷衍。应酬者,宦途进步之所系,得失存亡之所关,不得不以全力赴之也;对付者,己心所不欲而意…  相似文献   

18.
李建永 《领导文萃》2011,(Z2):65-68
俗话说:"十句谚语十句真。"透过民谚俗语,研究旧时代的官场,能把官情世态看得明白通透。求官如鼠,得官如虎俗话说:"未做官,说千般;做了官,都一般。"未做官时,那叫个义形于色,发扬蹈厉,说得堂而皇之啊。做了官呢?先是缩脖  相似文献   

19.
谁逼官贪?     
一个做官的朋友来电,说他要完了——他的贪污案已东窗事发。问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何要走贪污之道呢?他叹曰,谁愿当贪官呢?有人逼呀,不贪不行呀。从古至今,人皆知有官逼民反,不知有人逼官贪。看来确有必要探寻一番谁逼官贪。近几百年,似乎  相似文献   

20.
虽然“官场”时有无良败类,不过“理直气壮地做官”仍不失为一句豪言。问题是,什么样的“理”才算“直”。有文章说,“孔繁森当了那么多年的地级干部,按理说他的生活应该过得比一般老百姓好得多……”该文作者歌颂孔繁森,值得称道,但这“按理说”的“理”,就很难说是“直”的。“生活过得比一般老百姓好得多”,或许是一些“官”的实际境遇,但绝不能贯以“应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